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 2017-08-13 22:37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05:07: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北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是宋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于文学、于书画等都有深刻、独到的论述。
苏轼有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苏轼书法
自出新意,是一种抒写自我的意趣;不践古人,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创造。
苏轼的书法确实是追求自我精神的遨游,信手遣兴,显其天真烂漫。

黄庭坚书法(题跋)
宋人尚意趣,有苏轼振响于前,又有黄庭坚反“俗气”、米芾讲“真趣”继响于后。而一以贯之者,即是不作“奴书”,超越世俗,让书法自由地抒写性灵,表现意趣!

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认为,新意之出,当在变法,他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是一种不拘成法,以自出新意为尚的宣言,因此他赞扬颜真卿:“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苏轼不拘古人成法,广学博取,变化镕铸,才形成独特的风格。

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他的“变法”书法观,曾遭到当时一些人的非议,说“东坡用笔不合古法”。黄庭坚则反问道:“今俗子喜讥评东坡,彼盖用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是岂知法之意哉?”黄庭坚、米芾都从苏轼的变法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米芾《珊瑚帖》
书法既求寓意,所以不必计较工拙。
苏轼曾说:“貌妍容有膑,璧美何妨椭?”(《次韵子由论书》)
苏轼书法不计工拙,也遭到当时一些士大夫的讥刺,或谓其书多病笔,“作‘戈’多成病,又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等等。

苏轼书法作品
黄庭坚也有辩:“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苏轼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论书》)
他提倡“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论书》)。胸中有浩然之气,便能发之于胸,应之以手,便能听笔之所至,犹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也不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苏轼书法作品
当然,苏轼指出的“不失法度”是辩证的,主要的法度即是“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论书》)。如能神而化之,则法意互得,互辅互行,无意于佳而自佳。

苏轼《新岁展庆帖》
苏轼的书艺便是如此,大小不论,纵横斜直,率意而成,却无不如意,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21:16 , Processed in 0.0076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