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0后”对话“00后”,这山河就是你的模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00后”对话“00后”,这山河就是你的模样                                                                               2025-09-03 09:14                                        

发布于:山西省
   

                                    

一块烙饼,让他毅然从军

烽火岁月,他用青春见证祖国强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我们推开一扇记忆的门

走进一位101岁抗战老兵的往事

聆听那些藏在炮火与星光里的故事

“00后”讲述人邵晶晶对话“00后”老兵宋米贵

“1939年,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那一带,我加入了刘伯承的部队。”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宋米贵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这位出生于1925年的抗战老兵,手指轻轻摩挲着衣角,仿佛正将时光拉回85年前的烽火岁月。

一张烙饼,一生信仰的起点

▲宋米贵年轻时的照片(第一排右一)

彼时的宋米贵,还是个“吃不上、喝不上”的穷孩子,靠乞讨度日。

15岁那年,他站在家门口,恰逢八路军行军路过,一名战士见他可怜,递给他一张烙饼,老人回忆起这段往事,眼里泛起泪光。那张带着温度的烙饼,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那一天,我跟着部队走了,加入了刘伯承麾下的队伍,成了工兵连的一名小兵,当时就是想着有饭吃有衣穿。”老人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尽了那个年代百姓的生存渴望。

加入八路军后,宋米贵过上了有尊严的军队生活。“走向光明,干革命,为人民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这句誓言,他记了一辈子。

烽火岁月,青春与誓言的淬炼

▲宋米贵的荣耀勋章(部分)

参军后的日子,是枪林弹雨里的淬炼。

1940年,宋米贵所在的部队在河北遭遇日军大扫荡,他和卫生员、战友们一同被俘,随后被押上火车,送往东北通化的铁矿做劳工。“矿洞里黑漆漆的,天天干到直不起腰。”老人比划着挖矿的动作,“我心里就一个念头:要逃出去,回部队!”1941年的一个深夜,宋米贵和10多名战友趁着夜色逃出铁矿,躲进长白山的密林。靠着野果和山泉充饥,辗转多日后,他们遇到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一名排长,宋米贵再次穿上军装,成了一名电话员。

电话员的岗位,是战场的“生命线”。有一次,日军炮火打断了电话线,首长急需通话,宋米贵来不及找工具,直接用双手攥住断线。电流穿过身体的刺痛感,他至今还记得:“疼也得忍着,耽误了指挥可不行!”更惊险的是,他在修复线路时撞见一伙敌人,宋米贵急中生智大喊“前面有八路军”,竟真的吓退了鬼子。

“那时候不怕吗?”面对提问,老人笑了:“怕啥?身后是部队,心里是老百姓,咱不能退!”

此后的岁月里,他跟随东北民主联军南征北战,从解放东北的战场到华东、华南的硝烟,再到横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1948年8月,他在战火中光荣入党,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刻进了骨子里;1950年10月,他又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里坚守,直到1953年7月才随部队回国。

山河无恙,祖国强大是底气

▲宋米贵向记者讲述抗战岁月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被问及“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有什么感想时?”,老人的眼中泛起泪光:“坐到天堂了!” 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着对如今生活的珍视。“人民拥护我们,我们应该为人民服务”“八路军是鱼,人民是水,鱼离了水不能活”,这些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他从战火中淬炼出的真理。

在宋米贵心中,“有了强大的祖国才是我们的底气和力量,祖国就是后盾,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这份对祖国的赤诚,历经岁月沉淀,愈发厚重。

当被问及对“00后”有哪些嘱托时,老人挺直脊背,引用毛主席的话郑重说道:“世界是你们的,是你们年轻人的,你们年轻人就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朝气蓬勃,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3年转业后,宋米贵先后在太原市手工业管理局、南郊区农村、河西区区政府等工作,1973年在罗城街办担任武装部长、街道副书记等职务,直至1988年离休。

如今,宋米贵与老伴居住在太原化肥厂宿舍,子女每日照料起居。这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祖国从战火纷飞到繁荣富强。从山西辽县(现左权县)到东北战场,从朝鲜前线到太原退伍,宋米贵的一生,是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的缩影。

他们曾在战火中守护山河,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他们所愿;这山河,正是他们为之奋斗的模样。

记者手记

这是一场历时四个月的追寻。从最初得知宋老住院暂无法接受采访,到他康复返家,又因一场感冒推迟见面,再到八月炎夏高温带来的不适……我们一次次调整计划,心中交织着期待与忐忑——期待聆听穿越时光的珍贵历史,亦担忧老人身体能否承受。

直到几天前,我们终于坐在他身旁。刚刚病愈的宋老,特意换上整洁的衬衫,坚持完成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述。那一刻我们明白,支撑他的不仅是对烽火岁月的追忆,更是一位抗战老兵心底那份赤诚的爱与感恩,是一份交付到我们手中的、沉甸甸的嘱托。

“00后”对话“00后”,记者与百岁老兵之间,隔了八十载光阴,却完成了一场精神的接力。宋老反复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不再只是一句心愿,更是一个时代的托付,是一颗赤子之心穿越时空的回响。而我们努力记录的,不仅是宋米贵老人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千千万万为抗战胜利付出鲜血与生命的英雄群像。

正如宋老所言:“强大的祖国,才是我们的底气和力量。”而今,我们正站在这样的底气之上,铭记英雄、不忘历史、不负山河——只因这山河,就是他们的模样,也当由青年一代,接笔续写祖国未来的辉煌。

来源:山西日报
责编:张雅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9:40 , Processed in 0.00818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