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游溧阳高静园太白楼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重游溧阳高静园太白楼记                2025-10-12 15:34                               
         发布于:江苏省
   

作者:天目湖客

丙壬龙年(公元1976年),余至高静园内文化馆供职,主辑溧阳文艺,对园内曲廊亭榭,花草树木,园林小景,无不知悉。历八年后,余调离静园,后至外地工作,迄今已历四十九载矣。今晨五更初醒,突发思古之幽兴,便于晨曦初露之时,独至旧地来游古园。 园中偶遇八旬文友仁超兄及书画院院长王国平先生等友人,在其陪同之下,遍游高静故园,重上太白酒楼,心中感慨万千。
有史以来,溧阳世代口碑流传之神话故事和传说,不胜枚举。余当年在文化局创作室供职时,曾辑印两集溧阳民间故事选。大凡灵山秀水之地,必是物华天宝之乡。溧阳乃千载富庶江南之州县,自古为历代君王拜相封侯之地。历史上被封为溧阳侯和溧阳公主之人,多达十人。历代名人雅士,视溧阳为风景胜地,民风侠义敦厚,莫不朝思暮想,皆思能到此一游。
南宋右丞相赵葵,在朝多年,功勋卓著,告老之时,被宋理宗恩准徙居溧阳。理宗曾亲笔御书,赐“高静”“苍云”“忠义”三块太湖奇石,以彰其一门忠烈。然今仅存于世唯“高静”一石,立于高静园大门正中,石高2.5米,重11吨,占地面积为4.3平方米,为高静园内第一景。高静园之名,亦由此而来,距今已达七百余载矣。

公元1986年,政府于园东土山高墩上,复建太白楼。楼内置立李白全身塑像,再现诗人临风把樽、慷慨悲歌的神采。史载唐代诗仙李白,于公元756年即唐天宝十五年,56岁的李白从华山南下宣城,来到溧阳,写有《扶风豪士歌》 《猛虎行》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三首诗传世。时年三月,李白在溧阳酒楼,与张旭等友人同宴,即兴写下《猛虎行》一诗,此诗成为不朽之作;邑人自古至今,代代相传,从不绝于耳矣。
李白曾三次来到邑县。天宝十五年间,阳春三月之时(公元756年),李白与草圣张旭及县令郑晏等人,宴别于溧阳酒楼,当场吟诵《猛虎行》一诗,全诗如下: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须知当时李白诗、张旭书、裴文剑,被世人称为“诗书剑三绝”!草圣张旭,为人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当他闻之《猛虎行》诗云: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时。这是何等侠义豪情!何等豪迈气概!张旭竟在大醉之后,手舞足蹈,提笔落墨,宛若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龙盘,一挥而就,表现出一泻千里之势!他用狂草将《猛虎行》全诗,书之于溧阳酒楼两侧墙壁上,潇洒磊落,变幻莫测,可谓惊世骇俗,诗仙书圣,双珠联璧,成为千古绝唱。  
溧阳酒楼自此之后,被世人改称为太白酒楼。诗韵书风,透出文人风骨;酒气豪情,彰显两圣本色。溧阳酒楼的这场双圣聚会,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被天下文人墨客敬仰和传颂。诗仙李白和书颠张旭,在溧阳酒楼上的一张一弛,成就了太白酒楼千古之名。在李白和张旭的万丈豪情和冲天光焰面前,吾辈后来之人,皆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也。  
李白和溧阳县令郑晏,乃文坛知己好友,李白曾多次前来访友,游历溧阳胜景,古时长江之水,因东坝未筑,自青弋江经溧阳入东海,溧阳为“三山六水一分田”,全域湖泊众多,风景特别优美,誉为“海内昆仑”,李白曾在此写下许多不朽诗篇。他曾为史贞女舍身救伍子胥的侠义行为所感动,写下千字长诗文《史贞女碑铭》,由其叔父李冰阳书刻于贞義女碑上,至今保存完好。

太白楼在千年历史长河中,随着岁月沉浮,曾三废三兴。唐代旧县的溧阳酒楼,早已灰飞烟灭,至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知县徐一经于新城上水关,重建太白楼,并刻《猛虎行》诗碑立于侧;乾隆六年(1741年) ,知县吴学濂自捐俸禄,在团城原址周围增建楼阁,为世人称颂。及至近代抗战期间,太白楼始为日寇炮火所毁;公元1985年,溧阳县政府于今之高静园内,按照原太白楼图模,再次重建太白楼,为当时邑城一大盛事也!
新建的太白楼位于两水聚流之高静园内,面东背西,两层重檐。大殿巍峨高耸,二楼大殿前后,皆书有“太白楼”三字之匾,高悬门楼,为苏州书法家谭以文所书。楼体为混凝土仿木结构,楼宽十二米,高达十五米,占地总面积为245平方米,历经两年,于1986年竣工,并立碑记之。
从园内环河人行小道,徒步来至太白楼下,随石阶而上,第一进石阶,共有十五级,第二进石阶,为十一级,即至大殿正门前,步入正殿之后,正中有一高达两米多的李白“把酒问青天”的塑像。右联为:“当年把臂登楼草圣诗仙谁主客?”左朕云:“此日凭高望远阳山濑水自清妍。"至二楼还有一副楹联:“高登层楼喜见濑溪景色,旷忆千载难会太白风流。”读罢此联,余觉得眼前李白临风把盏之塑像,顿时鲜活起来,仿佛其正在邀我千载相会:“今日同饮太白楼,举盏对歌醉不休!”此真乃心领神会也!  

从高空俯瞰今高静园,她恰似一颗心形的翡翠项链,南北两座石桥,将其链挂在团城胸前。高静园乃城中之小岛,面积不大,近十余亩。但全岛绿水环绕,园内假山幽径,曲廊古榭,花卉名木,小桥流水,亭阁书院,池莲荷萍,丝毫不比苏州园林逊色,为今溧阳民间一乐园也。
身置太白高楼,眼望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逝去。余触景生念,突想起明人杨慎的《临江仙》一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壸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举目凝望远方,似见溧阳历史上的许多名人,正穿越时空,登舟扬帆,从濑水胥溪漕河,一路向东而来。伍子胥,史贞女,蔡邕,陶谦,李盘白,宋璟,陆羽,李白,张旭,李冰阳,孟浩然,孟郊,周敦颐,周必大,张孝祥,陈亮,陆游,岳飞,韩献忠,秦梓,赵葵,赵淮,汤显祖,孔文卿,狄斯彬,史际,马一龙,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渭,陈名夏,芮长恤,马世俊,史贻直,任兰枝,袁枚,陈鸿寿,狄平之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站立在一艘艘船头上,长袖飘飘,手持书卷,口吟古诗,呼朋邀友,把盏举杯,正赶来太白楼赴宴,他们要与今人同登太白高楼,汇聚高静故园,举杯相庆,畅饮美酒,同话桑麻,共襄盛世之宴。.....
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追忆溧阳千年岁月,心中感慨不已。太白楼留下了灿烂历史文化,彰显了千年文脉的赓续,能给后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她蕴藏着千年岁月的沧桑,散发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以及游子们归来时心中特有的浓情深意。故特以此文记之。
乙巳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夏至日
写于平陵书斋天目湖客文学戏剧创作工作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06:23 , Processed in 0.0074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