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竹素流芳—才子周颢的竹刻艺术!2017-09-09 15:00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18:18: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颢

周颢(1685~1773)清代书画家、竹刻家。字晋瞻,号芷嵒(一作巖、岩)、芷道人、芷叟、雪樵,因蓄美须长髯,自号髯痴,人呼周髯。嘉定(今属上海)南翔人。性好嗜酒,至老豪饮不减少年。天资聪颖,个性磊落不羁,不乐仕进,与人交往和善可亲。

竹刻宗师周颢的书画创作相对随意,“偶然欲画,画成随手与人”,但于刻竹一道,却极精心,自律甚严,“其运刀时,若丝发未称意,虽垂成,亦斧以斯之”。因此,当我们发现竹刻名盖过画名的周颢,其传世作品中画迹远多于竹刻时,便不难理解了。

三僧图竹笔筒 宁波博物馆藏

绘画和雕刻是两种绝然不同的造型艺术。雕刻是三度空间的立体艺术,模仿立体形象不存在空间转换的问题,至多是浅浮雕那种“压缩空间”的处理方式。但若试图将平面绘画中某些效果和手法吸收到雕刻中来,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课题。在过去的民间艺人中,确实存在画塑不分的情况,但这些仅限于描绘性、装饰性较强的画格,包括“院体”和部分所谓“北宗”一系的绘画。

陶淇刻乔木竹石图竹臂搁 上海博物馆藏

若要将属于“文人画”或所谓“南宗”绘画的艺术效果和手法嫁接到雕刻上,则必须由既擅“文人画”或所谓“南宗”画,又兼通雕刻的艺术家来实现。因为这种画格,是书写性、意象性的,笔墨趣味是其最核心的审美价值。不同时掌握相当的笔墨技巧和雕刻技艺,要完成这一任务是不可想像的。这一划时代的任务,注定要由周颢来完成。

溪山渔隐图竹笔筒拓片

目前所知周颢最早的山水题材刻件,是制于雍正八年(1730)的溪山渔隐图笔筒,气局阔大,有江天寂寥之感。这件作品只见有拓片,但可以肯定周颢此时已经在刻竹上实现了对“南宗”笔法的表现,即“其轮廓皴擦,多以一刀刓出……树木枝干,以钝峰一剔而就”。这一年周颢四十六岁。


松壑云泉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松壑云泉图竹笔筒拓片 上海博物馆藏

其后有纪年的包括乾隆九年(1744)的松壑云泉图竹笔筒和云萝山水图竹笔筒(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松瀑图竹笔筒及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溪云山阁图竹笔筒(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均为六十岁后所作。个中以上博藏松壑云泉图竹笔筒为密体山水竹刻的代表作,全器构图瑰奇,意境深邃,山水云树,纤细曲折,疏密有致。


松瀑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其山石除以阴刻刀法表现轮廓线条外,还用圆刀浅浅剔出石上纹理层次,并经打磨,显得变化微妙,丰富而含蓄。松瀑图竹笔筒上的瀑布更显立体,完全是具有绘画勾皴效果的浅浮雕。山水之外,周颢亦颇擅长简笔,传世多有其仿倪云林风味的山水和古木竹石题材的竹刻,如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作之古木竹石图笔筒。


古木竹石图竹笔筒 宁波博物馆藏

这路作品,都是在大刀阔斧、聊聊数下刻画出树石轮廓后,在山石轮廓线内用圆刀细致地“皴”出石纹,层次丰富而富有质感。用刀劲健中含松灵,刀痕有浅深、阔狭、光毛之变,深峻处如有千钧之力,浅淡处含不尽之意,其中回锋、露锋、藏锋之用无不自然妥帖,如信手书写而成。


竹石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竹石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这种阴刻与浮雕结合的雕刻手法同样用于创作竹石。竹石是周颢最拿手的题材,竹上刻竹,真是将文人爱竹的逸兴发挥到了极致。这类作品刻竹叶、竹枝纯为阴刻,一刓而就,光洁劲挺,石头则参用浮雕,用刀高低凹突,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其中最典型者,当推上海博物馆所藏竹石图竹笔筒和叶恭绰旧藏竹石图竹笔筒。当然,纯粹使用阴刻手法的作品,无论是简笔山水还是竹石,对周颢来说就更为拿手了。这路作品,以上海博物馆所藏风竹白石图竹笔筒为代表。


竹石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竹石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在周颢五六十岁之间的中年,就已将书画和竹刻这两个方向的艺术道路完美地融合了起来,从此进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期,并延续到八十岁后。时人对周颢竹刻作风的赞赏,完全基于以笔墨为最高标准的文人审美眼光,甚至工艺品也要以表现文人画的题材和情趣为上品。

芷岩款竹石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芷岩款竹石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从一些评介语言,如“不假稿本,自成丘壑。其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皴擦勾掉、悉能合度……浅深浓淡,勾勒烘染”来看,已将周的竹刻视同绘画,更有“画手所不能到者”的评价。此时的周颢在刻竹上已等同于文人书画创作的状态,以致完全可以套用文人画的评价语言来进行描绘,大体来说,其竹刻早期娟秀有致,中岁劲挺有神,晚年苍茫有味。

云林小景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云林小景图竹笔筒拓片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将竹刻创作视若绘画,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喜欢在竹刻作品的款识上使用题画文。比如他在一件简笔山水笔筒上题刻:“倪云林诗画写意赋景,每自超然,盖不逐于物中,故能游于物外,山之颠,水之涯,得之于心”,表明了对倪云林画格的倾心。


竹石寒泉图竹笔筒一对 上海博物馆藏

又如在一件竹石图笔筒上题刻:“古槎乱篠,冷元人画法也,荒远澄澹之致,返拟茫然。芷岩。”在竹石寒泉图上题刻:“雨窗岑寂,枯坐若面壁僧,弄笔作竹石寒泉,颇得象外之致,芷道人。”仅观文本,绝对不会想到是一件雕刻作品的款识。


周颢款文人雅集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的作品传世并不算少,但散见于各处。与他享有盛誉的竹刻相比,他的绘画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了解其绘画成就的人们在他去世之后就感叹其画名为刻竹名所掩,不过对于周颢来说,他画画、刻竹、吟诗、饮酒,度过漫长而充实的一生,也可说是毫无遗憾。


韩潮刻岁朝清供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韩潮刻岁朝清供图竹笔筒拓片 上海博物馆藏

他应该没有预料到,作为僻处东吴一隅的不仕文人,他那些游戏之作的竹刻,竟然成为中国文人进入工艺美术领域最成功的作品范例之一。从竹刻艺术的角度来说,周颢的成功不仅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因为再也没有一个竹人,有他那样高超而全面的文人艺术素养;也再也没有一个文人书画家,有他那样精深而卓越的雕刻水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7-9-26 22:03:09 |只看该作者

清 周乃始款 竹雕山水人物诗文笔筒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7-9-26 22:06:0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7-11-16 07:58:50 |只看该作者

竹雕山水人物书卷笔筒 逸品收藏 2017-11-15 10:43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17-11-16 08:00 编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中国的竹雕艺术源远流长,我们的学术、考古界一直认为,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中华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该先于甲骨文。只是因为竹制品难以保存,故经过漫长的岁月,我们今天还有幸看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遗物,却很难再见当时的竹雕作品了。

作为一种正式的作品,竹雕在西周时已经形成,及至晋代,便出现了竹制的笔筒。但此时的竹雕在个竹雕史上,还处于艺术初创阶段。直到了宋代,中国的竹雕艺术才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竹被文人们视为纯洁、正直的象征,“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的诗句直接道出了竹在古代士人心中的地位,因而此时的竹雕工艺备受重视,同时还出现艺术化倾向,竹雕精品和竹雕艺人在当时都是极受颂扬的对象。

明清时期,竹雕艺术达到了鼎盛,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由于保存工艺等问题,早期的竹刻制品遗存很少,至今所见多为明清传世品,大多竹雕作品浑厚古朴,构图饱满,布满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线条刚劲有力,转角出棱。品种以笔筒、香筒为主。

文中此藏品为竹雕山水人物书卷笔筒。笔筒整体造型犹如打开后被卷起来的书籍,“书”的边缘重合,与“书脊”组成一颗“心”的模样。“书”的“内容页”形成了笔筒的外壁,壁上刻画了一幅山水人物图,两栋瓦房隐藏在山腰中,周边有野花盛开,树木成林,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意味。山脚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一位 “蓑笠翁”在一叶扁舟上独钓,岸上垂柳依依,松柏长青。

整个笔筒呈现出来一幅悠然自得的意境,让人恍若进入了世外桃源一般。此竹雕笔筒虽小,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确实是值得收藏的物品,未来市场行情令人乐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3:28 , Processed in 0.0085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