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渡赤水背后的功臣:机密战队玩弄蒋介石,仅有数十人,最小19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四渡赤水背后的功臣:机密战队玩弄蒋介石,仅有数十人,最小19岁                                                                   2025-10-03 14:48                                        

发布于:天津市
   
        1935年1月28日,中央红军与川军刘湘部队在土城发生了激烈战斗。当时红军预计敌军约有4个团5000多人,而红军总兵力约为2万人,兵力对比是4:1,因此红军在兵力上具有明显优势。红军还占据了地理上的有利位置,战术也已制定。然而,实际情况大大超出了红军的预期——敌军不仅人数超过了预期,实际出动了6个团,约1万多人,而且敌军还不断增援。造成这种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红军在截获敌方加密电报时,误将“旅”翻译成了“团”,这一字之差,导致战斗的力量对比完全失衡,红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巨大风险。

除了这一翻译错误,关于红军28日的战斗部署命令中,朱德曾写道:“我五军团先头营在梅溪与敌约两个团兵力激战,经多次冲锋,均为我击退……”而实际上,敌军的实际组成远比预想的要强大,尤其是红军误把川军郭勋祺部与廖泽部混淆,后者的战斗力远远不如前者。

土城战役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称:“毛因失算让红军遇上了长征中最关键的一次战斗。所获得的情报错误至极。”

尽管这次战役失利,毛泽东从中找到了突破困境的关键所在。土城战役后,毛泽东对战局进行了总结,并明确指出了错误的根源:敌情不明、轻敌、分散兵力。这次战斗虽然给红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也成了毛泽东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转折点。

土城战役后的失败并未让毛泽东气馁。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称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但毛泽东却认为“四渡赤水”才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的成功,正是因为毛泽东总结了土城战役中的教训,巧妙地运用了电信战。红军的军事情报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军委二局”的作用。该局成立于1932年,专门负责破译敌军的电报。通过这些情报,红军能够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为战斗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军委二局由一群年轻的破译专家组成,其中的曹祥仁和邹毕兆等年轻人,凭借不懈的努力,成功破译了大量敌军密电。二局在长征过程中,尤其在四渡赤水时,为毛泽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支持。这些信息使得红军在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从容应对,进行反击,成功脱险。

土城战役的失败让毛泽东意识到,战场上的电信战必须被重视。尤其是在敌军频繁更换密码的情况下,军委二局的工作人员通过刻苦破译,及时获得敌人的最新情报,毛泽东凭借这些情报做出了多次关键决策。

在土城战役后,毛泽东并没有责怪情报部门,而是指派他们继续工作,收集更多的敌军信息。毛泽东的这种宽容和远见,最终帮助红军走出了困境,重新取得了战斗的主动权。通过破译敌军的电报,红军成功地在敌军追击下实施反击,并且巧妙地利用敌人的不信任和疏漏,成功绕过了川军的封锁。

四渡赤水的成功,标志着毛泽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取得了突破,更在情报战中展现了他卓越的洞察力。正是这些秘密情报的支持,让红军能够在强敌面前保持机动性,最终打破敌军的包围圈,继续推进北上抗日的道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12:04 , Processed in 0.0070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