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不基础,家长更不基础”,被北大学长赞不绝口的父母到底什么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4 09:31: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孩子不基础,家长更不基础”,被北大学长赞不绝口的父母到底什么样?                                       

2025-09-24 08:00                                        

发布于:北京市
   

      你是不是也曾以为,北大学霸背后都站着“全能高知父母”?但真相却更温暖,也更值得普通家庭借鉴——
北京大学沈逸飞学长的父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清醒的教育观,在于那些细微却精准的日常坚持:不逼孩子苦坐,却用书法练出深度专注;不盲目报班,却愿意让他研究“城市下水道”和“厕所演进史”;不闭门造车,主动打入优秀家长圈,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哪怕竞赛考出个位数也从不说“你不行”,而是告诉他“只是比别人学得晚一点”......
原来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父母是否做对了那些“小事”——在关键的节点给予支持,在平凡的日子里默默播种。快跟着思思一起看看北大家长具体是怎么做的,学长自己又总结出了哪些独特的学习秘籍吧~


(以下内容源自学而思厦门满天星讲座分享,经学员本人同意后整理发布)

家长是这样助力我成长的


逸飞学长在厦门座谈会上分享经验

01

积极引导

提升学习的专注力和效率

“我想跟大家说明一件事情,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的,大脑和身体的发育都还不完全,很多时候你让他在那坐三个小时,他可能就是真的坐不了,这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决定的。
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需要家长帮助的,小时候妈妈没有给我报钢琴、小提琴之类的班,而是让我练书法来锻炼专注力和耐心程度,练字期间不允许一会喝水一会吃零食一会又玩手机。她引导我一次次地完成专注任务,慢慢的每次专注的时长会增加十分钟,在一次次地循环下,我能够专注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这也让我有了非常强的耐心和专注力。”
学长经验:
我觉得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无论是练字、拼乐高还是拼图,先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去做事情,慢慢地再去增加专注的时长,如果突然一下子要求孩子专注两三个小时,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另外,在培养孩子专注习惯时要给他一个舒适的环境,物理条件要尽量地营造好,如果孩子觉得椅子不舒服坐不住的话,可以考虑买适合孩子久坐不累的那种椅子。
还可以给孩子规定好,比如学习一个小时可以出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回去继续专注,中途最好不要进去打扰,同时也要避免外面在打麻将之类的非常吵闹的声音。

02

重视通识教育

开阔孩子眼界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应该重视孩子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就是有关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百科一样的知识,当时我妈妈还专门给我报了一个补习班,学习城市的下水道构造、厕所的发展与改良以及一些历史故事。虽然这些东西考试不会考到,但正是这种通识教育使我在初高中阶段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单纯的书呆子和做题家,它让我了解更多的世界,成为了一个更丰富的人,对于我的思维以及完整人格的塑造都是非常有利的。”
学长经验:
小学低年级的同学特别要重视通识教育,这个时期课业压力不重,是给孩子开阔眼界、扩大知识范围最好的机会。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调皮或者爱动,但其实这也是观察力和求知欲非常强、精力比较旺盛的表现,家长可以把孩子富余的精力和观察力转移到通识教育上,正确地引导到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无论是报班还是买一些通识教育的书籍或者是其他方法都可以,总之最好是重视起来。


逸飞学长拥抱多元的生活日常

正如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人永远也学不到认知以外的知识,比如说一些心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可能到目前为止,你的认知当中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知识需要你去学习,我觉得这也是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而且通识教育在孩子和别人交谈以及各种面试情况下都是非常加分的,能够让别人看到孩子的眼界水平和知识广泛程度,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总而言之,通识教育会让孩子在很多场合都变得很有优势。

03

拓展社交圈

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我是五年级时考入了最厉害的班级,那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件事情,超常班里面厉害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我妈妈当时做了一件更厉害的事情,她去加那些家长的QQ,问别人你们孩子最近在学什么呀,最近有没有什么报班的计划呀这种东西,一点一点地去聊,去搜集这些信息。
因为家长的圈子里平时是会资源共享的,比如认识一个什么老师可以给孩子一起组班上课,或者有什么考试可以让孩子一起去考、别错过了之类的,家长拓展一些圈子对孩子的成长进步也是有帮助的。”
学长经验:
大家都知道跑马拉松是有一个领跑集团的,如果你在前面一段时间没有跟上这个领跑集团,连他们跑到哪了都看不到的话,那就会越跑越跟不上;如果你从领跑集团跌出去了,再想追回来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那些厉害同学的家长其实就能够起到领跑的作用,加入了厉害家长的圈子能够知晓“敌情”,也就是能知道那些厉害的同学都在做什么,可以衡量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做这件事情和别人的差距会不会特别大,这时就可以准备得更充分;或者是可以跟着这些家长一起去上课、报班,加入了这个圈子,孩子可能就跟着厉害的同学跑起来了。


逸飞学长被小学员要签名

04

不否定孩子

给予学习的信心

“我是考过个位数和几十分那种非常不理想的成绩的,很多同学可能考了个位数之后就会直接放弃竞赛这条路了,因为确实对自信心的打击挺大的,即便继续硬着头皮学,学习的心态也可能会不好,因为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够承受住别人八九十分而自己考个位数的这种心理压力。
但我就不一样了,虽然我考过个位数和几十分的成绩,但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的妈妈,因为她从来没有否定过我,还不断地给我信心。”
学长经验:
在我竞赛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妈妈当时跟我说,我考不过人家并不是说明我的水平和能力比别人差,也说明不了我这个人比别人差,而是那一批同学可能比我学得更早,所以比我学得知识更多,我做不出来那些题目,并不是因为我这个人太笨了学不会,而是因为我没有学过那些知识,让我不要责备自己。
妈妈从来没有否认过我的能力,所以我在学习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我觉得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否定、打压孩子,给孩子学习的信心非常重要。

05

化整为零

改善孩子的拖延问题

“很多孩子都有拖延问题,因为拖延是人的天性,每个人的天性中都会有一部分懒惰的成分,这个是很正常的。但很多时候孩子在那儿拖延,放着任务不做,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做不了,而是可能有畏难情绪,觉得任务太复杂困难,所以就以能不做就不做的心理拖着,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所以改善拖延问题其实是需要家长帮助的。”
学长经验:
家长的帮助并不是说在孩子拖延时去批评他,而是要帮助孩子去面对这样一个困难的问题。比如孩子畏难时,家长可以帮助引导他们把复杂的任务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最后化整为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去做,让他们有成就感,学会化整为零地去拆解并完成复杂的任务。
如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那么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列出他将要做的事情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告诉孩子如果时间浪费了之后就没有时间再去干这件事了,让他们觉得自己再拖下去好像也不合适了,树立一个正确的时间观念。
同时要注意,避免完成拖延的任务就奖励孩子玩手机这种情况,其实这个现象很常见,但我觉得这是无关奖励,需要慎用,因为玩手机和完成拖延任务是不相关的,会让孩子感觉我完成任务的目的不是为了任务本身,而是为了完成之后可以玩手机,这种思维很不好。如果想奖励孩子,可以奖励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下楼运动。


喜欢足球的逸飞学长

我那些“值得一提”的学习方法

01

找准自己的定位

屡败屡战➕好心态🟰成功

“我之前五年级升六年级是出现了一些波折的,就是我从超常班被刷下来到了尖子班去上课,当时我就是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时跟尖子班的同学一起上课,我会首先感觉这个题目太简单了,觉得自己都会做,直接不屑于做,就只做最难的题,想要做出来难题证明我比他们厉害。但是这样下来,整体上来说我学习的效果就非常差,导致后来简单题也做不对,难题也做不对,心态也越来越差。”
学长支招:
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和别人对比了解自己的水平层次,反思自己已经学过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种题型、擅长做哪种题型来找准自己的定位。
找准自己的定位之后容易稳定心态,比如我之前在竞赛中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中下游,所以当时的目标就是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考试时把基础分数和我会的题目的分数拿下来,不强求自己去做难题或把所有题目都做出来,所以心态还是比较稳的。
还有一点就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我之前在竞赛中也考了好几次个位数和几次几十分的成绩,但最后也有机会好起来,所以要认清自己,不要太骄傲,也不要太自卑,找准自己的定位之后,屡败屡战就能够有机会成功。

02

不做面子工程

真实掌握才是王道

“其实学习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必要的面子工程,比如说把自己的笔记做得非常美观,或者整理出非常好看的错题本。尤其是传统的错题本,很多人会先抄一遍题目,抄一遍选项,再画一个图,然后就开始抄参考答案,抄完参考答案错题本就整理好了,我觉得这是没用的,因为很多时候你根本不会去翻它,所以我就没有这种传统的错题本。我觉得像错题本或者笔记这种东西,无论什么形式,能够帮助自己进步和真实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学长支招:
就我的错题本来说,比如说我错了一道物理题,那在我的错题本上这道题就会变成一句话,让我知道遇到这类题或者这个条件的时候怎么去思考,同时需要注意哪些易错点,然后把这些记住就行了。
当我考前去复习错题的时候,就不用再一页页地去翻了,因为一个题只有一句话,我只需要把那些话一句一句地看过来,很多类型的题目已经在我脑海里过了一遍了,过题的效率非常高,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也能立刻联想,我觉得这个方法也是比较完善的用错题来帮助孩子提升的一个思路。
平时孩子在做错题、习题时也不要太追求形式,可以按照我这个方法去做。另外家长也不要逼着孩子去做那些特别美观的手抄报,我觉得那些东西没有效率,就是纯面子工程,放弃所有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的东西,一切都以能够牢固掌握知识为最终目的。


逸飞学长在讲座上跟小学员合影

学长“小灶”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高效率自学?
我觉得自学这个东西,它并不局限于让孩子去自学初高中的课本知识,这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在学校里老师会督促着孩子学,没有让孩子自学的必要。我想说的是,兴趣是自学的起点,如果你想让孩子真正的自学一个东西,那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兴趣,有兴趣才能有自学的动力。
可以平时观察孩子有什么样的兴趣,根据个人的特点让他自学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植物,那么你就给他推荐一些植物学的百科全书,有的孩子喜欢机械结构,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让他去自学做一些模型,拼一下乐高,这些也算是他的自学。
自学这件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要太功利地让孩子一定要去做学知识、学奥数的这些自学。因为自学不一定是学非常复杂的知识或者技能,也可能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比如说摊煎饼,怎么样做到把面糊一摊、刷子一刮就能够刮得非常均匀,这其实也是一种自学,我就学过一次,确实还挺难的,但是我练了两次以后,好像摊得也还可以。
小学阶段如何启蒙物理和科学兴趣?
这一点可能对家长的要求会更高一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够观察孩子的机会更多,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有问题要抓住机会帮他们梳理其中的物理概念,或者挖掘里面的科学知识,启蒙孩子的物理兴趣。
或者可以从趣味实验入手,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科学实验的书,类似于家庭里可以做的100个实验这种书,家里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因为很多实验不仅仅是科普物理知识,其实更锻炼动手能力。
比如说我小时候玩电磁感应的实验,我妈就给我买了一款铜线,给了我一两个磁铁、几块电池,虽然从原理上来说我是知道怎么绕能够让它转起来的,但真正动手操作的时候怎么都绕不好,有很多细节的点要注意,所以细节上的实操要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这样能够让他们理解到实际操作远远比理论上学到的一些知识要更加复杂。
也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身边的免费资源,比如大自然、科技馆,在科技馆家长要有耐心,带孩子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不会学到很多东西,有很多知识家长可以先看一遍,然后给孩子解释一遍,或者也可以租一个讲解器给孩子讲,让孩子能够真正看懂科技馆里的那些东西,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
有什么英语学习的好方法?
现在孩子学英语的条件好了很多,首先在这个多媒体时代,短视频里会有很多外国人的采访语录,让孩子们平时多看看英语访谈的视频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每个人口语的基础就是以自己最开始学到的那个口音为基础的,多听外国人说话比听中式英语好得多。
其次国内出版的国外的原版书越来越多,有机会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下。最后一点就是,可以想办法让英语慢慢地进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比如把手机菜单换成英文模式,孩子想玩手机让他把手机上的英文看懂才能玩,他们可能就会有学习英语的动力了。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注重思维基础、解题逻辑。比如说鸡兔同笼的问题,你做错了要订正,老师讲的时候说兔子抬起两条腿,假设抬腿法,抬完腿以后如果说你不注重解题思维和解题逻辑的话,可能你的错题本上写的就是兔子抬起两条腿,但这句话是完全没有用的。
我想强调的就是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让兔子抬起两条腿,抬腿的逻辑和原因是什么,这些东西是未来我们在学习当中更加重要的事情,因为大家要知道题目肯定是越出越新的,那么这个时候遇到新的题目往往也可能是拉分题,有的孩子就变通不过来。只有注重这些解题逻辑的孩子才能够变通,才有机会去挑战这些新的题。
我们从逸飞学长的经验里看到了他的“不基础”——拥有高效的自学能力、独特的错题心法以及屡败屡战的强大心态。在这背后,他的家长“也不基础”,他们以深远的眼光,主动链接优质圈层、汲取成长资源,更以无条件的信任,在孩子受挫时依然稳稳托住他的信心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修炼出这般“不基础”的远见与定力;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土壤中,长成自己最好的模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19:33 , Processed in 0.0122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