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十岁之后,回家乡盖房子,就会明白以下“四个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6: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六十岁之后,回家乡盖房子,就会明白以下“四个真相”                                                                            2025-10-11 14:52                                        

发布于:湖南省
   
                                    

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我们漂泊了多年,总会想念家乡。

总有一些人,到了过年,也会驱车几百里,就为在老家的房子上,贴一副对联。

红彤彤的对联,预示着出门的人,日子红红火火;这一户家庭,还有后人,还很兴旺。

可是你真要到家乡,把房子翻修一下,或者推倒重建,就会发现一些真相,令人很是心酸。

01

老家的邻居,不一定都淳朴,利益至上的人也有。

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农村有很多人,热热闹闹的。

大家多半靠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没有太大的生活差距。人情味也是很足的。

“亲戚帮亲戚,摘了棉花,又割稻子”,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

一个村里的人,扯起来,多少有些亲戚的成分。尤其是“张家、李家、徐家”名称的村落,大家都是一个家族里的人,错不了。

如果谁家盖房子,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如果是很亲的亲戚,可能连续帮忙十几天,也不谈什么工钱。

当然,大家也主动感恩。谁帮你盖房子了,在以后的插秧割稻子等时机,就你也反过来帮助谁。

现在你去村里盖房子,不管喊谁帮忙,都要谈工钱,并且工钱不低。两三百一天,是很常见的。

很多村里人,索性就喊一批专门盖房子的人,采用包工的形式,把工钱算清楚,比请村里人,还可以节约一点钱,并且人家也专业一些。

如果你的房子在村中间,那么运输东西,需要经过别人家门口,也免不了要给钱,起码要送礼。一点表示都没有,别怪人为难你。

02

一大批房子闲置,门口的野草,已经一丈高了。

盖新房,本来是为了居住的。

但是很多村里人,却为了显摆自己“衣锦还乡”。房子很大,很洋气,但是不会居住,而是一年四季锁起来。

一些老人,本想落叶归根。但是儿女一直在外头,老人就以带娃、陪读的名义,也跟随儿女外出了。

老人走不动,儿女接着到身边,也有一个照应。

至于老人已经过世的家庭,房子就是清明节的时候,会打开一次,取用镰刀锄头,用来扫墓。

看到房子大门上,锈迹斑斑的锁,还有门口的野草,心中不是滋味。

事实上,六十多岁的你,在老家建房子,会真的用来养老吗?未必啊。

你只是想把老祖宗给自己的地,永远占有。也担心时局动荡,子孙没有了退路,要一个生存的地方。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是建房子的时间段在老家。房子完工后,跟着子女,外出了;或者自己也在县城买房了,还是去县城养老,享受好一点的医疗等公共设施。

03

争来争去的习惯仍旧在,寸土不让是常态。

从付出和收入来对比,散户种地的效益,是不乐观的。

一对老夫妻,种了两亩水田,耗费半年的时间。其实就是管了自己的口粮,并没有创造什么收入。

种土,如果是在偏远山区,也就是管自己吃的青菜萝卜。并不能成为一门生意。

很多人就是因为靠土地的收入太少,才外出打工的。

老家常住人口少了,空地自然就多了。

但是你发现,地是不可以随便用的。正所谓,荒地无人耕,一耕有人争。

盖房子的时候,情况非常明显。你的宅基地,稍微移动一点点,邻居就找上门,矛盾很容易滋生。

兄弟之间,往往是房子挨着房子,但是一定要反复沟通,否则兄弟都会因为宅基地,吵起来。

最难受的是,你建房的地方,和邻居家的厕所距离很近。邻居的厕所已经倒塌了很久,但是你不能动一下。你要把邻居的厕所买下来,人家不一定同意。

农村的人心眼不一定很大,甚至是小心眼,见不得你盖新房子。

很多家庭,就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处理不好,拿着钱,也盖不起新房子。

04

子女多半反对你回家乡建房,折腾,显得毫无意义。

很多老人认为,在老家做点什么,是为了子孙的未来,多考虑。

其实,老人的家乡,不是子女的家乡,老人在老家的东西,子女懒得管。

你想一想,60后的一批人,子女是在农村出生的吗?如果在农村出生,又是在农村长大的吗?还是几岁就外出读书了呢?

70后的子女,就多半在城里出生。所谓老家,也就是户籍本上的地址而已。

子女没有在老家待过,怎么会对一花一草有深度的感情。子女的潜意识里,城市就是他们的“老家”。

子女对于养老的安排,也喜欢城里。子女哪能让老父母到农村养老,反对的声音很强烈。

子女还担心,老人把钱都投资在老家,如打水漂一样。

也有一些家庭,子女反对老人回老家,那老家盖房子,老人就望洋兴叹。

05

我们六十多岁,是不能用少年时的思维,去考虑今天的情况。

俗话说:“一村生万象,人间小天地。”

这小小的村庄,不是风景不好,不是水土不肥,是人心比较复杂,经济状况不乐观。

看清楚生活的真相,再去考虑是否在老家盖房子,用什么方法盖房子,千万不要乱投资,打肿脸充胖子。

本以为,匆匆出走半生,归来还是家乡最养人。

其实是,出来的时候好好的,却发现自己回不去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14:12 , Processed in 0.0078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