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古画帝宋徽宗怎么选画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4:06: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海燕00 于 2016-3-16 04:06 编辑

千古画帝宋徽宗怎么选画家?                                      
2014-09-30 10:35:06

 中国美术的辉煌,要说到一千年前的宋朝。那个时候的中国创造了地球上最巅峰的文化之一,当时省长,市长,搞国防的,乃至总理、总统,都能提笔写一手好书法,你无法想像那是一帮写起歌词来,都强于今天林夕、方文山百十倍的人,来统治领导的中国。所以宋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审美品位很高的时代。
  先来了解其中一位国家领导人——宋徽宗。在当时国家有个部门叫画院,专门养一批画家帮皇家画画,这些职业画师呢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录取的,就跟咱们今天的考公务员差不多。

宋徽宗 赵佶 《瑞鹤图》

  说到考试自然会有很多应付考试的问题,跟今天的美术高考一样,考石膏,考人头像,然后报个补习班苦画这几些东西一段时间,应付完考试,就金榜题名了,这种人对石膏、人头像以外的知识、审美了解不多。

今天的美术高考,人头像写生

  这种情况在宋朝也是,画院考试一般就考画个亭台楼阁啊、孔雀啊,画得像的就录取了。宋徽宗当皇帝后,就改革了这种方式。

  宋朝画院考试,也考写生,比如孔雀一类

  说考试那一天,很多考生等著考官抱孔雀来,准备把自己补习班练习的孔雀画完,好交卷,等了老半天,考官发下来一张纸,上面写的考题是:“野渡无人舟自横”,说,今儿就画这个!
  那些背了几年画孔雀的同学瞬间石化了有木有!?很多人画了一条河,河边上再画了条船就交卷了。其中有一张卷子很得宋徽宗表扬,他在船边上画了一只休憩的鸟。因为鸟怕人,一只鸟停在船上,说明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人了,考题里那种安静的情形,一下就被描述得很生动,也很有意境。
  再比如有一年题目是“山中藏古寺”,很多人画大山树林里露出一座寺庙的屋檐。第一名的卷子并没有画寺庙,而是画了在树林中,走来一个挑水的小和尚。
  宋徽宗的考试方式叫“诗题取士”,这种改革让画家们深刻领悟到了“没文化真可怕”这个道理。他们不能再死描死背地画画,而要去读书,从中锻炼诗意的想像空间,以更高的层次理解绘画。
  宋朝的画家有一个追求叫“格物”,这是宋人画画的精神。比如画鸟,要去研究鸟身上的羽毛哪些粗、哪些细、哪些硬、哪些软,如何用毛笔去表现出来。宋徽宗就曾经要求画院的公务员,让他们连孔雀飞起来时,先抬左脚还是右脚,都要画准确。在这样的格物精神下,出现很多写实的画。 

宋徽宗 赵佶 《山禽腊梅图》

  宋徽宗的《山禽腊梅图》是迄今最早一张,将自己的诗作亲自题写在自己画上的作品。这种方式直接影响了后来对传统绘画的理解,一说到中国画,就必须是“诗、书、画”元素的综合,以足够丰富的载体去表现画面形式之外的人文情感,是世界上其他美术形式都没有的。
  《山禽腊梅图》中画的是两只白头翁,蹲在一直刚开的腊梅花上。宋徽宗用瘦金体题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借双关语意,表述自己创作该画立意的初衷。前两句写画里的内容,两只白头翁的姿态,腊梅花初初开放,暗香浮动。后两句写宋徽宗的心理诉求:自己酷爱绘画,也已经和绘画艺术私定了终身,无论千秋万代白发苍苍也至死不渝。

宋徽宗 赵佶 《桃鸠图》局部

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局部

  这个时期的花鸟画已经很成熟,看画中细节,果子熟后微微泛红的色泽,叶子被虫吃后的刻画,勾勒精工,栖息在树上的鸠鸟动态自然,用生漆点睛,富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此画被誉为折枝花鸟画的典型。
  山水画也是在宋朝走向成熟并开始发扬光大的,而其成熟的标志就是皴法的定型和达到发展顶峰。皴擦笔法利用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来表现山水画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它不但有自身线条、力度、肌理等形式美,山水浑厚、空灵、舒展等内在美也都蕴含在皴法形式之中。

宋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秋山问道图》里山的画法叫“披麻皴”,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中锋用笔,圆而无圭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到底,线条遒劲。

披麻皴

  再来看一张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的大画家范宽,他的《溪山行旅图》。
  后人总结看宋画的方法要“远望其势,近观其质”。这张画长约两米,现藏于台北博物馆,已经很少展出,笔者在北京看过一张二玄社(二玄社是日本的一家出版社,研究製作的古画複製品是世界一流的)的复制品。此图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立、雄壮浑厚的大山头被置于画面的重要位置,顶天立地,极具质感,造成一种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细看这张画的细节,山顶上岩石的局部,是画家用毛笔细细点出岩石坚硬的质感,密密麻麻,如雨点小粒,聚点成皴,宛如聚沙成山,后人因其形似故名“雨点皴”,亦叫“豆瓣皴”。

雨点皴

  然后我们来看另一张,宋朝山水画家郭熙画的《秋山行旅图》。这张画09年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过,是美籍华人王季迁的旧藏,据说这张画是在一个美国人家的地下室里翻出来的。

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

  郭熙画的秋山,与巨然所画不同,郭熙画的岩石有流动感,他用卷云皴来勾勒山石的轮廓,细密流利、舒卷如云的线条由于其运笔的轨迹圆转如夏日上升的卷云,因此名为“卷云皴”。

卷云皴 郭熙还总结了好多画画的方法,让后人学习。他写了一本书叫《林泉高致》,书里总结了三种,中国山水画取景构图的方法。

  一、平远法:左右拉长的视线,去画出平铺的山。

平远法 郭熙 《窠石平远图》

  二、高远法:上下抬头的视线看山、画出耸立的高山。(如范宽画《溪山行旅》)
  三、深远法:用纵深的视线,表现山的前后、里外的层次画法。(如巨然《《秋山问道》就是)
  书里面说画家去画山水,要画出山的“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意思是说画家要去大山里观察、写生,画出远、近、早、晚、风、雨时候各种风景的差别。这个比西方印象派画家们把画架搬出去写生,研究大自然光的变化早了900多年。900年后法国的莫奈,就专门研究了一座教堂不同时间段光色的变化,很快用油画笔记录下来。西方的印象派是从科学的光学角度去画。

法国 莫奈 油画 《鲁昂大教堂》

  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说:“ 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妆,冬山惨澹如睡”,则是把山拟人化,用理解美女的方法去理解山水,追求画的气质和韵味,这种人文的方法跟西方印象派的科学研究大不一样,也正是中国画讲神韵可贵的地方。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宋朝山水画,格物所致,都跑去大山里研究石头,琢磨出自己石头的画法。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画山石的方法,就像斧头劈过的一样,这种方法叫“斧劈皴”。

  斧劈皴

  北宋四大家用自己的毛笔,去研究不同岩石,表现出各自的“皴法”,显出了各自的气势,这都是北宋山水画的伟大成就。 好我们看完北宋,现在来看南宋的两位画家。——马远和夏珪(音:规)

宋 马远《水图》系列 局部 原作供12张

  那时候到处的广告语都是:“将格物进行到底!”,马远就高高兴兴地跑去研究水去了,《水图》这个系列是马远专门去观察江、河、风浪,还有风平浪静时等水的不同形态,描绘记录下来的,这个系列在北京故宫也能看到。
  我们之前看的北宋山水画,都是画得满满的,给人很强撼的气势,南宋马远和夏珪,就不画这种大满幅了,他们画面留出了很多空白的地方,给人茫茫江水,悠悠天空,云山雾海的想像。

宋 夏珪 《云峰远眺图》

  这种大面积的留白,是一种视觉的放松,一种无边无际、空远的山水意境。就像音乐里说的“无声胜有声”。
  如果说北宋的画给眼睛可看的地方很多,南宋画则更多地启发你的心理感悟。北宋画家们讲技法、讲气势,是一种视觉空间的铺呈,南宋的就讲意境,讲空灵,是一种心灵空间的拓展。

宋 夏珪 《烟岫林居图》

  宋代还兴盛一种画,叫文人画,一帮文人,诗、词、歌、赋、书法都相当厉害的风雅人物,画画成了他们一种业余的兴趣。他们不会像范宽、李唐这类职业画家一样展现出很高的技巧,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书读得多,有很高的文化品味,画只是自己精神意境的寄托。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苏东坡和文与可是北宋文人画的代表。文人喜欢画竹子、兰花、梅花,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清代画家石涛在自己画的一张竹子上题了首诗,其中有句是:“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无心”,意思说:竹笋在地底的时候就是一节节的了,比喻咱是天生有“气节”的孩子。又因为竹子空心,象征文人“无心去争”的态度。

宋 文与可 《墨竹图》

  再说明代的徐渭,在自己画的梅花上题诗是:“从来不看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著便成春。”什么是“梅花谱”呢,就有点类似今天的《拓展人脉速成法》、《管理的八个诀窍》这种书,“梅花谱”就是讲画梅花的速成法、诀窍,徐渭说:哥从来不看你们写的条条框框、影响本大爷发挥的破书,哥随手画的梅花,玩的就是精神,你看风一吹春天就来了。

明 徐渭 《梅花》

  从中可以看出,不去照搬条条框框的画家,对理解绘画的精神的高度自信。竹、兰、梅,这些文人精神的题材,和品格追求的题诗,也是其他国家美术形式所没有的。这就是宋人绘画“格物”的态度,去研究描绘出来的精緻的花鸟画,专心琢磨大自然山石的北宋山水,留白意境的南宋小品,还有追求精神的文人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4:58 , Processed in 0.0078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