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齐白石:世界文化名人,竟然是史上最牛北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7:40: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语文妙天下 2017-08-26 14:05

齐白石是中国画坛巨匠,享誉海外的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但是,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抛家舍业,迁居北京,开始“北漂”。
人生地不熟,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独闯京城。门庭萧索,煮画而不能疗饥。
齐白石当过几十年木匠,雕龙凤大床,练就非凡腕力。运之金石,痛快淋漓。曾有保守的篆刻界人士骂白石的印有“木匠气”,北京法源寺的和尚骂他粗野,“画出来的东西俗气熏人,难登大雅之堂。”
白石在自跋印章中说:“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并制一印:“鲁班门下。”

从雕花木匠到金石名家,从画师到大师,从木匠到巨匠,如同凿岩而得潺湲清泉,是有心人方能得到的恩惠。他们把不通之路打通,不仅耐心,还有把握时代以及调动潜能的才智。有时候,它是心灵的一道闪光,有时是周遭的默然。在光里,要迅速看清周遭的非凡之处。然而,这道光太短了,短到多数人根本抓不住。而抓住它的人则是幸运的。
  • 所谓幸运,在于他从腐朽中看到了神奇,化腐朽为神奇,把腐朽当神奇。
  • 所谓不幸,在于他从神奇中看到了腐朽,化神奇为腐朽,把神奇当腐朽。

神奇和腐朽的区别,全在一个“化”字。
它是木匠和巨匠的区别,画师和大师的区别。
它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关键。

语文是一门艺术,作文也是一门艺术。
学语文和写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慢火煨烤的过程。讲究小火慢炖,细水长流。从内到外潜移默化,从外到内超神入化。只有由外到内渐渐消化,然后从内到外慢慢转化,你才会感受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妙与美丽。
所以,学语文的关键是一个“化”字。
语文其实不是文学,而是化学。
  • 化得好,你是神奇,
  • 化不好,你是腐朽。
  • 化得好,你是学霸,
  • 化不好,你是学渣。


庄子《知北游》说: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我们要特别警惕学习的异化,万事不可太过,过则走向反面。
任何事物,除内容之外还有形式。形式这种东西有自身的价值,就总想脱离内容,闹出点动静来展示自己的独立。
如诗词,人们发明了格律,它是形式,但也是诗词的一部分,于是就有人以为只要按格律填上字就是写诗作词。
生活中许多人就这样求于形式,止于形式,因为这比内容要容易掌握。于是就本末倒置,就异化变味,生出许多有违初衷的事。

如吃饭,当七碟八碗,桌上有鲜花,眼前有乐舞时,那早已不是为吃。
如洗脚,当千人方队,为母下跪洗脚,举盆喊口号,派飞机航拍时,那早已不是为了孝。
如服装,当它变成了舞台上模特身上的奇装异服时,那也早已不是为穿了。
一个事物每当形式完全俘获了内容时,它也就走到了尽头,不再会有生命力。形式愈完备,愈繁琐,生命就愈僵化,愈近停止。

科举八股文是这样,“文革”中的手捧毛语录“早请示、晚汇报”也是这样。过去,我们不知经过了多少学习运动,现在不少地方也在这“学习化”,那“国学班”,口号喊得震天响,什么主旋律讲演比赛、有奖问答、开卷考试、辅导验收,不一而足。公款买的学习用书,发了一筐又一筐。学习已经被异化为一种形象工程或应酬行为。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我们不要忘记莎士比亚的嘲讽:“充满了声音与热闹,但是里面空无一物。”

学习本是一种自觉的探求,冷静的辨别,科学的实践,求不得轰轰烈烈,更不能搞成运动。既成运动,便来如潮涨,去如潮落,就躲不开涨潮时的盲目和退潮时的寂寞。
寂寞之后当然应该有思考,思考之后当然应该有消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21:00 , Processed in 0.0113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