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特立:36岁做毛主席老师,42岁赴法留学,57岁毅然走长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徐特立:36岁做毛主席老师,42岁赴法留学,57岁毅然走长征                                                                         2025-08-31 12:01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一下“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到更多的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一种独特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曾为党员干部定下了“不做寿”的规矩,并且自己也多次拒绝他人提出的祝寿邀请。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却为他的老师徐特立破例举行了两次祝寿,并且在祝寿信中写道:“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徐特立在毛主席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两人之间又存在着怎样深厚的师生情谊呢?  

一、红色教育家徐特立  
1913年,毛主席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班,而在第二年,学校合并后,毛主席被编入了第一师范的本科第8班。不久后,一位声名赫赫的教师——徐特立,来到了这所学校。  
当时的徐特立已经是名震一时的人物,他不仅是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还曾担任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并且创办了多所学校,推动了长沙的教育改革。令人惊讶的是,徐特立的正式教育仅为六年半,其他学科的知识都是他自学成才的。  

他深感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因此立志将教育普及到广大民众中,让每个人都能读懂基本的道理,从而改变国家被外辱的命运。徐特立尤其重视初等教育,希望通过基础教育为百姓带来改变。  

徐特立还亲自参与了创办新式小学,并为长沙培养了大量教育人才。在《六十自传》中,他写道:“……长沙县的教育,民国八年以前,差不多都是我一手办的……”  
正因为如此,徐特立被誉为民国初期教育界的“长沙王”。36岁时,徐特立被聘为湖南第一师范的教师,成为毛主席的启蒙老师,深深影响了毛主席的人生轨迹。  
不同于当时其他教师追求西式的衣着和地位,徐特立一向朴素无华。为了支持教育事业,他将大部分薪水投入到学校建设中,自己则常穿简朴衣服,坚持步行上课。受到徐特立影响,毛主席一生都坚持勤俭节约的理念。  
徐特立的教诲不仅体现在生活中,也影响了毛主席的学习方式。他教导毛主席,要读书时深入思考,不追求速度,而是要在书页旁边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思考。徐特立的革命激情和无畏精神,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革命道路上的忠实追随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徐特立被年轻一代的爱国行动深深打动。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救国之道,徐特立毅然选择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尽管他对英语一无所知、法语也未曾接触过,但他依旧坚持学习,为了国家的未来而不断努力。  
在法国,徐特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希望和复兴。1924年,徐特立学成回国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积极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的新一代人才。  

1926年,毛主席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并与徐特立在长沙望麓园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徐特立受毛主席的启发,开始深入了解农民运动,逐渐摒弃了以前单纯的教育救国思想,转而支持农民运动,投入到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  
三、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参与南昌起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徐特立毫不畏惧,在学生李维汉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立即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考虑到徐特立年事已高,组织本打算将他安排到较安全的地方工作,但徐特立坚持前往南昌,参加了声势浩大的南昌起义。  

在起义前夕,徐特立与江西省代主席姜济寰有着深厚的友谊,经过徐特立的劝说,姜济寰指示部队在南昌起义期间保持克制,避免开枪。这一举动大大减少了战斗的时间和人员伤亡,也为起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四、57岁走上长征之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57岁的徐特立拒绝了组织安排的安全保障,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长征队伍,成为队伍中最年长的成员。在漫长的行程中,尽管组织为他准备了马匹,徐特立却从不依赖骑马,常将马匹让给有需要的伤员。  
在一次行军中,徐特立由于体力不支,几乎无法继续行进。此时,他突发奇想,抓住前面马匹的尾巴借力走上陡峭的山峰。看到这一幕,其他战士纷纷效仿这一方法,从而帮助更多身体不适的战士顺利通过险峻地带。  
尽管行程艰苦,徐特立依然坚持教导战士们学习文化知识,身体力行地带领大家在艰难困苦中坚持革命理想。他的坚韧精神,也在长征路上激励了无数人。  
五、毛主席为其两度祝寿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在延安两次为徐特立祝寿,体现了他对这位老革命家的深厚敬意。第一次是在1937年,毛主席提出要为刚刚从雪山草地跋涉回来的徐特立破例祝寿,并在祝寿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第二次是在1947年,毛主席为徐特立庆祝70岁寿辰时,亲笔题词:“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的简朴和低调一生都没有改变,即使在晚年,他依旧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常拒绝他人的好意和组织给予的照顾。  

他的节俭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依旧保持着与革命初期一样的简朴作风,甚至对新衣物和小汽车都不以为意,宁愿步行前往。直到去世前,他依然是一位将节俭、坚韧、奉献精神贯彻到生活每个细节的革命老前辈。  

结语  
毛主席曾在悼词中写到:“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徐特立,作为毛主席的老师,不仅是毛主席一生的启蒙者,也是整个中国革命的一位重要支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始终践行着共产主义理想。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成为所有党员学习的榜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2:55 , Processed in 0.0081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