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洚彩瓷器的收藏与市场价值2017-04-26 12:59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08:2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没有。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浅绛彩瓷器 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浅绛彩艺人不同于前代瓷器工匠,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均具有多方面的修养,擅长多种画科,多数且能诗善书。数十年间留下作品的画人为数甚众,但留名于记载的则甚少,现仅选具有代表性的略作介绍。

程门(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是浅绛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黟县四志·人物志》中记:"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鸟、鱼、虫、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国初诸大家者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咸同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纸零嫌什袭藏之。"又张鸣坷《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记:"程雪笠(名)门,工山水花卉,尝客景德镇画瓷器,有得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视之,尝以七寸瓶画青花寒松阁图见贻。"

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黟县人。擅长绘浅绛山水及花鸟人物,亦工行书,宗法二王。山水仿明沈周、文征明,花鸟则学蒋庭锡、邹一桂工细的路子。由于他在御窑厂任职,因此其作品受宫廷工细风格影响也就不奇怪了,《秋葵麻雀图》是其代表作品。

王少维,名廷佐,以字行,安徽泾县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同治至光绪年间,擅作浅绛山水与人物,能在瓷板上写肖像,又以画猴著称。他与金诰均曾在御窑供职。有"御厂两支笔"之称。

俞子明,字静山,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擅人物与花鸟,又工行书及篆书,受民间绘画影响较深。他的特色之一是多画大型器物。如《女魁星图》莲口瓶高80厘米,属罕见的浅绛彩大器(图5)。上海文物商店所藏大画缸亦是其型体硕大的作品。俞子明除人物外,所作花鸟小品尤其可人。

汪藩,字介眉,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擅人物及花鸟,流传作品较多,以人物最精。他处理人物的手法与别家不同,人物衣纹袍发一丝不苟,这种刻意工描有点像海派四任所推崇的陈洪绶。

高心田擅画山水,他是浅绛彩转向新粉彩承前启后的画人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影响极大。从他作的《杖藜图》瓷碟与汪野亭所作同样题材作品比较,两者之间师承关系便很清楚。高心田画中山石的效法,青绿的运用及树权出枝、红叶的点缀都可以在汪野亭的山水画中找到踪迹。汪野亭的粉彩青绿山水向来被视为民国以及现代的创新瓷画品种,现在看来,实汲取营养于浅绛彩山水。除上述几位外,尚有工人物画的汪章、汪友棠,工山水花鸟的任焕章、许达生等。

后期的新粉彩名家中,有些早年也曾画过浅维彩,如"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他在早年也曾画肖像画,但流传绝稀,连研究其作品多年的刘新园亦"未能得见",《老妇人像》瓷板(图7)仅于左下角画"王琦"朱白文小印(王的早期作品均不署款),图中妇人面貌吸取海派钱慧安的"西法",有明暗凹凸效果,与他后期作品如出一辙。"珠山八友"中画过浅绛彩瓷的还有汪野亭、王大凡等人。

除以上专业瓷画家外,一些画坛名宿偶尔在瓷胎上也一展身手。这类瓷画作品以其稀见而更显珍贵,除上述介绍的张熊、黄土陵外,尚有吴待秋、王震(一亭)等。
形制款识画科。浅绛彩瓷在其最盛期,几乎占据全部日用瓷范围,在此仅介绍几种常见的器形。

⑴瓷板、浅绛彩瓷板尺寸、从现存清末民国初的"润例"看,从六寸到三尺都有,而传世浅绛彩瓷板多为30至40厘米宽,40至50厘米高。厚度有两种,一种为厚片,约6至8毫米,一种薄片厚仅3至5毫米。形状以长方为主,用于镶嵌家具则有圆形、扇形等。薄而小的瓷板,通常平置于窑中烧制,故底面时有"砂底",中型及一尺以上的大片,背面有等距凸起的胎骨以防变形。

⑵瓶类,清末流行较大型(80厘米以上)的花瓶,甚少浅绛彩器,这与浅绛彩只适合写意画有关。浅绛彩器中最常见是琮瓶。左右两侧有象耳铺首,通常是正背两面作画,左右两侧书法。此外还有棒槌瓶、胆瓶等,大都为小件。
⑶帽筒,流传至今的浅绛彩帽筒也许比任何一类器物都多,高度在40厘米左右,以圆形为主,也有六角、方形的,有的还在各面开窗作透气或装饰用。此类器通常成对摆设于厅堂,以同治、光绪年间最为流行。

⑷食具及茶具,食具之中以汤盆数量最多,一般为圆形直身,高约6至10厘米,两侧配铜耳,厚胎,上有盖。此种食具流行于咸丰同治年间。碗则以六角棱角形碗为典型。这种碗胎釉均厚,高足,多带同治款。扁平的碟类较少见。茶具类以茶壶、茶盘及盖盅为大宗。茶壶有六角、方形、圆、瓜棱等各种,多带底款。茶盘是承茶盅的器物,多为椭圆式正圆形,边高1厘米左右,盘内绘人物或山水,一般为露胎或砂底。盖盅是清末时期流行的茶具,由盖、盅、水底二部分组成,讲究的浅绛彩盖盅三者上都有绘画。

浅绛彩瓷器物有一些典型的特点:⑴光绪年之前,方形及棱形的器物(包括瓷片)多为"米汤釉"。⑵多数器物胎都较厚,白釉白度普遍不高,名家所制者有时釉会细滑、洁白一些。⑶除瓷片等需要镶嵌的器物外,绝大部分彩器口沿都有一道金边,以金釉涂一圈作装饰,有点类似清初的"酱口"。但这道金釉极易剥落,保存至今鲜见完整的。
浅降彩瓷底款分为两类:⑴年号款,目前仅发现"同治"及"光绪"两朝。"同治"款出现最多,以矾红直接书于器底,带边框。光绪年间款多写"光绪年制"字样,也有不带框的。⑵室名款,分作者名和收藏者名两类。前者如俞子明的"友竹轩作",后者如程门《幽居琴趣》底款"筱园珍藏"。有个别底款用青花作,则为较晚期出品。

浅绛彩绘成就最高的画科是山水,往往体现了元代以来文人画中的意境,且多配以题诗。浅绛山水多取林亭一类幽静小景,点景人物用红色或青色,取其醒目。回远山则常用一层赭石一层花青,以表现层次感。
浅绛彩花鸟画取材多为吉庆祥瑞的寓意,与海派花鸟画面貌相似。禽类画鹦鹉、绶带、仙鹤、喜鹊;花卉多作紫藤、梅、兰、松、竹、牡丹等,以迎合当时市民欣赏趣味。浅绛彩由于受材料影响,花卉着色不太鲜艳,因而牡丹、荷花等都画得较小。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并未因此受到限制,他们选取木本团簇状花卉作对象,如紫薇、桃花,同样取得很好效果。

浅绛彩人物画可分肖像与人物两种。肖像画必力求细意描绘。非浅绛所长。能画浅绛肖像者仅知有王少维及王琦二人,肖像画在浅绛瓷中极为罕见。
浅绛彩仕女人物造型面容消瘦,神态娴静,装束素雅,多效仿道光年间著名人物画家改琦(1773-1826年)风格。《陶雅》云:"道光窑人物似改七芗"。又云:"历朝画瓷人物,其面目神采,大抵相同,缘当时画手不过一二人,惜姓氏不传耳。"

浅绛彩瓷上还以独立的书法作装饰,这也是革新性的突破。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人都兼工书法,整体看来,不脱赵(子昂)、董(其昌)一路,这与清代早、中期行书崇尚走势相似。而"当红"的书法家的风格对当代时兴书风会有所影响。例如许达生的楷书似成亲王,任焕章的行书类何绍基。清季嘉道以还,研究金石碑版成为文士风尚,这种风气在浅绛彩瓷上也有体现,如俞子明《女魁星图》瓶一侧就有金文书法。录自阮元《积古斋钟鼎款识》。之后则流行起用金文来装饰浅绛彩器,往往是在器物的一侧绘画。另一则用金文(通常以矾红书写)作装饰,内容是"子孙永享"之类的吉祥语,这种风尚一直到民国初年。

近几年,在瓷器收藏中,一种浅绛彩瓷正吸引越来越多收藏者的注意,其身价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古玩市场上,不时可以看到有人在向摊主问询是否有浅绛彩瓷,而摊主自然是把畅销一些的浅绛彩瓷摆出来且要价不低。同时在国内一些拍卖会上也出现了像程门、王凤池这样有名气的浅绛彩瓷艺人的作品,并且逐步有了固定的购藏群体。这种境况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浅绛彩瓷不为收藏者所认知,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收藏者对浅绛彩瓷独特工艺价值的逐渐认识,浅绛彩瓷在市场上还会有所作为。

浅绛彩瓷是一种瓷器彩饰品种。"浅绛"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它是中国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山水绘画技法,浅绛彩瓷则是清代晚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它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纹饰,再染以淡赭、草绿、淡蓝等颜色,经低温烧成的釉上彩瓷。题材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卉等。
从事浅绛彩瓷制作的艺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们大多通书画,能诗擅文,制作浅绛彩瓷时,从图稿、勾画到渲染都是由一人来完成的,使画面自由洒脱,充满了艺术表现力。这种彩瓷特点是在上面题上作者名字,或题上诗句,首次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一体的传统表现手法展现在瓷器上,文化气息浓郁。

同治、光绪两朝是浅绛彩瓷最流行的时候,瓷瓶、瓷板、帽筒、茶壶、花盆等都有制作,在当时风行一时。后来,艺人开始用进口的彩料绘烧瓷器,也就是一种新粉彩,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并代替了浅绛彩瓷。浅绛彩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品种,是清末这段历史上所特有的艺术种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低价销售。后来,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开始有选择地收藏。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在1994年上海拍卖公司曾专门推出了一些浅绛彩瓷,吸引了人们的兴趣。现在,浅绛彩瓷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收藏品种,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有一些民间收藏团体还专门组织了浅绛彩瓷的收藏展览。

在收藏浅绛彩瓷器时,一是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成,受彩料与烧制工艺的限制,彩料与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容易脱落,这在收藏时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浅绛彩瓷在制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平高,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保存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他们有一定的认同,当时的代表人物有:程门,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维;王凤池,字丹臣,其实还有许多未见著录的浅绛瓷高手,只能根据他们的作品来判断了。

浅绛彩瓷的市场价值。浅绛彩瓷在瓷器史上的存在不足百年,目前存世的数量虽然很庞大,但其中的精品数量有限。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市场价值稳步上升,程、金、王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对帽筒等器型已跃上10万元的价位,其他瓷画大家如任焕章、汪藩、马庆云等人的作品价格也紧随其后。其中浅绛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气息浓厚,价格更是扶摇直上,大口径笔筒已突破3万元的价位,其中的精品达10万元之巨。而一些器型独特的文房器则更是受到浅绛彩瓷发烧友的追捧。最令人欣喜的是,浅绛彩瓷已逐渐登上大小拍卖会的舞台。嘉德、中拍国际、长风等拍卖行都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反响颇佳。假以时日,浅绛彩瓷中的精品器价格或许将直逼甚至超过同时代的官窑青花及粉彩瓷器。

在收藏浅绛彩瓷器时,一是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成,受彩料与烧制工艺的限制,彩料与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容易脱落,这在收藏时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浅绛彩瓷在制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平高,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保存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他们有一定的认同,当时的代表人物有:程门,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维;王凤池,字丹臣,其实还有许多未见著录的浅绛瓷高手,只能根据他们的作品来判断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4-27 10:13:39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4-27 10:35:11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4 08:43 , Processed in 0.0091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