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后谁都得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后谁都得服                            

2025-10-14 23:40                                        

发布于:福建省
   
                                    
文|避寒
编辑|避寒

毛主席1954年的一个决定,在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布下一盘棋。七十年过去,这盘棋局的深远,今天才看得更清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2000公里边境线上的棋局
1962年,边境出事了
伊犁、塔城两地,边民越境,消息传到北京,立刻调遣1.7万人。这些人不是去打仗的,是去种地的。

沿着边境线,建了一圈团场,从东到西,2000多公里,每个团场纵深10到30公里。
你站在地图前看,这些团场像钉子一样,钉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周边,钉在整条西北边境线上
这个布局有多精准?
东起哈密,西到喀什;北到阿勒泰,南抵和田。天山南北,除了克孜勒苏,到处都有兵团的团场。这不是随便撒的点,每一个团场的位置都算计过
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驻军?
答案藏在四个字里,劳武结合

白天拿锄头,晚上扛枪,平时种地,战时上阵。1954年10月7日,17.55万人集体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
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这些军人不走,就地变成农民。
党政军企,四合一,一套班子,四块牌子。师长就是市长,团长就是镇长,这种体制在其他地方没有,只在新疆有,
为什么?
边境线太长,常规驻军成本太高,用生产养活戍边,用民兵补充军队。边境团场和军队、武警、民兵,形成四位一体的防线。

这不是临时应急,是长期布局
1962年那次调遣,只是这盘棋局的一次加固,真正的棋,1954年就下好了

从荒原到绿洲的硬核数据
17.55万人,34个农场,8个牧场,7.72万公顷耕地
这是1954年的起点,在你看来不算什么?那时的新疆,荒漠占多数,这些耕地,每一公顷都是从零开始。

1954年8月1日,八一胜利大渠放水,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亲自来参加典礼。这条渠有多重要?它是兵团修的第一条大型水利工程。
同年10月2日,焉耆解放二渠完工,总长53公里,灌溉0.8万公顷。这条渠从1951年7月开工,三年多时间,在戈壁滩上挖出一条生命线。
水来了,地就活了
玛纳斯河流域,准噶尔盆地南沿,1950年代初,这里被认为不能种棉花,因为北疆冷,棉花长不好
1953年,生产部队偏要试试,种了3万多亩,结果呢?平均单产皮棉50多公斤
这一试,试出一个奇迹。
1955年,农七师、农八师种了8.2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籽棉158.4公斤。从此,北疆能种棉,不再是问号,是事实。

棉花种出来了,加工跟不上怎么办?
1959年12月3日,石河子八一糖厂投产,这是新疆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机制糖厂。
1960年8月1日,石河子棉纺织厂部分投产
1963年8月1日,石河子八一毛纺织厂投产
你看这些时间节点,几乎每年都有新厂子建成,,从种地到加工,从农业到工业,一环扣一环。
水利工程更狠。
到2012年,兵团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628.0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155.06万亩,占比超过七成,每年节水超过10亿立方米

1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够一个中等城市用一年。
这些水省下来,就是多出来的耕地,多出来的粮食,多出来的棉花。
荒漠变绿洲,不是口号,是工程

机械化的新疆速度
1954年,兵团有多少拖拉机?
2万台(件)农机设备,机耕面积5.52万公顷。那个年代,内地很多地方还在用牛耕地,兵团已经用上拖拉机了。

为什么能这么快?
易货贸易,用土特产从苏联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先有机械,再谈技术。
1960年,成立农业机械研究所。1964年,建成三级维修网,19个拖拉机修配厂做骨干。
到1965年,130多个农场的8项作业,机械化程度达90.52%。哪8项?犁地、整地、播种、中耕、开沟、追肥、植保、小麦收割。
全国领先
这个速度,内地追了几十年。
棉花采收是个大难题,人工采棉,成本高,效率低。一个人一天能采多少?几十公斤顶天了,机器呢?

2021年,兵团棉花机械化采收率94.2%,全疆采棉机保有量超过6300台。2022年,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4.49%
机采率超过80%的时候,棉农收入反而涨了
为什么?省了人工成本,一台采棉机,一天能采几十吨。原来雇几十个人干一个月的活,现在机器一天干完。
技术还在升级
1981年,推广地膜植棉,这项技术后来在全国棉区推广,源头在兵团。
2012年,智能滴灌技术覆盖40万亩棉田,到2015年,应用面积超过150万亩

什么叫智能滴灌?用手机发个指令,田里自动浇水。职工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坐在家里就能管理几百亩地。
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早就在用了,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种子下地,行距、株距,误差极小。
棉花品种也在进化。
新陆中78、源棉8号,本地自育品种占90%以上,这些品种不是买来的,是自己研发的。早熟、高产、抗病、优质、适合机采。

2022年,新疆棉花的多项指标,已经可以和美棉、澳棉相媲美
这就是新疆速度

荒漠中长出的城市群
1954年的兵团,没有城市。
只有农场、牧场、团场

2024年的兵团,有14个师,有多个直辖县级市,有若干建制镇,从团场到城市,用了70年
石河子,1976年设立,这是兵团建设的第一座城市,原来属于沙湾县,后来独立成市。
2000年,石河子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2002年,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一座沙漠边缘的城市,能拿到联合国的奖,靠什么?
靠绿化,靠规划,靠基础设施
石河子的街道,笔直宽阔,绿化覆盖率高。从空中俯瞰,这座城市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戈壁上。

2002年,又有三座城市设立。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
阿拉尔在南疆,原属阿克苏。拥有完整的棉花种植、加工产业链,塔里木大学就在这里。
五家渠在北疆,原属昌吉,实际上是乌鲁木齐的卫星城
图木舒克在南疆,原属巴楚,地处古丝绸之路上,境内有托库孜萨来遗址等文物古迹
之后,铁门关市、北屯市、双河市、可克达拉市、昆玉市,陆续设立
"师市合一",这是兵团独有的模式。师就是市,市就是师,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团镇合一"也一样,团场就是镇,镇就是团场。
到2014年,兵团城镇化率62.3%,这个数字,比很多内地省份都高。

城市起来了,教育科研怎么办?
石河子大学,1996年成立,这所大学以医学见长。
塔里木大学,在阿拉尔,以农业科学见长。
兵团还有近200个科研院所,覆盖农业、工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
产业园区也跟上了。
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喀什兵团分区、霍尔果斯兵团分区。
25个兵团级工业园区
这些园区吸引了大量企业,棉纺织、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二、三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越来越强

从1954年的17.55万人,到2022年的360.51万人
从34个农场,到14个师、174个团场
从戈壁荒滩,到现代化城市群
这70年,兵团在新疆种下的不只是庄稼,还有城市
今天你去新疆,看到那些整齐的城市,宽阔的道路,成片的棉田,大型的工厂,你可能觉得理所当然。
70年前,这里什么都没有
1954年的那个决定,在荒漠上开出了一条路。这条路不只是军事防线,不只是经济引擎,更是生存方式的重塑。

17.55万人带着锄头和枪,在边境线上扎下根,他们的后代,在这里建起城市,办起工厂,种出全国九成的棉花。
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从危险地带变成繁荣地带
这盘棋,下得够深远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2014年10月)
中国政府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综述:天山长城 大漠华章》(2024年10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2024年10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27 04:46 , Processed in 0.00836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