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孟頫这“超神之作”,打破了“俗书”之名,这才是我们爱看的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25-10-19 13:59 编辑

赵孟頫这“超神之作”,打破了“俗书”之名,这才是我们爱看的字                                                                                2025-09-27 22:10                                        发布于:广东省
   

           对于赵孟頫的书法,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总能找到一些借口来说,有人说他的书法很俗媚,直言其字俗不可耐。事实真是如此吗?如若你能细观此帖,便不会这般觉得了。

此作就是赵孟頫于晚年时期所创作的行书《明肃楼记》,这幅纸本行书长卷,全卷五百余字,有人说它媚俗无骨,是 “贰臣” 心态的写照;也有人赞它刚柔并济,是晋唐风骨的重生。当指尖拂过展柜玻璃,仿佛能触到这位宋室后裔笔尖的震颤,读懂墨色里藏着的复杂人生。

赵孟頫的字总被说 “媚俗”,关键还是他身份特殊。他是宋朝皇室后代,却在元朝当官,落下 “贰臣” 的骂名。不少人带着这层偏见看他的字,把对他人品的不满撒在笔墨上,总说他的字 “俗气、没骨气”。
可其实他的字不只是 “软乎乎” 的。元朝那会儿处境复杂,他的字是在找平衡 —— 看着线条温润,里头藏着晋唐书法的硬气;字形柔婉,却没丢了传统笔法的根基。

了解过他的人应该都知道,他自幼钻研“二王”笔法,吸收古法精髓,糅合各朝书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用笔灵活多变、从容自若,既有魏晋的萧散气韵,又兼具唐人的严谨法度和宋人的率然个性。
可以说他是近700年来学王羲之书法最近的人,从先前发过的他临写的圣教序一帖就可以看出:赵孟頫临了50年的《圣教序》,气韵流畅,尽得“二王”笔法,把王羲之写活了!

而在他的此帖行书《明肃楼记》中,赵孟頫写字特别会 “玩花样”:起笔时笔尖一落特干脆,像刀子出鞘似的利落;写中间笔画时换种方式,笔锋在纸中间走,线条又圆又顺还扎实;偶尔还会让笔锋侧着扫过去,带着股冲劲儿。刚硬的感觉和柔美的线条裹在一块儿,看着特别多变。

他还把两种风格融得特别妙 —— 既有王羲之字那种飘起来的灵动劲儿,又有李邕字那种硬朗的骨架感。起笔时看着锋芒很足,可笔尖一碰到纸就立刻调整:要么稳稳地让笔锋在中间走,力道能透到纸背面;要么侧着笔锋扫过去,透着股大气的感觉。

可以说他的书法既继承了魏晋的萧散气韵,又融合了唐代的严谨法度与宋代的尚意个性,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赵体”。他还明确告诉大家 “学书法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笔法,一个是字形”,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启功先生说得实在:“今人书写习惯多承赵体。”
























为什么呢?因为赵孟頫的字,在规矩中透着生气,雅致又不摆架子,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把书法从文人书斋里高深莫测的“玄学”,拉回到了人间烟火,变成了大众可以欣赏、可以学习、可以掌握的“美学”。所以说他的字才是符合咱老百姓真正喜欢爱看的字!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9 17:41 , Processed in 0.0077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