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筑梦延安2016-11-02 15:56:00作者: CBS新媒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8:5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革命圣地延安,素有“塞上咽喉”之称,中央红军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延安后又高举抗日大旗,指导和夺取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全媒体大型新闻行动《传承长征精神、建设强富美高》,今天请跟随记者走进延安。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收藏展出了三万多件历史革命文物,油画和雕塑,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向胜利的辉煌业绩。
  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竖立了一座毛泽东铜像,入口大门采用拱形,体现了延安地区建筑文化的传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震惊世界的战略转移,期间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平均每300米就会牺牲一名红军战士。
  “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下,红军是拼死作战,永不言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飞夺泸定桥以后,因为进入川西的高山雪地,主要甩开了敌人追击,开始和大自然斗争,以泸定桥为分界线,之前是跟人斗,过了泸定桥就是和大自然做斗争。”常州市委党校基础理论和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曹祖平解释道之前的历史故事。
  敌我军队力量悬殊,只有向死而战才能绝处逢生。经过长达两年的长途跋涉,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特别是一路上有那么多的围追堵截,有那么多的战斗,还有和大自然战斗的艰险,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根本不可能走下来。”

  作为长征精神一脉相传的延续和升华,延安精神在接下来的革命岁月里继续发扬光大。
  正在延安市委党校学习的常州市安监局学员,专程参观了革命旧址。枣园原先是一家地主庄园,园内有几排窑洞和一些果树,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里变成了中央社会部驻地。

  从院子里穿流而过的不起眼的沟渠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幸福渠,它是1940年修建的,建成后可以灌溉附近的土地上百公顷,使枣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使得枣园的庄稼连年丰收,所以群众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幸福渠。
  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枣园后沟西山脚下,矗立着革命烈士张思德的雕像,1944年,毛泽东在这里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在雕像前,学习班成员再一次重温入党誓词: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1946年毛泽东由枣园迁居至王家坪革命旧址。
  除了地面砖块和墙壁粉刷层,毛泽东旧居基本还保持着当年的原样,卧室床头摆满书籍。
  “主席在这里养病,给他搭了一个洗澡的地方,改善就改善在这,大概一平米,一点点的空间,只能放一个澡棚子。”延安市委党校副教授冯东红介绍了当年的情况。
  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张石桌,是毛泽东送长子毛岸英到农村劳动时谈话的地方。

  “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来第一次见到他的父亲,毛主席就在这张石桌边和他谈话聊天,要求他到农村去,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认真为人民服务,从基层了解人民疾苦,为人民利益去奋斗。”曹祖平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在这种艰苦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革命家成功领导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5 06:03 , Processed in 0.0072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