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仲淹的这首边塞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唱,成为边塞诗首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5 05:26: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范仲淹的这首边塞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唱,成为边塞诗首创                                                                              2025-09-12 12:40 发布于:山东省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边塞词,却以“碧云天,黄叶地”的开篇,写尽了秋日的苍茫与深情,成为宋词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枯黄的落叶铺满大地,光影交错间,既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朦胧,又藏着“山映斜阳天接水”的壮阔,将秋日的清寂与悠远熔于一炉。

上阕以景起笔,却不止于写景。“碧云天”的高远与“黄叶地”的沉郁相衬,像极了人心中的矛盾:既有对天地辽阔的向往,又有对时光易逝的怅惘。到“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笔锋陡然一转——草木本无情感,却偏在斜阳尽头疯长,仿佛故意勾连起人的乡愁。这“无情”的芳草,反倒成了最执拗的牵挂,让“黯乡魂,追旅思”的情绪有了落点。

下阕转入抒情,却藏在细节里。“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看似平淡的句子,藏着多少辗转难眠的夜晚?思乡的愁绪像藤蔓,在寂静中悄悄缠绕,直到“明月楼高休独倚”——不是不想倚栏远眺,是怕月光把乡愁照得太分明,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即便如此,那杯酒还是要饮,那泪还是要落,因为乡愁从不是软弱,是藏在心底的根。
有人说,范仲淹写《苏幕遮》时,或许正站在边塞的城楼上,望着秋景想起江南的家。他是政治家,是军事家,笔下却有这般细腻的柔情——原来铁骨铮铮的人,心湖也会因乡愁泛起涟漪。这或许正是此词的妙处:没有激烈的呐喊,却让“乡愁”二字有了重量;不用华丽的辞藻,却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在“碧云天,黄叶地”里,看见自己的故乡。

如今再读,依旧会被那片秋景打动。因为无论走多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黄叶地”,都有一段“斜阳外”的牵挂——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千年前的秋景,至今仍在照见我们的心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5 22:10 , Processed in 0.0076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