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毛泽东1975年曾因何事不禁失声恸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05:4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提示:1975年,因患眼疾不能读书的毛泽东,多次听读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枯树赋》。当听到其中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等句时,不禁失声恸哭。他自己十分看重的文化大革命已进行近10年,可结果好像并不如他最初想象的那么如意,泪水中反映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无奈之感。

  1956年9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谈到中央领导机构的设立问题时说:“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我们不能登台演主角,没有那个资格了,只能维持维持,帮助帮助,起这么一个作用。你们不要以为我现在在打退堂鼓,不干事了,的确是身体、年龄、精力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了。”

  此时,毛泽东年逾花甲,已感觉自己在“身体、年龄、经历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了”,所以他提出在适当的时候要辞去主席之职。

  进入60年代后,古稀之年的毛泽东,谈衰老、死亡之类的话题就更多了。

  1963年11月2日,他在会见尼泊尔王国全国评议会代表团全体成员时,谈到我国工业发展面貌几十年后会起变化后说:“那时我已去见上帝了,我只有一个五年计划,再多就没有意思了,干不了什么工作。”12月12日他在会见秘鲁共产党左派代表何塞·索托马约一行时,又说:“我年纪大了,能做点工作,看看同志们,就是幸福。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不好,我不喜欢做一个这样的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1963年恰逢毛泽东的古稀之年。他上述这些话,反映了他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看法。他认为,人活着如果干不了什么工作,就“没有意思”,人生就没多大价值了。

  1966年,毛泽东73岁。这年1月29日,他在给周世钊的复信中说:“数接惠书及所附大作诗词数十首,均已收读,极为高兴。”“看来你的兴趣尚浓,我已衰落得多了,如之何,如之何?”周世钊比毛泽东小4岁,看到年近古稀的老朋友仍然“兴趣尚浓”,创作不断,毛泽东很是高兴。而一句“我已衰落得多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连续两个“如之何”,是叹自己,还是叹国家,还是兼而有之?

如果说,在1956年毛泽东说自己精力衰落,要预备接班人之事,还是一种未雨绸缪的长远打算;那么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自己的衰老,特别是随着他对国内修正主义担忧的加剧,他的这种政治上安排接班人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

  1966年6月10日,他在杭州会见胡志明时说:“我是今年、明年就差不多了,因为我们中国常说七十三、八十四。我明年七十三了,这关难过,阎王爷不请我自己去。杜甫有首诗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事物总是有两个对立面。如果只有完全的团结,没有对立面,就不符合实际。全世界的党都分裂嘛!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料到他们的接班人伯恩斯坦、考茨基成为反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创立和领导的党——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等,在他们死后就成为资产阶级的党。这条不注意,要吃亏的。只要理解了,我们有准备,全党大多数人有准备,不怕。我们都是七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被马克思请去。接班人究竟是谁,是伯恩斯坦、考茨基,还是赫鲁晓夫,不得而知。要准备,还来得及。总之,是一分为二,不要看现在都是喊‘万岁’的。”

  说自己“今年、明年就差不多了”,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毛泽东的上述这段话,确实鲜明反映出已逾古稀之年的他,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担忧之情,也反映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复杂心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12-22 06:24:28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12-22 06:57:51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4:29 , Processed in 0.0085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