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币上的书法,最美的书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5:06: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3-15 11:08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作为流通介质的钱币上同样也存在着优美的书法。

  大篆书法

  中国书法史上,秦统一前的文字统称为大篆。春秋战国时期,布币、刀币、贝币和圜钱上的钱文均属于大篆。这一时期,文字没有统一,同一文字在各地有不同的写法。正因为如此,当时铸钱工匠造范时并不刻意追求文字的工整,钱文雄浑而质朴。
  小篆书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即以原秦国文字为基础,创立小篆,统一文字。秦“半两”钱即采用小篆字体。钱面上,“半两”二字笔划壮硕,结体凝重,既浑厚端庄,又不失飘逸之气。钱文布局严整,方圆有度,文字骨气丰匀,气韵高古。
  悬针篆书法

  两汉之间、新莽时期的钱币铸造精良,世所公认。其中,钱文书法亦为新莽铸币增色许多。新莽铸币上的钱文书体被称为“悬针篆”,文字结体舒展,上密下疏,字形狭长,住笔处非常尖锐,宛如钢针倒悬一般,故有是名。“悬针篆”普遍呈现于新莽铸币之上,尤以“大布黄千”和“货布”最为显著。
  隶楷之间书法

  东汉时,隶书为通用书体。但东汉后期,隶书用笔已略带方正,波笔收缩或消失,开始向楷书转化。这枚“汉兴”钱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铸造,“汉兴”两字既像楷书,又有隶意,体现出书体由隶入楷的趋势。
  韭叶篆书法

  南朝刘宋时期,经济衰败,币制混乱,劣质小钱充斥市场。为在狭窄的钱面上书写钱文,当时出现了“韭叶篆”这种钱文书体。“韭叶篆”书体笔划曲屈,起笔尖,住笔锐,字形狭长,宛如风中飘逸的韭叶,故有是名。
  玉箸篆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铸币数量少,质量低劣,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低谷。但是,其中也有例外,北周铸行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三种铜钱,钱文隽美,制造精良,称为“北周三品”。“北周三品”钱文采用玉箸篆书体,文字丰满圆润,端庄匀称,笔划如筋似骨,竖笔如柱。
  隶书书法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行书书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宋代钱币多见行书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6:46 , Processed in 0.0083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