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宰相:你讽刺下那堵墙!此人当即赋诗羞得宰相满脸通红,立即封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6:3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史磨坊                        
2017-04-12 23:44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人如果能有一项特长,就可到处谋生,如果这个特长很长,甚至是你的一项独门绝技,你一准能到达人生巅峰。就像现在的大学招生一样,就专门招收一部分特长生,考的分数少也一样录取。在唐代初期,科举制还不完善,当时当官还有一些其他途径,如果有特长就很有优势。
在唐初宰相温彦博身上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温彦博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善于词辩,是唐太宗很信任的重臣。贞观四年(630),温彦博任中书令,积极协助唐太宗稳定政局,发展经济,尤其是建议采取开明的民族同化政策,是他最大的政绩。

温彦博剧照

当时唐朝战胜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余众请求归顺唐朝,如何安置庞大的突厥部族成为一件大事。当时魏征等多数朝臣认为,应该将突厥人迁居河套以南,“分其种落”,使其散居各州县,让他们学习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与此同时严加监视,以防反叛。温彦博认为,应该采取汉武帝对待匈奴内附的办法,将突厥安置在河套以内,保留他们原有的部落和风俗习惯,解除他们的戒心,这样一定可以将其安抚。

颉利可汗

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基本上采取了温彦博的建议,他将10万户突厥人迁入中原,其中三万户定居长安;同时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地方设置了四个都督府,任命突厥本族的首领为都督,统帅原来的部众;又挑选部分突厥贵族担任京官,其中五品以上的约有百余人。以上政策安抚了突厥情绪,缓和了民族关系,终于解除了东突厥边患。

温彦博博学善辩,但有一次却遇到了一个对手。此人叫做裴略,曾作宫廷侍卫,他参加了兵部的武官考试,因为错了一个字而没有考中。裴略心中不服,直接去向当时的宰相温彦博进行自荐:"少小以来,自许明辩,至于通传言语,堪作通事舍人,并解作文章,兼能嘲戏。"那意思就是我的特长就是明辨和嘲讽,完全可以当个通事舍人。既然这样,温彦博就想试他一试,让他对厅前的一从竹子进行嘲讽。裴略随即说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熟,肚里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

温彦博一听有点意思,于是又让他嘲讽一堵屏墙,裴略语调铿锵地赋诗一首:"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这诗明里说的是屏墙挡道,实际暗示当权者不识人才,堵塞贤路。到这里温彦博算听出来了,你这不是讽刺我吗?于是问道:“你这话似乎针对着我啊?"裴略回答:"即扳公肋,何止伤膊!"我已经扳了您的肋骨了,何止是伤到了您的胳膊!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温彦博的“博”字与裴略话中的“膊”谐音,温彦博听到之后,弄了个大红脸,同时也被裴略的才华所感动,遂将他推荐给吏部,给了裴略官位。这就是温彦博“惭而与官”典故的由来。但这个故事也反应了温彦博爱惜人才,宽容大度的美德,不愧为一代名相!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4:53 , Processed in 0.00774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