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书泼茶忆流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千年雅趣,藏着最动人的烟火情 2025-09-12 17:57
发布于:广东省
北宋大观年间的青州,秋阳透过窗棂,洒在归来堂的书案上。 案上堆着半尺高的典籍,铜炉里飘着淡淡的茶香,李清照正捧着一卷《汉书》,笑着对丈夫赵明诚说:“今日赌‘封狼居胥’典故,在《史记》哪篇?第几行?” 赵明诚放下手中的金石拓片,略一思索便报出篇目,李清照却摇头晃脑:“错啦!再想!” 说着举杯要饮,没等碰到唇边,却因笑得太急,茶盏倾翻,热茶洒在衣襟上,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作一团。 这便是流传千年的 “赌书泼茶”。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用温柔的笔墨记下了这段时光:“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寥寥数语,道尽了宋代文人夫妻最动人的日常。 ![]()
一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相遇,本就是一段佳话。 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彼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痴迷金石字画,李清照亦出身书香门第,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婚后不久,赵明诚赴莱州任职,李清照便随他定居青州,买下一处宅院,取名 “归来堂”—— 取自陶渊明 “归去来兮”,盼着能在此远离官场纷扰,安心读书治学。 每日饭后,归来堂里的 “赌书” 游戏便准时开场。 李清照记性极好,能准确说出某段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甚至哪一行,赵明诚虽不如她记诵精准,却总爱 “耍赖”。 有次赌《后汉书》里的典故,赵明诚故意说错行数,见李清照皱着眉翻书核对,便偷偷端起她的茶盏一饮而尽。 李清照发现后,伸手去抢他的茶,两人闹作一团,茶渍染了书页,倒成了独特的 “墨宝”。 除了赌书,他们最爱的便是整理金石藏品。 赵明诚每次外出,都会四处寻访碑刻拓片、古器铭文,哪怕花光俸禄也不心疼。 有次他在集市上看到一方秦代铜印,摊主开价极高,赵明诚没钱,竟把身上的貂皮大衣当了,才换回铜印。 回家后,他兴奋地拉着李清照连夜研究印文,烛火燃了半宿,铜印上的篆字在烛光下泛着古铜色,两人连晚饭都忘了吃。 李清照也常帮着丈夫校勘典籍、整理拓片。 她在《金石录后序》里写:“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寒夜漫漫,两人围坐在炉边,一边呵着手取暖,一边讨论碑文中的异体字,茶炉里的水咕嘟作响,茶香混着墨香,成了归来堂里最暖的气息。 二 好景不长,靖康之变爆发,金兵南下,北宋灭亡。 赵明诚带着李清照仓皇南渡,慌乱中,他们珍藏的金石字画、典籍拓片,大多没能带走。 途经镇江时,有乱兵闯入船中,抢走了几箱珍贵的碑刻拓片,赵明诚急得吐血,李清照一边安慰他,一边把剩下的藏品仔细打包,想着日后能寻回失散的文物。 建炎三年(1129 年),赵明诚奉命赴湖州任职,临行前,他叮嘱李清照:“若遇危急,先弃辎重,次弃衣被,再弃书册,唯有宗庙祭器不可弃。” 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同年八月,赵明诚病逝于建康,留下李清照独自面对乱世流离。 此后,李清照带着仅剩的金石藏品四处奔波,从建康到金华,从越州到台州,一路上颠沛流离,藏品不断流失。 有次她在途中遇到盗贼,偷走了一箱汉代竹简,李清照急得大病一场,梦中还在喊着 “我的竹简”。 后来她在《金石录后序》里痛心地写:“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把自己对金石藏品的珍视,比之古人对典籍的执念,字里行间满是遗憾。 最让她痛心的是,赵明诚毕生心血编撰的《金石录》,险些在战乱中遗失。 她忍着悲痛,在病榻上整理丈夫的遗稿,补全缺失的篇目,又四处求人刊印。 当《金石录》终于刻版成书时,李清照捧着书卷,想起当年在归来堂里,赵明诚伏案写作的模样,泪水滴落在书页上,晕开了墨迹。 ![]()
三 晚年的李清照,独居江南,时常坐在窗前,看着案上仅存的几卷旧书、一方残砚,想起当年 “赌书泼茶” 的时光。 有次邻居送来新采的茶叶,她煮了一壶茶,学着当年的样子,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案 “赌书”,说出口的典故没人应答,举杯时才发现,身边早已没了那个陪她玩笑的人,热茶倾洒在衣襟上,却再也笑不出来。 但她从未忘记那段岁月。 在《声声慢》里,她写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道尽孤独; 可在《鹧鸪天》里,又忆起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把 “分茶” 的雅趣藏在词句里,那是归来堂时光留给她的温暖印记。 四 如今,我们读李清照的词,看赵明诚的《金石录》,总会想起归来堂里的那盏茶、那堆书,想起两个热爱生活的人,在乱世前曾拥有过的片刻安宁。 “赌书泼茶” 早已不只是文人雅趣,更成了中国人心中 “神仙爱情” 的模样。 不必轰轰烈烈,只需有一人陪你读书、品茶,陪你在烟火气里寻得诗意。 若你也有这样一位能陪你 “赌书泼茶” 的人,不妨煮一壶茶,翻开一卷书,复刻一次千年前的浪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