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4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三大习俗的形成:年夜饭 守岁 压岁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8:45: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2-7 08:46 编辑

春节三大习俗的形成:年夜饭 守岁 压岁钱                         2015年02月11日10:04

在长达数千年的春节习俗演变过程中,春节食俗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没有大的变化,春节食俗才完善和固定下来。

        

        从正月十二开始,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吃元宵,看烟花,热闹非凡

         

        原标题:明清很多春节习俗延续至今:年夜饭 守岁 压岁钱

        □记者朱金中 实习生谢梦瑶文记者白周峰摄影



        引子

        中国人的春节习俗,除了年三十看春晚这一现代化气息较浓的事情,大多都是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岁月沉淀。很多习俗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尽管有些会有点牵强附会,但仍可见其历史漫长。

        汉代之前,由于历法等原因,春节的日期并不统一。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才开始把农历(即夏历)正月定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纪年,于是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而有关春节的习俗,大多数成熟于宋代。“宋代是一个很典型的市民社会,习俗又是一种市民文化特质浓厚的仪式。”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孟宪明先生说,很多过年的习俗发展到宋代,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基本进入了成熟阶段。

        如果说宋代是中国人春节习俗的成熟期,那明清就是春节习俗的定型期。大多数习俗就是在这个阶段基本成型,并延续至今的。

        过春节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拜年。拜年这个习俗据说是从正旦朝会中演变而来。最早是大臣们初一跑到金銮殿给皇上朝拜,高喊“皇上吉祥”之类。后来大家觉得这种祝福方式不错,下殿之后,大臣们之间也互相拜个年,再后来就变成了全民共拜。

        宋代流行的是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类似现在的贺年卡拜年。到了明清时期,拜年这种习俗逐渐成熟,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增加了“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进入电子时代后,手机短信拜年一度火爆一时。进入网络时代后,QQ拜年、微信拜年又成为新兴的拜年方式。


        春节诸日各有讲究

        明清时期,春节的各种习俗,大多没有质的改变,不过对于任何习俗来说,完善定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比较完善的流程,比如除夕干什么,初一干什么,初五干什么,等等,都是在明清时期完善的。”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乔台山先生说,现代过年的各种习俗,大都是明清时期延续下来的。

        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的,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尘和祭灶。

        从二十三到除夕,扫尘、贴春联、蒸花馍等各种习俗不一,但都表达着一个意思,就是准备各种年货,迎接春节。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就是除夕。到了明清时期,在大年夜,吃年夜饭、守岁和给晚辈压岁钱的三大习俗已经非常完善,尽管各地的形式和内容略有差异,但内涵一致,都是为了讨个吉利。

        正月初一,为了博开门大吉的彩头,大清早,人们开门首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开始拜年。“在我们豫东老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在家里过年,各家各户都是这样,但有一种人例外,那就是干儿子。干儿子这一天也要到干爹干娘家里团聚。”孟宪明先生如是说。

        大年初二走亲戚,嫁出去的闺女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不过在很多地方,这一天也是上坟扫墓的日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个破,意思就是春节里有些事,初五之前不能做,比如扫地、倒垃圾等,破五之后就可以做了。”乔台山先生说,破五的习俗就是从明清固定并延续至今的,按清代《燕京岁时记破五》的描述:“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

        在很多地方,初五还是送穷神迎财神的日子。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迎接财神。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

        …………

        从正月十二开始,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民间有句俗语:“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元宵节到了明清时更加完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清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饮食习俗突出团圆

        春节重点戏是“吃”,“宁省一年,不省一节”。这也许是农耕社会因生产生活不易累积下来的习俗。

        在长达数千年的春节习俗演变过程中,春节食俗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没有大的变化,春节食俗才完善和固定下来。

        春节的食俗五花八门,各地差异很大,但共同的一点是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全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充分表现出“家”的温暖和价值。“年夜饭的食品很有讲究,大都寓意吉祥、美好。如一定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如有些地方年夜饭要上火锅,寓意红红火火;如主餐过后要上甜食,寓意甜甜蜜蜜;如饭后上苹果,寓意平平安安。”乔台山先生说,俗话说,“好吃莫过饺子”,全家人齐动手,你擀皮儿,我包馅儿,其乐融融。还有在饺子中包皮钱(硬币)的,谁吃到预示着谁来年财运亨通。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着收成一年比一年高,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当然,由于地域的差异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现在的春节食俗和明清时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年夜饭。从某种意义上讲,年夜饭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吃的过程,和谁在一起吃,吃的时间和场合。

        元宵节吃元宵。这是一个以食品名称命名的节日,或者说是以节日名称命名的节日食品。元宵又叫汤圆,寓意团团圆圆。上有圆月,下有汤圆;或者是天上月圆,碗里汤圆。顺天应时,天人合一。

        从先秦到明清,再到今天,中国人的春节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论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还是延续至今的;不论是那些被人遗忘的,还是与时俱进的,春节习俗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因为它一直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2-7 15:47: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47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2-7 15:48: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48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2-7 15:48: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49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2-7 15:49: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50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2-7 15:50: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51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6-2-7 15:51: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51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6-2-7 15:51: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52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6-2-7 15:52: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6-2-7 15:53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3:28 , Processed in 0.0108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