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王家训的童子图说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儿童教育的意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08:25: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王家训的童子图说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儿童教育的意义                     
2016年08月29日16:10

        

          王家训的国画作品中,有一类是描绘古代儿童嬉戏、生活的题材。他的童子作品以白描勾线为基础,造型生动,抓住了儿童的体貌特征,光滑的线条勾勒出孩子可爱的小脸、四肢和娇嫩的肌肤。服饰衣纹和道具的线条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小写意的轻松诙谐拿捏得当,从每个孩子衣服上纹样的设计,到发髻的梳法,到周边的树木山石、草席闲书,王家训都耐心地细细勾画,不紧不慢。墨色的处理上,王家训可谓惜墨如金,淡墨的摆放极为讲究,仅在四周淡淡渲染用来衬托孩子肤色的纯净,除了孩子的小发髻,仅近处的几笔点苔是浓墨,但用笔异于人物形体的细致,干脆利落,言简意赅。在设色上,他巧妙地回避了传统百子图程式化的用色,将人物的脸部留白,仅点个小红嘴,不用饱和度极高的大红大绿,而是精心调配出非常柔和高雅的色调,画面既干净又朴素,没有了传统民俗画中的喧闹,多了一份悠闲自得,使得作品虽然工细,但不工艺化,极为不易。

        

          画面上,在孩子们快乐的嬉戏之中,很自然的融入了经典名著、民俗、传统节日以及戏曲和棋琴书画等方方面面的国粹元素。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引导,以欢快的童心展示主人公的姿态。使读者在喜闻乐道、愜意地在画面中追寻着过往美妙时光的同时,心绪已荡漾在了中国文化的海洋之中。人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他们阅读着三字经、千字文、诗词、论语等,在儿童天真未泯之时,通过音韵和谐、清新纯真,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的文字艺术,逐渐浸润到儿童的心灵中,特别是蕴涵其中的道德故事,慢慢在孩子的心中体会、酝酿成熟。就儿童的成长及修养而言,从小接触并阅读经典,有助于其人格和气质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善与美的情感。读古人书,与先贤为伍,可以使人的精神境界高尚而不入俗流。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儿童从知事开始,在节日里,通过礼节和仪式,体会同乐、和善的人际氛围,和睦的家族关系,不断践履养成,对于儿童的精神和心理会产生难于磨灭的影响。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和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因而蒙养教育决不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是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与生活相结合。注重父母及环境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作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会更好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如孔子所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王家训的童子题材作品,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交织着中国文化的脉络,闪烁着纯粹、本真的天性光泽。道出了古为今用,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时俱进地阐述了中国画“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功能和教育意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5:14 , Processed in 0.0074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