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汤显祖 玉茗才情得牡丹 看北京 2017-03-02 09:40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5:57: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沙井阑头初卜居,穿池散花引红鱼,春风入门好杨柳,夜月出水新芙蕖。”这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用来描述自己晚年在江西省临川的书斋玉茗堂的一段诗句。
~~~~~~~
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从小天资聪颖。早年,汤显祖曾数次赴京会试,憩居于京城的西裱褙胡同,却名落孙山。后来于京城闲居期间,更是遍历京畿名胜古迹,得以修习感悟。然而他刚正不阿的品格,铸就了他一生坎坷的仕途命运,“玉茗堂”终于成就了他的辉煌著作—《牡丹亭》。
习得家学深
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文昌里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高祖、曾祖都喜欢藏书,爱好诗文。祖父汤懋昭博览群书,曾被学者誉为“词坛名将”。汤显祖的父亲汤尚贤则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儒士,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著名学者、藏书家。汤尚贤非常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特意在临川的唐公庙创建了“汤氏家塾”,并聘请塾师,授课施教于宗族子弟。汤显祖的伯父汤尚质则酷爱戏曲。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四代多满腹经纶的文人学者之家,天资聪慧的汤显祖从小便耳濡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他深得祖辈们的言传身教,勤奋好学,刻苦认真。汤显祖5岁时便进家塾读书,12岁时能写诗文,13岁时便师从诗人、古文家徐良傅学习古文词。汤显祖在14岁时就入得县学,21岁时又中了举人,正可谓“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

汤显祖曾经于1571年他22岁和1574年25岁时两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场就在顺天府贡院,也就是现如今的北京建国门内贡院东街、西街一带。考试共三场,需要连考九天。考试期间,汤显祖便都住在贡院考场附近的西裱褙胡同。这里靠近贡院,买卖字画的人很多,从事裱糊的人也多,所以称为“裱糊胡同”,清代改称“裱褙胡同”。胡同东通城墙,西到崇文门内大街,中跨闹市口。连升店是这里的旅店,店家为了迎合考生们的心理、因“连升三级”的美好寓意而取的讨巧名字,考生们进京应试时,多集中住在这里。当年汤显祖也不例外,选择住在西裱褙胡同中部路北的一家高台阶“连升店”里,与各地进京赶考的考生们广交朋友,切磋学业。如今,这里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安街的拓宽改造,已渐渐消失。而当年的汤显祖虽然两次都未能中进士,却仍然意气风发。26岁那年,他还出版了诗集《红泉逸草》,不减壮志豪情。
京忤逆落第
青年时期就声名鹊起的汤显祖,论才学,本该和世家子弟一般,读圣贤书,科举入仕,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封建社会这曾经进步一时的科举制度已经愈发地政治化。到了明代,科举制度已经十分腐败,师门关系盛行,官场更是黑暗,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在日益衰落的时代大环境中,科举考试俨然已经沦为上层统治阶级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工具。
1577年,汤显祖第三次进京会试,殊不知却面临着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当朝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了安排自己的儿子及第,又避免营私舞弊之嫌,掩人耳目,特意网罗了一批青年才俊成为“自己人”,这样一来,他一方面可以彰显自己礼贤下士,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应考的天下名士收归麾下,以便巩固其日后的统治,也为他儿子的政治前途铺平道路,以备后援。位列张居正意欲网罗的名单之上的,就有汤显祖和他的好友沈懋学。洁身自好的汤显祖拒绝了邀请,而沈懋学则成为了张府的贵客、座上宾。待到放榜结果一出,果不其然,沈懋学状元及第,张居正的次子为榜眼,而汤显祖则名落孙山。
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进京会试。张居正又再三地托付他人辗转邀请汤显祖,礼数不可谓薄,然而汤显祖却“报谒不遇”,避开了与之接触的机会。这一次放榜,张居正的三儿子张懋修独占鳌头,荣登状元,汤显祖依旧落第。
然而就在1582年张居正死后不久,张家便遭查抄之祸,子嗣的功名也全被剥夺。如此的风云变幻,引得汤显祖不由得慨叹,“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1583年,汤显祖终于考取了进士,也开始踏上了他崎岖坎坷的仕途。
于宦海浮沉
明代考取进士的人,在正式任官之前都有3个月的“观政”阶段,也就是被派往各衙门习练政务,期满后或者补选京官,或者到外省任职。汤显祖被安排在京城的礼部“观政”,但因为他不愿与当权执政官员过多交往,又不愿结交“官二代”,“观政”之后迟迟没有被委以官职。在京城赋闲的一年时间里,汤显祖寻幽探胜,遍游京畿的名山胜水。相传万历年间香山寿安禅林,也就是今天的卧佛寺,有一位住持慧远法师与汤显祖乃是同乡,对佛经研究颇深。汤显祖也喜佛法,多次前去拜访。他还寻访了北京西山一带的众多寺院,与僧人们说法论禅。京城的山水名胜,古迹佛踪,给汤显祖带去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据说他的经典传奇之作《牡丹亭》,便是他在春日里于现如今的丰台草桥一带赏牡丹时有感而得。
自明代永乐以来,南京作为明代的留都,虽说各部衙门俱全,但实际上形同虚设,并无实权。汤显祖在1584年终于以正七品官职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这一闲职,后来又任南京詹事府主簿。当时的南京文人名家荟萃,汤显祖在这里一边以诗文、词曲同人切磋唱和,一边研究学问。然而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哲学上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们各抒己见,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日渐成型,受其影响的汤显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反抗性。

▲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古代贡院牌楼(复制)。汤显祖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考场即今天建国门内的贡院西街、东街一带
汤显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和他孤傲率直、不趋炎附势的性格,使得他无法漠视明代朝政日益加剧的黑暗,在政治上更是仗义执言,锋芒毕露。1591年,汤显祖时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对官场的龌龊贪黩实在是忍无可忍,上奏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了他们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并批评时政,对万历登基二十年来的政治作了抨击。这样的一篇疏文一出,明万历皇帝大怒,一道圣旨就把汤显祖贬窜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汤显祖在此地恰好遇到了同样流放到此的张居正次子嗣修,深感仕途险恶,于是渐渐有了人生如梦,世事荒诞无常的感悟。1593年,由于朝中有人斡旋,汤显祖得赦,调到浙江省遂昌任知县。
兴县先兴教。汤显祖刚刚走马上任,就到实地察看教育设施。当地原有的书院已经破败不堪,重建书院的经费不足,他就把自己的俸银捐献出来。后来书院落成,他便取名“相圃书院”,遂昌县由此有了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学校。他在这里给学生们授课,和师生们共同讨论学问。汤显祖在遂昌县厉行生产,奖掖农桑。每年春天,他都要备酒带鞭,率众下乡劝农。在山野村头,他与采桑、采茶、耕作者像朋友一样,同食同饮。遂昌有些大户人家依仗权势,隐田瞒赋,汤显祖则以“稍有以捕治之”“间以示众”等措施进行整治,同时努力减轻百姓的徭役,并对朝廷搜刮民脂民膏的赋税进行抵制。遂昌由于山高林密,虎害猖獗。为消灭虎患,鼓舞士气,汤显祖还亲自组织壮丁打虎,为民除害。
汤显祖到遂昌上任后,走访街巷,体察民间疾苦,“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对触犯律条的囚犯,他主要注重感化,从来不用重刑。“除夜星灰气烛天,酴酥销恨狱神前。须归拜朔迟三日,溘见阳春又一年。”一年除夕,汤显祖想到在辞旧迎新之际,理应阖家团聚,他考虑再三后决定由犯人家属作保,便将30多名犯人放归家中过年,并要求他们在正月初四回狱服刑。后来感恩戴德回家过年的囚犯果然都准时地归狱服法了。这件事在官场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汤显祖却泰然处之。到了元宵节,遂昌城张灯结彩,歌舞升平。汤显祖又想起了囚在狱中的犯人,这次他不顾同僚的反对,又下令放囚犯到河桥观灯。观灯结束后,囚犯们又都自觉回到狱中,而纵囚观灯一事,也在遂昌百姓中广为流传开来,但此举同时也为汤显祖在朝廷中留下了政治把柄。
汤显祖与遂昌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他一生15年的从政生涯中,有1/3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遂昌的秀美山川和淳朴民风更是激发了汤显祖的创作灵感,在那里为官的几年他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佳作,而其享誉中外的代表剧作《牡丹亭》也正是酝酿、创作于遂昌。2015年,以明清文学家为主题的纪念邮票《中国古代文学家》一发行,就受到了全国邮迷们的争相抢购。以方寸之微展现大师风采,中国邮政发行的这套邮票一共六枚,而排在首位的正是这位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汤显祖是江西省临川人,而他的纪念邮票的首发式却选择在了浙江省遂昌县,细想之下,也就知其所以然了。如今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遂昌特建成了“遂昌汤显祖纪念馆”,以弘扬民族文化。
汤显祖在遂昌勤政惠民,德刑兼施、宽严相济,使得遂昌这块曾经“昼有公差,梦有盗警”的僻瘠之地呈现出“琴歌积雪讼庭闲”的升平景象。为官的这些年,汤显祖甚是正直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口碑载道,然而这些却并未能留住他离去的身影。1598年,听闻朝廷将要派税使来遂昌扰民,汤显祖终于不堪忍受,给吏部递了辞呈,而且不等批准便扬长而去,回到家乡临川。
得意唯“牡丹”
满腹才情,一腔愤慨。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家后,便在临川市沙井巷后新建了一处居所,作为他晚年写作和会客的场所,谓之“玉茗堂”。书堂以玉茗花(即白色山茶花)命名,陆游曾谓此花之“格韵高绝”。汤显祖正是想借此花喻品格,表明他不随世俗,不谀权贵,做人意在如玉茗花般高绝。
汤显祖在少年时期曾经受学于罗汝芳,罗汝芳是阳明学的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这一学派继承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积极的部分,抨击程朱理学,反对束缚个性。汤显祖随其探索人生的意义与道德的真理,奠定了他自身的道德规矩,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进退和为人处事。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在后来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 《南柯记》为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代表作之一。上页为第六、第七折绘图
汤显祖推崇反理学的禅宗大师紫柏和左派王学的突出代表李贽,称紫柏和李贽是一“雄”、一“杰”。“如明德先生者(罗汝芳),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紫柏)之雄,听以李百泉(李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汤显祖这样写道。他们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揭露腐败政治、反对程朱理学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晚年的汤显祖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以“茧翁”自号。他在玉茗堂潜心创作,笔耕终老,为后人留下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传奇杂剧。因为这四部杂剧中都有描写梦境,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曾有人言“《紫钗记》,侠也;《牡丹亭》,情也;《南柯记》,佛也;《邯郸记》,仙也。”其中前两部为儿女风情剧,而后两部则为社会风情剧。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正是写于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寄意深远。这四部中又以《牡丹亭》为代表,是汤显祖本人最得意的一部作品,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这部堪称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禁锢不化的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在其中勇敢大胆地追求个人幸福的突破性形象更是成为中国古典文学里动人的女性形象。《牡丹亭》寄托了汤显祖在仕途失意之时似梦一般的美好理想,以文词典丽著称。如今,以《牡丹亭》为代表剧目的昆曲艺术依旧为人们传颂,在舞台上长演不衰,焕发着艺术的光彩。
“四梦”始流芳
1616年7月29日,汤显祖在临川玉茗堂逝世,一生留下2200多篇诗、文、赋,但其主要的创作成就还是体现在戏曲方面。汤显祖以他唯美典雅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受到后人的敬仰。他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更是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汤显祖集》,则囊括了他的诗集、尺牍、戏曲等多类作品,是最为完善的。也正是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将其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巧合的是,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也于1616年逝世。2016年,为了纪念汤显祖这位文学巨匠,各地争相举办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
数百年来,汤显祖的思想和艺术成果一直闪耀在文坛,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00位文化名人之一,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文/田平珍 标题书法/夏薇
沙井阑头初卜居,穿池散花引红鱼,春风入门好杨柳,夜月出水新芙蕖。”这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用来描述自己晚年在江西省临川的书斋玉茗堂的一段诗句。
~~~~~~~
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从小天资聪颖。早年,汤显祖曾数次赴京会试,憩居于京城的西裱褙胡同,却名落孙山。后来于京城闲居期间,更是遍历京畿名胜古迹,得以修习感悟。然而他刚正不阿的品格,铸就了他一生坎坷的仕途命运,“玉茗堂”终于成就了他的辉煌著作—《牡丹亭》。
习得家学深
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文昌里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高祖、曾祖都喜欢藏书,爱好诗文。祖父汤懋昭博览群书,曾被学者誉为“词坛名将”。汤显祖的父亲汤尚贤则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儒士,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著名学者、藏书家。汤尚贤非常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特意在临川的唐公庙创建了“汤氏家塾”,并聘请塾师,授课施教于宗族子弟。汤显祖的伯父汤尚质则酷爱戏曲。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四代多满腹经纶的文人学者之家,天资聪慧的汤显祖从小便耳濡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他深得祖辈们的言传身教,勤奋好学,刻苦认真。汤显祖5岁时便进家塾读书,12岁时能写诗文,13岁时便师从诗人、古文家徐良傅学习古文词。汤显祖在14岁时就入得县学,21岁时又中了举人,正可谓“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

汤显祖曾经于1571年他22岁和1574年25岁时两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场就在顺天府贡院,也就是现如今的北京建国门内贡院东街、西街一带。考试共三场,需要连考九天。考试期间,汤显祖便都住在贡院考场附近的西裱褙胡同。这里靠近贡院,买卖字画的人很多,从事裱糊的人也多,所以称为“裱糊胡同”,清代改称“裱褙胡同”。胡同东通城墙,西到崇文门内大街,中跨闹市口。连升店是这里的旅店,店家为了迎合考生们的心理、因“连升三级”的美好寓意而取的讨巧名字,考生们进京应试时,多集中住在这里。当年汤显祖也不例外,选择住在西裱褙胡同中部路北的一家高台阶“连升店”里,与各地进京赶考的考生们广交朋友,切磋学业。如今,这里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安街的拓宽改造,已渐渐消失。而当年的汤显祖虽然两次都未能中进士,却仍然意气风发。26岁那年,他还出版了诗集《红泉逸草》,不减壮志豪情。
京忤逆落第
青年时期就声名鹊起的汤显祖,论才学,本该和世家子弟一般,读圣贤书,科举入仕,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封建社会这曾经进步一时的科举制度已经愈发地政治化。到了明代,科举制度已经十分腐败,师门关系盛行,官场更是黑暗,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在日益衰落的时代大环境中,科举考试俨然已经沦为上层统治阶级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工具。
1577年,汤显祖第三次进京会试,殊不知却面临着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当朝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了安排自己的儿子及第,又避免营私舞弊之嫌,掩人耳目,特意网罗了一批青年才俊成为“自己人”,这样一来,他一方面可以彰显自己礼贤下士,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应考的天下名士收归麾下,以便巩固其日后的统治,也为他儿子的政治前途铺平道路,以备后援。位列张居正意欲网罗的名单之上的,就有汤显祖和他的好友沈懋学。洁身自好的汤显祖拒绝了邀请,而沈懋学则成为了张府的贵客、座上宾。待到放榜结果一出,果不其然,沈懋学状元及第,张居正的次子为榜眼,而汤显祖则名落孙山。
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进京会试。张居正又再三地托付他人辗转邀请汤显祖,礼数不可谓薄,然而汤显祖却“报谒不遇”,避开了与之接触的机会。这一次放榜,张居正的三儿子张懋修独占鳌头,荣登状元,汤显祖依旧落第。
然而就在1582年张居正死后不久,张家便遭查抄之祸,子嗣的功名也全被剥夺。如此的风云变幻,引得汤显祖不由得慨叹,“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1583年,汤显祖终于考取了进士,也开始踏上了他崎岖坎坷的仕途。
于宦海浮沉
明代考取进士的人,在正式任官之前都有3个月的“观政”阶段,也就是被派往各衙门习练政务,期满后或者补选京官,或者到外省任职。汤显祖被安排在京城的礼部“观政”,但因为他不愿与当权执政官员过多交往,又不愿结交“官二代”,“观政”之后迟迟没有被委以官职。在京城赋闲的一年时间里,汤显祖寻幽探胜,遍游京畿的名山胜水。相传万历年间香山寿安禅林,也就是今天的卧佛寺,有一位住持慧远法师与汤显祖乃是同乡,对佛经研究颇深。汤显祖也喜佛法,多次前去拜访。他还寻访了北京西山一带的众多寺院,与僧人们说法论禅。京城的山水名胜,古迹佛踪,给汤显祖带去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据说他的经典传奇之作《牡丹亭》,便是他在春日里于现如今的丰台草桥一带赏牡丹时有感而得。
自明代永乐以来,南京作为明代的留都,虽说各部衙门俱全,但实际上形同虚设,并无实权。汤显祖在1584年终于以正七品官职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这一闲职,后来又任南京詹事府主簿。当时的南京文人名家荟萃,汤显祖在这里一边以诗文、词曲同人切磋唱和,一边研究学问。然而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哲学上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们各抒己见,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日渐成型,受其影响的汤显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反抗性。

▲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古代贡院牌楼(复制)。汤显祖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考场即今天建国门内的贡院西街、东街一带
汤显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和他孤傲率直、不趋炎附势的性格,使得他无法漠视明代朝政日益加剧的黑暗,在政治上更是仗义执言,锋芒毕露。1591年,汤显祖时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对官场的龌龊贪黩实在是忍无可忍,上奏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了他们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并批评时政,对万历登基二十年来的政治作了抨击。这样的一篇疏文一出,明万历皇帝大怒,一道圣旨就把汤显祖贬窜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汤显祖在此地恰好遇到了同样流放到此的张居正次子嗣修,深感仕途险恶,于是渐渐有了人生如梦,世事荒诞无常的感悟。1593年,由于朝中有人斡旋,汤显祖得赦,调到浙江省遂昌任知县。
兴县先兴教。汤显祖刚刚走马上任,就到实地察看教育设施。当地原有的书院已经破败不堪,重建书院的经费不足,他就把自己的俸银捐献出来。后来书院落成,他便取名“相圃书院”,遂昌县由此有了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学校。他在这里给学生们授课,和师生们共同讨论学问。汤显祖在遂昌县厉行生产,奖掖农桑。每年春天,他都要备酒带鞭,率众下乡劝农。在山野村头,他与采桑、采茶、耕作者像朋友一样,同食同饮。遂昌有些大户人家依仗权势,隐田瞒赋,汤显祖则以“稍有以捕治之”“间以示众”等措施进行整治,同时努力减轻百姓的徭役,并对朝廷搜刮民脂民膏的赋税进行抵制。遂昌由于山高林密,虎害猖獗。为消灭虎患,鼓舞士气,汤显祖还亲自组织壮丁打虎,为民除害。
汤显祖到遂昌上任后,走访街巷,体察民间疾苦,“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对触犯律条的囚犯,他主要注重感化,从来不用重刑。“除夜星灰气烛天,酴酥销恨狱神前。须归拜朔迟三日,溘见阳春又一年。”一年除夕,汤显祖想到在辞旧迎新之际,理应阖家团聚,他考虑再三后决定由犯人家属作保,便将30多名犯人放归家中过年,并要求他们在正月初四回狱服刑。后来感恩戴德回家过年的囚犯果然都准时地归狱服法了。这件事在官场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汤显祖却泰然处之。到了元宵节,遂昌城张灯结彩,歌舞升平。汤显祖又想起了囚在狱中的犯人,这次他不顾同僚的反对,又下令放囚犯到河桥观灯。观灯结束后,囚犯们又都自觉回到狱中,而纵囚观灯一事,也在遂昌百姓中广为流传开来,但此举同时也为汤显祖在朝廷中留下了政治把柄。
汤显祖与遂昌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他一生15年的从政生涯中,有1/3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遂昌的秀美山川和淳朴民风更是激发了汤显祖的创作灵感,在那里为官的几年他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佳作,而其享誉中外的代表剧作《牡丹亭》也正是酝酿、创作于遂昌。2015年,以明清文学家为主题的纪念邮票《中国古代文学家》一发行,就受到了全国邮迷们的争相抢购。以方寸之微展现大师风采,中国邮政发行的这套邮票一共六枚,而排在首位的正是这位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汤显祖是江西省临川人,而他的纪念邮票的首发式却选择在了浙江省遂昌县,细想之下,也就知其所以然了。如今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遂昌特建成了“遂昌汤显祖纪念馆”,以弘扬民族文化。
汤显祖在遂昌勤政惠民,德刑兼施、宽严相济,使得遂昌这块曾经“昼有公差,梦有盗警”的僻瘠之地呈现出“琴歌积雪讼庭闲”的升平景象。为官的这些年,汤显祖甚是正直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口碑载道,然而这些却并未能留住他离去的身影。1598年,听闻朝廷将要派税使来遂昌扰民,汤显祖终于不堪忍受,给吏部递了辞呈,而且不等批准便扬长而去,回到家乡临川。
得意唯“牡丹”
满腹才情,一腔愤慨。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家后,便在临川市沙井巷后新建了一处居所,作为他晚年写作和会客的场所,谓之“玉茗堂”。书堂以玉茗花(即白色山茶花)命名,陆游曾谓此花之“格韵高绝”。汤显祖正是想借此花喻品格,表明他不随世俗,不谀权贵,做人意在如玉茗花般高绝。
汤显祖在少年时期曾经受学于罗汝芳,罗汝芳是阳明学的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这一学派继承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积极的部分,抨击程朱理学,反对束缚个性。汤显祖随其探索人生的意义与道德的真理,奠定了他自身的道德规矩,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进退和为人处事。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在后来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 《南柯记》为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代表作之一。上页为第六、第七折绘图
汤显祖推崇反理学的禅宗大师紫柏和左派王学的突出代表李贽,称紫柏和李贽是一“雄”、一“杰”。“如明德先生者(罗汝芳),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紫柏)之雄,听以李百泉(李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汤显祖这样写道。他们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揭露腐败政治、反对程朱理学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晚年的汤显祖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以“茧翁”自号。他在玉茗堂潜心创作,笔耕终老,为后人留下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传奇杂剧。因为这四部杂剧中都有描写梦境,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曾有人言“《紫钗记》,侠也;《牡丹亭》,情也;《南柯记》,佛也;《邯郸记》,仙也。”其中前两部为儿女风情剧,而后两部则为社会风情剧。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正是写于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寄意深远。这四部中又以《牡丹亭》为代表,是汤显祖本人最得意的一部作品,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这部堪称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禁锢不化的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在其中勇敢大胆地追求个人幸福的突破性形象更是成为中国古典文学里动人的女性形象。《牡丹亭》寄托了汤显祖在仕途失意之时似梦一般的美好理想,以文词典丽著称。如今,以《牡丹亭》为代表剧目的昆曲艺术依旧为人们传颂,在舞台上长演不衰,焕发着艺术的光彩。
“四梦”始流芳
1616年7月29日,汤显祖在临川玉茗堂逝世,一生留下2200多篇诗、文、赋,但其主要的创作成就还是体现在戏曲方面。汤显祖以他唯美典雅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受到后人的敬仰。他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更是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汤显祖集》,则囊括了他的诗集、尺牍、戏曲等多类作品,是最为完善的。也正是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将其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巧合的是,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也于1616年逝世。2016年,为了纪念汤显祖这位文学巨匠,各地争相举办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
数百年来,汤显祖的思想和艺术成果一直闪耀在文坛,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00位文化名人之一,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文/田平珍 标题书法/夏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20 21:57 , Processed in 0.0080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