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山小兵 于 2012-9-28 19:46 编辑
刚刚完成的新文一篇 ,贴出来 大家共赏。
《阴阳文化的起源》 古人认为事物有动静、虚实、刚柔、奇偶、盛衰、张弛、进退、尊卑、高低之分别,古人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当中都被阴阳文化渗透着,我们研究古人或古代文化的时候,需要掌握一些阴阳文化知识。
一.阴阳文化的重要性 1. 中医理论认为:"妇女生产以后,少吃大米,多吃小米",这个中医理论与阴阳文化有直接关系。小米是生长在旱田里,阳气旺盛,属阳,可暖胃。大米是生长在水田里,属阴,多吃伤胃;欲想和其中,可将大米小米混到一起煮粥,养胃和中,调和阴阳; 2. 古人何故“秋后问斩” 古人行刑有秋后问斩一说。春夏季节,阳气旺盛,血脉喷张,斩首之后,血水四溅,古人认为这样做犯忌、不吉利。立秋以后,阴气上涨,阳气下行,人斩首后,血不外溅,故认为秋后适合行刑,所以才有秋后问斩一说; 3. 阴阳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影响力 哲学方面的影响:《周易》、《归藏》、《连山》、《八卦》、《五行》、《中医中药》、《风水堪舆》、《太极》、《道家》这些学说都是基于阴阳观念产生发展出来的新文化、新观念、新事物; 城市建设、墓穴风水。
二.阴阳文化的起源 1. 以往研究认为阴阳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邹衍(约公元前324年——250年),邹衍代表作有《五德终始说》,齐鲁本地学者支持该种观点; 2. 红山玉器承载阴阳文化。兴隆洼文化(前8800——7000年)出土的成对玉器均有大小、高矮的阴阳差别;红山文化成对的图腾玉器也有公母分别和雌雄差异,这是阴阳文化的体现; 3. 辽河流域是阴阳文化的起源地。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研究过程中,未曾发现阴阳文化的考古学特征。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查海文化时期是阴阳文化的起源阶段,红山文化时期是阴阳文化的繁荣发展阶段,到了春秋邹衍时期,才是阴阳文化的开花结果时代,因为邹衍仅仅是利用了文字,给阴阳文化做了总结和完善。
三.文明溯源,文化寻根; 1.文明溯源和文化寻根的区别 文明溯源是指人类文明的进化程度,例如城市城址、文字符号的考古发现,等具有文明程度代表性的标志物。 文化寻根是指人类寻找文化上面的根源,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阴阳文化是原始的、最早的文化。 文明溯源于文字符号、城市遗址,文化寻根于阴阳文化之中。 2.红山文化或辽河流域应该积极打造品牌文化; 阴阳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主要支撑点,阴阳文化关系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辽河流域学者应该积极努力打造阴阳文化这个品牌,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小结 辽河流域人类的性格爽朗、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气候和环境造就的。像这种性格不利于玩古玉,很容易玩跑偏。如果你路子对了,玩玉也可弥补你性格上的缺陷。当然,这也是阴阳互补、互相转换的过程。玩玉离不开领路人。 北方学者对阴阳文化接触较少,不利于红山文化的研究。如果红山古玉变成了单纯的商品,便失去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