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至大如年,窗外一份寒,心里一份暖! 2016-12-21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1:51: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海燕00 于 2016-12-22 06:37 编辑

2016年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廿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

很重视冬至

当作一年中较大的节日来过

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 至

“数九”的开始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

犁牛遍地走

旧时,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也许形式有异,或是寒梅,或是九体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


冬 至

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传,冬至祭祀始于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灵消除疫疾,减少荒年、饥饿、死亡。冬至过节,则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祝贺,并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唐、宋时,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递贺表,相互之间也要投刺祝贺。


所以,即便到了现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至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对冬至更是重视,要在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过冬至的人,会被视为不认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团聚的日子。

冬 至

家乡味道

饺 子


传说中,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们,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现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这天就

馄 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

汤 圆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羊 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萝 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12-21 13:36:40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12-21 15:33:37 |只看该作者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
犁牛遍地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12-21 18:31:15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绿圃园丁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12-21 19:02:36 |只看该作者
“冬至大如年”,全家庆团圆。“祛寒娇耳汤”,从此度“九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5:45 , Processed in 0.0092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