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起名取字和近代名家改名取字谐趣横生古人起名取字和近代名家改名取字谐趣横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05:3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惜晖 于 2017-3-6 05:37 编辑

元谷元                        
2017-03-05 07:48

      在我国古代,古人有名还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3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笄礼,读Jili,是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取字。可见,古人的名与字不是一回事儿,名是名,字是字。

       根据史料记载的说法,古人成年后,需要受到应有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敬,于是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一般地说,自称名的场合,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同样地,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为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臣子谈及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

       古人起名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

       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都正好可组成反义词,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意思。
其三,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联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

       说到一些名人名家的名字,有不少谐趣横生的故事或小插曲。根据汉字的特点,古人在起名取字的时候,就有一种方法叫做“由名省形制字”,就是将“名”进行一定的字形省减来构成“字”,如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则为“大木”,“木”就是取其名中三“木”之一。
       还有一种是把“名”的字形拆开用作“字”。最典型和有趣的是明清之际著名画家朱耷的题名,许多人不知朱耷,却熟知“八大山人”,这“八大”与朱耷两字很有关系,它们是截取了他的姓“朱”和名“耷”两个字中的部分笔画,即“朱”之“八”和“耷”之“大”缀合而成。

       再看近代名人名家。聂耳原名聂守信,他的姓的繁体字作“聶”,三个耳朵,别人给他起外号“耳朵先生”,聂耳听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说“我比别人多一双音乐的耳朵”,于是改名为“聂耳”。

       著名作家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字就是他的姓拆成两半而来的。曹禺原名万家宝,“万”字繁体作“萬”,草字头下面一个禺,曹禺认为草字头不像个姓,就取与“草”字谐音的“曹”用作姓。武侠作家金庸真名叫查良镛,“金庸”这个名字是由原名中的“镛”字拆分而得。

       由此可见,汉字的构形特点为国人的名字幽默提供了营造途径,汉字的拆分与拼合,常常可以表现人的智慧、意趣和理想,继而从中获得精神愉悦,上述文化名人正是借用自己的名字幽默,诠释了汉字的艺术内涵。


                                                           2017-03-05 07:4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3-6 05:38:02 |只看该作者

齐大山人 7小时前

杨过,字改之
回复 2
云胡不喜14 6小时前

韩愈,字退之
回复 1
手机用户52084907624 5小时前

杨过,字伟
回复 1
梦断北平1 4小时前

说的是名字,怎么还带了个无名无姓的🐷头僧大像?
回复 1
一水盈盈间 18小时前

曹操,字孟德,德操近义。苏轼,字子瞻,登轼而望之。苏辙子由,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3-6 05:39:45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的高深立意和绝妙的姓名影射                                                  作家森林                        2017-03-05 07:46
  
红楼隐史
红楼梦中很多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皆为不得已的曲笔。
脂砚斋的批文也指明了部分的隐意。并多处批注:“真有是事,经过见过”,“真有是语”,“有是事,有是人”,“实写幼时往事,可伤”,“作者与余实实经过”,“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等等。郑重指出:“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谐音: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
青梗峰——情根峰
十里街——势利街
仁清巷——人情巷
胡州——胡诌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封肃----疯俗
卜世仁——不是人
卜银姐----不银借
卜固修——不顾羞
贾芹----家亲/假亲
花袭人----话袭人
霍启——祸起/火起
贾雨村——姓贾名化:假话;表字时飞:实非;别号雨村:假语村(言)/假语存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可卿——顷刻倾
秦钟——秦种
秦业—--秦之基业
戴权——代权(代皇权)
詹光——沾光
单聘人——善骗人
石呆子——史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另一说谐音是:原因探析
群芳髓——群芳碎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怡红院——遗红怨
潇湘馆——消香馆
蘅芜苑——恨无缘
《红楼梦》其实就是家亡血史,贾府其实就是紫禁皇城,《红楼梦》是朱慈炤将家亡与国破揉在一起的一喉三歌,一击三鸣的杰作!
四皇子朱慈炤通过对周后残害母亲和弟弟们的罪行的直接的揭露,间接地影射朱明王朝所承受的内忧外患,内有农民军造反不断,外有满清的觊觎进犯;用周后的欺凌暗算影射农民军和满清的逼迫抢掠。
红楼梦构思之精妙,写作手法之高超,实在是千百年来的不世之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21:01 , Processed in 0.0078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