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14:0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2025-09-15 15:39                                        发布于:河南省
   
                                    

石油这玩意儿,大家天天用,从开车到塑料制品,都离不开它。可一说起石油快没了,很多人就慌了神。几十年来,西方媒体总爱炒作石油枯竭论,说全球油田快干涸,得赶紧转型新能源啥的。

但最近几年,有些声音出来质疑,这套说法是不是故意制造恐慌?尤其在中国和俄罗斯的科研圈,有人提出石油其实不是古代动物尸体变来的,而是地球内部自然生成的馈赠。

石油起源的传统认知与新挑战

教科书上教的石油形成,通常是这么回事:几亿年前,海里或湖里的浮游生物、藻类啥的死了,尸体沉到水底,埋在泥沙里。时间长了,高温高压把它们压成油。

简单说,就是生物有机物转化成烃类化合物。这套理论叫有机成因说,从19世纪就流行开来,西方地质学家推得最起劲。

像美国的Hubbert,他在1956年预测美国石油产量会在1970年左右达峰,然后下滑。这理论后来叫峰值油论,影响挺大,好多政策都基于这套思路,比如推动电动车啥的。

但这说法不是没毛病。一些科学家觉得,有机成因说解释不了所有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油田采了这么多年,产量不降反升?或者深海下面、火山口附近也找到石油,这些地方古生物尸体哪来的?

俄罗斯科学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搞无机成因说,认为石油是地壳深部碳氢元素在高压下合成的。中国大庆油田的崔永强博士也在这条路上钻研多年。

他在2018年发表论文,指出有机说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从含氧有机分子转到纯烃类,化学势会增大,熵反而减少,这在自然条件下不太可能自发发生。

崔永强不是瞎说,他基于实际勘探数据。像大庆油田,从1960年投产,采了60多年,本来按有机说该枯竭了,但通过新方法还稳产。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油田,1948年发现时估算储量20亿吨,到2002年已采30亿吨,还在出油。

这不光是技术进步,崔永强认为是有深部补给。西方主流科学界对这套无机说不买账,说证据不足,大部分石油还是生物起源的,里面有生物标记物如胆甾烷啥的。但崔永强他们反驳,说那些标记可能是后期混入的。总之,这争论挺激烈,不是一方碾压另一方。

幔源油气理论的科学依据

说起幔源油气理论,就是无机成因说的升级版。崔永强在2009年中俄联合实验里,用大理石、氧化亚铁和蒸馏水,在实验室模拟地幔条件:1500℃高温、5万个大气压。

结果合成出甲烷、乙烷等烃类,跟天然石油成分差不多。这实验不是孤例,早些年俄罗斯科学家库德良采夫就提过类似想法,说地球外核4000℃、136万个大气压下,氢气流和碳结合成烃碱流体,顺着断裂带往上冒,积聚在盆地里。

实际油田数据也支持这点。美国墨西哥湾的尤金岛330油田,1971年发现,可采储量估算0.488亿立方米,到1997年采了1.59亿立方米,储量还上调了。产量一度降到4000桶/天,后来又回升到13000桶/天。

崔永强解释,这是深部新油补给上来的。中国松辽盆地、渤海湾也发现幔源迹象,2016年大庆海拉尔盆地探井成功率30%,松辽中浅层50%,因为断层多,通道通畅。俄罗斯2009年在西西伯利亚用幔源理论指导,钻37口井全出油。

西方科学家不认账,说这些补给可能是周边油藏迁移,不是地幔新生的。像法国环境百科上说,无机过程能生成烃,但量太小,不够形成大油田。

主流观点是,地球上绝大部分石油有生物起源证据,比如碳同位素比值跟古生物匹配。崔永强他们承认有些石油有生物痕迹,但认为那是混合结果,核心还是幔源。

俄罗斯用这理论开发成功,产量稳居前列。中国高校教材还多用有机说,崔永强呼吁改改,建国家研究中心,避免被框住思路。总的看,这理论有数据撑腰,但还没成主流,得更多实验验证。

石油枯竭论背后的经济操控

石油枯竭论从1970年代就开始炒,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中东战争后OPEC禁运美国,日产量减500万桶,油价从3美元/桶蹿到12美元。

美国经济直接遭重击,GDP从6.32%降到-2.3%,通胀12.1%。然后1979年伊朗革命、1980年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每次都闹出油价翻倍。

2008年金融危机,油价从60美元飙到147美元,但全球日产近9000万桶,供需差才3%,明显是投机炒的。三个月后就跌到39美元。

这些危机真因为油快没了?不见得。国际能源署数据说,供给没大缺口,主要是地缘政治和金融热钱搅局。西方资本爱用枯竭论推高价,像BP报告年年说全球耗300亿桶,新发现如巴西图皮油田80亿桶只够仨月。

页岩油美国吹3万亿桶储量,开采率不到1%,成本高。峰值油论创始人Hubbert预测美国在1970年峰值,但2009年后页岩革命,1970年产量超峰值,现在日产1300万桶以上。这不就把理论打脸了?

有些人说枯竭论是西方阴谋,控制发展中国家能源。像中国油田受影响,用化学驱油注入聚合物,提高采收率,但容易堵井,污染环境。

崔永强批评这违背地质规律,按幔源说,该匹配补给速度,别抢采。俄罗斯不信枯竭论,用无机说指导,能源独立强。中国进口油多,2024年1-9月41241万吨,得警惕这些炒作。

西方储备够用,美国175天,欧盟100天,日本180天,还扩建,但媒体隔几年就炒一轮,赚差价。峰值油现在转向需求峰值,说电动车多,油价会跌,但供给侧操控还在。

未来能源安全的现实考量

那石油到底是不是地球馈赠,取之不尽?这得理性看。幔源理论有道理,解释了油田不枯竭,但全球石油还是有限的。即使有补给,速度慢,不够人类猛用。

崔永强建议中国建三级研究中心,国家统筹,企业执行,油田实践,更新勘探模式。像大庆2021年用幔源思路,产量回5000万吨。俄罗斯西伯利亚成功,中国松辽盆地也该试试三维构造分析,找深部路径。

西方枯竭论影响大,但被证伪的部分越来越多。Hubbert理论在美国失效,全球峰值预测从2000年推到2030年,又到2050年。一些科学家说,峰值不是资源尽头,而是经济和技术问题。

像页岩油革命,解锁新资源,但环境代价大,水污染、地震啥的。无机说如果成立,石油更像可再生,但主流科学说证据弱,生物起源占主导。法国研究说,无机烃存在,但量小,不够商业。

中国能源安全关键在多元化,别全靠进口。开发幔源潜力,同时推新能源。崔永强继续在大庆工作,推动理论应用。全球看,石油还会用很久,但别被恐慌忽悠。

俄罗斯用无机说稳产,中国跟上,或许少些被动。总之,这事儿不是黑白分明,得数据说话。石油起源争论继续,但枯竭论越来越站不住脚,背后经济动机明显。

石油这东西,关系国计民生。幔源理论给新视角,但得验证。西方资本操控价格,历史教训多。未来,中国该独立探索,建研究中心,避免跟风。能源独立,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5 22:11 , Processed in 0.0075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