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秋胜有秋:秋言秋语知多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2:03: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无秋胜有秋:秋言秋语知多少?                                          
2016-09-30 09:21:16

花谢花开,春去秋来。一层又一层的秋雨,带来一阵又一阵的凉意......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当文人与秋天相遇,会产生怎样的邂逅呢?

秋天的雅称

今人称呼秋的词语基本上就是秋天、秋季、金秋,其实秋天有很多雅称,其来源还包含不少讲究,比如五行、五色、五音等等。
三秋
释义:
①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②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③指三年。
例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唐·李峤《风》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王勃《滕王阁序》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唐·李白《江夏行》
九秋
释义:
①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②指九月深秋。③指九年。
例句:
“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晋·张协的《七命》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唐·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唐·刘禹锡《谪九年赋》
金秋、金天
释义:
秋天五行(金木水火土)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
例句:
“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清·魏源《华山诗》之一
“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唐·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素秋、素节、金素
释义:
秋天五色(青赤白黑黄)属白,而“素”有本色、白色之意,故称“素秋”或“素节”。加之五行的金,也称“金素”。
例句: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唐·李商隐《端居》
“金微凝素节,玉律应清葭。”——唐·李义府《和边城秋气早》
“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南北朝·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商秋、素商
释义:
秋天五音(宫商角徵羽)属商,故称“商秋”或“素商”。
例句:
“金风玉露,绿橘黄橙,商秋爽气飘逸。”——宋·赵长卿《声声慢(府判生辰)》
“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元·马祖常《秋夜》
劲秋
释义:
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称“劲秋”。
例句: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晋·陆机《文赋》
泰秋
释义:
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
例句:
“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管子·出国轧》
西陆
释义:
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
例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白藏
释义:
秋天为收获储藏之季,加之五色属白,故称“白藏”。
例句:
“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尔雅·释天》
爽节
释义:
秋季天高气爽,故称“爽节”。
例句:
“乱山青翠郡城东,爽节凭高一望通。”——唐·张固《重阳宴东观山亭和从事卢顺之》
秋天的成语

秋天的称谓众多,而形容秋天的成语更是丰富。拿“暗送秋波”来说,您知道它的来历吗?该不是真如宋丹丹小品所说,是“秋天的菠菜”?请继续往下看......

秋行夏令
释义:
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来源:
“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
春秋鼎盛
释义: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来源:
“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行,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此,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汉·贾谊《新书》
一叶知秋
释义:
从一片叶子的凋落,就知道秋天就要来到。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也做桐叶知秋。
来源: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淮南子·说山训》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唐庚《唐子西文录》引唐人诗
秋收冬藏
释义: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来源: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春生秋杀
释义: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来源:
“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唐·白居易《贺杀贼表》
春华秋实
释义: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来源:
“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

秋风
秋高气爽
释义:
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来源: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
秋风萧瑟
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②冷落、凄凉、悲凉的气氛。萧瑟在本词中取第一个意思。指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来源: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东汉·曹操《观沧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曹丕《燕歌行》
秋风过耳
释义:
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在意。
来源: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秋风落叶
释义:
原意是秋风扫尽了落叶,现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来源:
“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汉·桓宽《盐铁论·论功》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霜
霜气横秋
释义:
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来源: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琨玉秋霜
释义: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来源:
“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
望秋先零
释义: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来源:
“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

秋月
晴云秋月
释义:
指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来源:
“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宋史·文同传》
冰壶秋月
释义: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来源:
“酒中醒境染未识,冰壶秋月昆仑峰。”——元·刘因《饮仲诚辄瓢》
华星秋月
释义:
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来源:
“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
秋月寒江
释义: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来源:
“德人天游,秋月寒江。”——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
秋月春风
释义: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来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春花秋月
释义: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来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秋物
春兰秋菊
释义:
意思是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来源: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楚辞·九歌·礼魂》
“绛帐表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唐·石贯《和主司王起》
社燕秋鸿
释义: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来源:
“忆昔钱塘话别,十年社燕秋鸿。今朝忽遇暮云东,坐对旗亭说梦。”——宋·张先《西江月》
秋高马肥
释义: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来源:
“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宋·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
春蛙秋蝉
释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来源:
“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晋·杨泉《物理论》

秋眸
望穿秋水
释义: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
来源:
“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盈盈秋水
释义:
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来源: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暗送秋波
释义:
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或暗中勾结。
来源:
“(吕)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八回
“对张(作霖)则暗送秋波;对曹(锟)尤密切勾结。”——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

秋时
各有千秋
释义:
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来源: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汉·李陵《与苏武三首》
万载千秋
释义:
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来源:
“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多事之秋
释义: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来源:
“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
一日三秋
释义: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来源: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王风·采莲》

无秋之秋,无“秋”胜有“秋”
橙黄桔绿
释义:
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来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金风玉露
释义:
泛指秋天的景物,比喻人事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多用于描写爱情男女相短暂相逢时光的弥足珍贵。
来源:
“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金风玉露初凉夜,秋草窗前。”——北宋·晏几道《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
桂子飘香
释义:
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来源: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灵隐寺》
寒蝉凄切
释义: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或诗词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来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
林寒涧肃
释义:
指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来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红衰翠减
释义:
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来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柳永《八声甘州》

秋天的诗词

有语怎可无诗?
秋·景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
《踏莎行·碧海无波》
北宋·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菊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秋·叶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北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秋·色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声
《劝学诗/偶成》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思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伤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壮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秋天,总是酝酿着明朗而沉稳的诗意,深得文人墨客钟情。同一个秋天,不同的心境创造出不同色彩的文学。古典文化韵味丰富、美不胜收!在床头放一本诗集,每天读上几句,实乃无上之享受......
编辑整理:还原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11:36 , Processed in 0.00865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