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4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救寺与崔莺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11:1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普救寺与崔莺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6 11:10: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1-26 11:11 编辑


崔莺莺有多美?元稹《会真记》正面描写美貌只有“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等寥寥数语,张生那一通“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论,更是将莺莺艳色上升到了“倾国倾城”的宏大叙事。北宋元祐年间,赵令畤写了一套《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感叹“都愉淫冶之态,则不可得而见。”“虽丹青摹写其形状,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
意态由来画不成,丹青描画真容已非易事,更何况空花水月的小说人物崔莺莺。丹青出于文字,又在文字之外,另有一个崔莺莺作为“画儿里爱宠”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
一、谍画《唐崔丽人图》
崔张姻缘的发生地,就在山西永济城东十余里外的普救寺。不过这段爱情故事真正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却要等到女真统治下的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当时有位姓名已佚、生平无考的董姓文人写出了《西厢记诸宫调》(即董解元《西厢记》),这一套洋洋洒洒五万余字的流行曲传诵一时,充分展现了普救寺所在的蒲州“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的繁盛街景。差不多同时,相当于副市长的蒲州副使王仲通,应邀莅临普救寺并题诗《普救寺莺莺故居》,诗文透露出当时普救寺在西厢辟出单门别户的“花飞小院”作为莺莺故居,前来凭吊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三十多年后的金泰和四年,管辖普救寺的河东县令王文蔚又把王仲通题诗勒石于普救寺西厢旁。1987年的一场地震,把这块诗碣震了出来,碑上印痕尤存,立石人乃是普救寺“院主僧兴德”。普救寺和尚把地方长官的诗碣立于莺莺故居,用意很明显,说明唐代丽人莺莺已经成为佛寺的一大招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9-2 13:17:36 |只看该作者
好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9-2 17:42:28 |只看该作者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10-12 21:38:51 |只看该作者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5 06:45 , Processed in 0.0089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