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志敏被捕内幕:警卫员为了100块大洋和一个老婆,供出隐藏位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0 06:28: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5-9-10 06:31 编辑

方志敏被捕内幕:警卫员为了100块大洋和一个老婆,供出隐藏位置                                                                2025-09-07 05:48                                        

发布于:河北省
   
         1935 年 1 月的赣东北山区,寒风如刀割过荒山野岭。在一次次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失败后,天色破晓,鱼肚白的晨光渗进山峦缝隙。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正蜷缩在一片干枯的树叶堆中,像一只潜伏的孤狼,屏息凝视着四周晃动的敌军身影。此时的他不会想到,一场来自内部的背叛,即将为这场血色突围画上残酷的句点。

一、第五次反 “围剿” 下的悲壮北上
1934 年,蒋介石调集 20 万兵力发动第五次 “围剿”,红色根据地陷入空前危机。为打破封锁,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以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的名义挥师北上,企图与其他红军部队会合。这支 6000 余人的队伍从瑞金出发,一路顶着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淞沪会战、皖赣边境等战役中浴血拼杀,至 1934 年冬已损失过半。
彼时的战场形势如同棋局般险峻:国民党军凭借兵力与装备优势,在沿途布下碉堡群与封锁线,先遣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为保存有生力量,部队与红十军合并为红十军团,转向赣东北根据地撤退。方志敏作为指挥官,始终以沉着冷静稳住军心:“越是艰难,越要守住阵地、守住信仰。” 他带领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穿行,粮食短缺时啃食树皮,弹药耗尽时用大刀拼杀,却在陈家湾等待接应主力时,因敌军突袭陷入重围。
二、警卫员的背叛:100 大洋与信仰的崩塌
1935 年 1 月 27 日,高竹山的寒夜冻裂了岩石。方志敏与警卫员魏长发躲进一处柴窝,连日的饥寒交迫已让两人濒临体力极限。魏长发曾是方志敏最信任的战士,却在此时偷偷下山寻找食物,不料被国民党搜索队抓获。
当白军从他身上搜出记载着部队行踪的日记本时,这个曾经的革命者在威逼利诱下彻底崩溃。为了 100 块大洋和一个女人的许诺,他颤抖着指向方志敏的藏匿地点:“他就在那边的柴堆里……” 这句背叛的话语,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穿了方志敏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
白军搜索队蜂拥而至,干枯的树叶被扒开的瞬间,方志敏缓缓站起身,掸去身上的落叶,目光如炬地扫过围拢的敌军。他没有挣扎,只是深深看了一眼不远处低头躲避的魏长发,那眼神里有痛心,有愤怒,更有对背叛者的鄙夷。后来在狱中,方志敏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而这句话的背后,正是对魏长发之流最锋利的控诉。
三、囚笼中的精神丰碑:从被捕到就义的 202 天
被捕后的方志敏被押解至陇首团部,随后辗转玉山、上饶。在敌人的 “示众” 台上,他身着破旧的军装,眼神依旧威严如虎,任凭相机镜头对准自己,始终挺直脊梁 —— 这张被敌人当作 “战利品” 的照片,后来却成为革命者不屈的象征。
关押在南昌 “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 期间,方志敏身患重病,却拒绝敌人的 “特殊照顾”。面对军法处的严刑拷打和高官厚禄的诱惑,他只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回答:“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 在生命的最后六个月,他用敌人提供的纸笔,在囚室的煤油灯下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不朽篇章。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在《可爱的中国》里,他以炽热的笔触描绘着对未来的憧憬,字里行间没有一丝囚徒的颓丧,只有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这些手稿被秘密送出监狱,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四、正义的回响:叛徒的终局与英雄的永生
1935 年 8 月 6 日凌晨,南昌下沙窝刑场笼罩在一片死寂中。36 岁的方志敏整理好衣襟,面对枪口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倒在血泊中。而那个出卖他的叛徒魏长发,在新中国成立后隐姓埋名,最终于 1950 年被揭发罪行,经公审后判处死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方志敏的牺牲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多革命者的斗志。他留下的著作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可爱的中国》至今仍是中小学课本的必读篇目。在江西弋阳方志敏纪念馆里,一尊手握书卷的铜像静静矗立,铜像背后的墙壁上刻着他的名言:“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从被捕到就义的 202 天里,方志敏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重量。当魏长发为 100 大洋出卖灵魂时,他却用文字和鲜血浇筑了一座永不崩塌的精神丰碑 —— 这或许就是革命者与背叛者最本质的区别:一个在黑暗中点燃光明,一个在光明中选择沉沦。如今,可爱的中国早已如他所愿,而他的故事,将永远成为民族记忆中最悲壮的回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19:41 , Processed in 0.00749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