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5-11-23 10:06 编辑
看袁世凯怎样做家长
袁世凯青年时代已有大名。甲午前,他就在朝鲜任内收了几房姨太太,生养了一大群孩子。甲午后,袁世凯小站练兵。戊戌年,晋升为副部级高官。又一年,1899年底,出任山东巡抚,正式跻身于正省级。1901年,接替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晚清政局中至关重要的角色。直至武昌首义,“非袁莫属”,相继出任临时大总统、大总统。在袁世凯并不很长的宦海生涯中,相当一段时间跻身于政治高层,属于权贵。那么,他究竟怎样管束自己的一妻九妾,怎样培养他那三十几个孩子,怎样帮助、影响那数不清的同族、同宗等亲属。袁世凯的做法,对于我们今天的高官、权贵,是否具有一点启示?简单地说,我们今天的高官,是否应该学学袁世凯那样做家长,率先垂范,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应付世界的能力,让孩子“作为”,而不是“作恶”。
阅读《袁家有故事》,我们看到袁家后人在袁世凯突然去世后树倒猢狲散,各自飘零,但是有一点,袁家后人,不论在袁世凯生前,还是在袁世凯身后,并没有给袁家脸面上抹黑。袁世凯在世时,袁家子弟没有“恶少”,没有游手好闲无赖之徒。袁世凯去世后,这些袁家子孙历尽艰险,依然培养出袁家骝这样的一流人才。袁世凯究竟是怎样做的呢?
通读这部著作,我们看到,不管外界怎样看待袁世凯,袁世凯个人在他的家庭、家族中,就是要做个好家长、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严于律己,对子孙求学提供尽可能的好条件,但决不娇惯、纵容,更不允许利用家庭背景作恶、祸害社会,玷污家族名声。如果细致去说,我觉得袁世凯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今天的家长尤其是高官家长注意:
第一,量力而行为子女提供一个读书环境,相信读多少书,接受过怎样的教育,一定与孩子的境界成正比。还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袁家的规模已经让人吃惊,几任姨太太给他生了几十个孩子。那时候,新学堂刚刚兴起,还不成规模,袁世凯就在自己家里为子女办了学校,让那些还不便进学堂的女孩子,还有那些姨太太就近接受教育。 进入民国,袁世凯入住中南海,几十个孩子每天出入上学不那么方便,袁世凯就在中南海里面为子女设立了男女两个专馆,聘请男女教师对子女进行系统教育,其方式、内容,与那时的教育体制大致一致。 当孩子要走上社会,接受更系统的教育时,袁世凯总是不惜重金,尽量将他们送到英美,接受西方近代教育,为他们后来成才奠定了一个必要的前提。 第二,一定要教育孩子“近君子远小人”。袁家聘请的教习,不论男女,都是那时一流人才,具有无可挑剔的品质。总管袁家子女教育的严修,是袁世凯几十年的老朋友,清朝最后十几年做过学政、学部侍郎,也就是后来的教育部副部长,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人。严修的人品、学问,有口皆碑,他对袁家子女影响深远,不仅负责他们在国内,在中南海的教育,而且对于他们出洋留学,也是亲力亲为,全面负责。即便在袁世凯去世后,严修仍一如既往关心、帮助这些袁家后人。袁家子女与严修这样的君子相处,其影响不言而喻。 第三,对于子女严格管束,不护短。据袁世凯七子袁克齐回忆,袁世凯对他们兄弟几个的管束非常严厉、认真。每科任课教师到任,袁世凯无论多忙,都会请新任老师吃饭,饭后当面交给老师一把一尺多长两寸多宽的木板作为戒尺,明白告诉老师,如果孩子不听话,不学好,就用这把戒尺打他们的手心,不要宽纵。有了家长的态度,袁家的老师也都尽心尽力,从严管理,这也是袁家后人不论顺境逆境,都能适应,都能做出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世凯的“育子经”,有些内容今天或许不能完全照搬。但其要点,尤其是严厉管束不姑息,永远都值得中国人注意。“袁家有故事”,是因为袁世凯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他留给子孙一个好的家风、好的传统。这是我拜读永久兄大著的一点心得,写出来向永久兄表示感谢,与各位同好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