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七十词》谈“人生古来稀” 2017-07-09 20:19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9:10: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七十岁是老年人十分敏感的年龄。古代高寿的文人每每在七十岁多写有诗文。明代书画家唐寅就写有一首广为流传的《七十词》:
人年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岁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伯虎全集》)
唐寅对这一说法十分中意,又写了首《一世歌》:“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唐寅可能对此很得意,按此词意又写了首《一年歌》:“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唐寅这么热衷于“算人生账”,其实这并非他的独创,也是步前人后尘。早在北宋时代苏州人范仲淹写有《剔银灯》:“人世都无百岁,少年痴呆,老成憔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迥避?”如皋人王观也有一首《红芍药》:“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儿烦恼。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从上述可见,关于人生算计,不少人对此发生兴趣,无怪乎唐寅不厌其烦地反复吟唱。其实这种想法从《古诗十九首》和曹操的《短歌行》就已开其端。而这些又多引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方向。当然也有警示人要抓紧时间,及早立功、立德、立言的。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就是说人生的有效时间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这短暂时间的效用,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这话肯定是孔子七十岁后有此人生体验之言。他认为七十是人生最佳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规矩。他没有消极颓废的情绪,也没有及时行乐的想法,而是认为年既老而不衰,人生成熟,更可以大有作为。张謇先生就是持这种积极人生观的典范。他活了七十四岁,其中博取功名就花了二十多年。早年读书又是二十多年。正式登上创业舞台也只二十多年。由于他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朽。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从上述唐寅、范仲淹、王观等对于人生的“精短细算”,也使我们知道人生的有用、有效时间是很短的,因此更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爱惜时间。
七十岁所以使人敏感,还在于古代这是个危险的年龄。俗语说:“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些都和孔子只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有关,认为大圣人不过这么长的寿命。而我们今天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生活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精神文明的提升,人们的寿命比古代大大延长了,加之人们观念的改变,对待“人生七十年”的看法,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人生歌》唱道:“古人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己成为历史。如今是:八十不稀奇,九十多来兮,百岁笑眯眯,七十还是小弟弟,六十等于睡在摇篮里。”以积极态度、乐观情怀笑傲人生,争取奔向期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9 16:26 , Processed in 0.0076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