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青艾草香满堂 2017-05-28 14:08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4:56: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国人千年之前就有了采艾的习俗,每年只采一次艾,采的就是五月艾。古时女人曾将采来的艾,精心编成绿环,带在身上,行动之间,人就有了自然素净的芬芳。论生活情趣,今人与古人,隔了几千年。

端午,月季盛开的季节,也是艾草风华正茂之时。株茎直立,绿叶簇密。羽状的叶片,片片向上;艾草耐旱,不择地势,葳蕤在田野、路旁、沟渠、河畔,只要有土的地方,随处可见其绿色身影,一片连着一片。临风摇曳,散发着一种清香,是我自小就熟悉的一种药香,微麻,混合了泥土与阳光的味道,气息脉脉袅袅,越过了麦芒,入了心肺。

五月的艾草,挺秀,朴实,清心明目,像乡村里女孩子,不施粉黛,青葱润泽。现在,在我每天上下班必经的路旁,就有很茂盛的几丛。每次经过,都能将我的目光打结,因为其中生长着满满的记忆,美好而温馨。
轻轻地掐一片艾叶,叶面碧绿,叶的背面蒙层灰白;送到鼻端,深吸气,家乡的味道,儿时端午的味道,扑鼻而来。
端午节,母亲忙着烀鸡蛋、包粽子,父亲负责采艾草。采艾最好在端午清晨,带着晶莹的露珠、连着根采回来。父亲是村支书,记得小时候总有人在端午节前后往我们家送礼,父亲全都拒收,有人把礼物放下就走,父亲就让我和弟弟给一一送回去。而发现村里的五保户、贫困户生活有困难时,却竭尽全力扶助。

艾草,亭亭净植。山坡,地头,一丛丛,一簇蔟,在乡村的田野里,连成片。父亲喜欢到村东的河边采艾。河边的艾草,近水,长势极旺。茎壮,叶肥,蓬蓬勃勃,蓊蓊郁郁。父亲三两下就能薅一大捆。回到家,再都把艾草分成一小把一小把,夹些桃枝、月季花,用红布条扎好,先让我和弟弟送一些给村里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我们完成任务后,再兴高采烈地把家里的艾草,分别悬插在门楣、屋檐下。叶朝上,根上还带着新鲜的泥土,像刚从田野采回的一束束素淡的花。

小小的乡村,家家户户都插上了艾草,端午的气氛就出来了。“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用艾草“驱邪避毒”,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曾有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人们借着这个传统的节日,虔诚地向上苍祈祷生活和祥、安康。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院里院外,都散发着艾草汹涌澎湃的香。
剩下的艾草,父亲会抽时间,编成艾草辫子,挂在门楼下的阴凉处。待风干了,即可在夏日夜里乘凉时燃着,熏蚊子。那时的艾草辫子,是最天然、最环保的生态蚊香。

青青艾草,样子普通,长在家乡的山野河边,散发清香。艾草,已成了我端午记忆里、最青葱的颜色。采艾的父亲,多年前因过度操劳英年早逝,已经长眠于艾草深处,厮守着他爱着的家乡和亲人,一如坚守在河边的艾草。
青青艾草,不与花争香、不与树攀高,只愿年年醉在五月的风里,把朴实平淡的日子,染上一抹正直、芬芳的绿……
再闻艾草香,满是故园的味道。

作者简介:宋修虹,笔名小溪,威海乳山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教书,养花,写字。几百篇散文随笔,散见于《人民日报》《读者》《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数百家刊物,著有个人散文集《小溪清歌,浅唱流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7-5-30 05:29:22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5-30 05:38:27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16:36 , Processed in 0.0097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