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想造反吗? 2017-07-22 22:57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7:47: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7-7-27 18:03 编辑


刚好距今100年前,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刚成立8个月的临时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过程另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富于造反精神的马列主义一旦同工农运动结合起来,中国这个积蓄了巨大压力的火药桶便不可逆转地爆炸了。
一、拉起队伍来
从1917年到1927年,整整10年间,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浪潮汹涌澎湃,学运、罢工、农会席卷神州。
结果呢?
镇压的镇压,屠杀的屠杀,妥协的妥协。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工人农民一起干,十年也不成。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形成。
按照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厕身国民党屋檐之下,全力帮助国民党发动底层民众投身大革命,最终通过政党改组和民主选举,实现联合政府和民主革命。
不料,1925年,孙中山逝世,兵权在握的国民党右派便再也瞧不上土鳖泥腿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被蒋介石、汪精卫改成了“清党、分共、压制农工”;东征、北伐,变成了清洗共党分子、压制工农运动重要手段。
争夺革命领导权,就是争夺革命成功后的执政权。
夺权斗争面前,哪有什么联合?哪有什么民主?有的只是一山不容二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1927年,中国共产党遭遇成立6年来最黑暗的一年——“四•一二”、“七•一五”,两场精心炮制的阴谋,直杀得共产党人头滚滚、血染江河。一年间,中共党员人数锐减五分之一、1万多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更大的危险是——6岁的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危在旦夕。
屠刀既已出鞘,不诛尽杀绝断然不会罢手。
盘点一下当时中共手里掌握的枪杆子,兵员不过3万,散布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只有1500余人。
起义,造反,暴动,落草……不管用什么字眼,结果都是一样——
面对屠刀,要么站着死去,要么跪着偷生。
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决定,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3万余人,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中央同时派出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起义行动。

二、打响第一枪
8月1日凌晨2点,起义开始。
激战一夜,起义部队大获全胜,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枪械辎重无算。
当天上午,中央前敌委员会联合宋庆龄等人,以国民党左派名义发表《中央委员宣言》,揭发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一切新旧军阀的主张,同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

8月2日,南昌满城欢腾,到处都是群众游行、青年投军。国民党中央军委主席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所部向南昌进攻。
8月3日,起义部队分批撤出南昌,取道瑞金、会昌,南下广东潮汕、海丰、陆丰。这一路边走边打长途行军,到9月末起义部队在广东饶平会合时,3万人的队伍只剩下2000人!
朱德、陈毅率领余部继续转战湘赣粤边区,最终带上井冈山的只有不到800人。

就在南昌起义部队且战且退之时,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毛泽东的发言引起大家共鸣,他说:“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会后,毛泽东便作为中央特派员被派往湖南,与湖南省委一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三、支部建连上
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由原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安源工人武装和平江、浏阳的农民军组成,共约5000人,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毛泽东任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

9月9日,秋收起义开始。
起义部队首先破坏了粤汉和株萍铁路,尔后,3个团分别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向长沙进军。但几场战斗打下来,部队伤亡迨半。临时拼凑的起义部队决非国民党正规军的对手——毛泽东临机决断,避开城市,到农村去,上井冈山。
9月29日,起义部队来到群山环抱的永新县三湾村。此时,队伍不足千人,总指挥卢德铭已经阵亡,军心涣散、思想混乱。
当天晚上,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中心内容只有一条——“党建在连上”。
前委内部,反对声音并不小,一半是因为不理解,一半是担心自己被架空。师长余洒度就是主要的反对者,但毛泽东此心似铁,不为所动。
他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之所以最终走向失败,根本原因就是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叶挺独立团为什么能打出“铁军”威名,就在于党的支部建在了团上,团营干部多数是共产党员。

会议开了整整一夜,毛泽东终于做通了大多数人的工作。
第二天,部队集合,毛泽东宣布了前委决定:
第一,整编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中央前委统一领导,从而为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0月3日,当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向井冈山进军时,工农革命军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四、星火渐燎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星火,在神州大地愈燃愈炽,渐成燎原之势。
1927年10月,澎湃等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农民自卫军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12月,张太雷等领导广州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
1928年1月,方志敏等在江西弋阳、横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3月,贺龙、周逸群等在洪湖、湘鄂边地区开展武装斗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5月,唐澍、刘志丹等在渭南、华县等地领导武装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
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并于12月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
……

井冈山成了起义风暴的”风眼“。
但是,革命大潮之下,红四军的力量得到了加强,毛泽东的地位却大大削弱了。
来自不同方向的革命队伍未必完全赞同毛的主张,特别是那些手里拿着枪的指挥员。与此同时,敌人对井冈山的围剿越来越凶狠。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不得不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
龙游浅水,虎落平阳。质疑甚至反对毛泽东的声音越来越多。
在6月份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甚至都被选了下来。陈毅当选新书记,成为党在红四军的最高领导。
8月,陈毅奉命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军事会议,他向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境况。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
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由陈毅起草、中央军委负责人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又称《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充分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赞同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党代表会议上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通过了毛泽东代表中央前委起草的决议案。
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11人为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1930年1月,毛泽东给林彪写下了那封著名的信。信中批评了那种不愿经过艰苦工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错误倾向,初步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是一条既不同于马克思早年提出的,又不同于列宁在十月革命中实践的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按照毛泽东规划的这条道路,1930年2月,红四军前委、赣西赣南特委率先在江西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20岁的中国共产党,浴血造反20年,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拥有了自己的政权。
不过,迎接她的,却是更加惨烈的斗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7-27 20:20:13 |只看该作者
赞!好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7-28 06:32:14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 发表于 2017-7-27 20:20
赞!好贴!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0 06:40 , Processed in 0.0096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