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出身豪门,才情超群,徐志摩和胡适是她家常客,她的客厅招待过泰戈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3:47: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说到民国才女,你会想到的谁?
张爱玲 ?


当然算,才情确实高!
林徽因?


也算,名气够大!与徐志摩的恋情留下了足够多的八卦谈资!
不过,身为广州人,特别是黄埔人,有一位你还应该知道,那就是——
凌叔华!


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是她的绘画老师,一代怪杰辜鸿铭教她古典诗词和英文,她出嫁时,父亲送了一套有着28个房间还带花园的四合院作陪嫁。
在“太太的客厅”还未出现时,她“凌小姐的大书房”就已闻名京城,招待过来华诗人泰戈尔,平时出入书房的客人,皆是陈师曾、胡适、徐志摩、陈西滢等等这样的文人雅士。
她出身高贵,才情超群。她很多画作上的落款是:番禺凌叔华。这个“番禺”,指的不是如今的番禺区,而是清代到民国初年间包括黄埔在内的番禺,具体地讲,指的就是黄埔深井。
她出生成长于官宦豪门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字润台,出身翰苑,是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户部主事兼军机章京、天津知府兼天津工艺局及习艺所督办、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顺天府尹代理、直隶布政使。1911年后曾任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点击此处,可了解凌福彭的具体事迹。)
凌福彭除了政治上有才干,文化上也很有追求。他精于词章、酷爱绘画,曾与齐白石、姚茫父、王云、萧厘泉、周启祥、金城、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恪等人过从甚密,组织“北京画会”,家里常有文人墨客往来拜访。
凌叔华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出生并成长的。六岁的时候,她在家中花园里,用木炭在白墙上画了很多山水风景、花卉和人物。她父亲的一位朋友看到这些画后对她说:“你的画很有风格。你有天才,你会成为大画家的。我要跟你父亲讲,让他给你找一位老师……”
于是,对文化有追求的凌福彭为她找来了当时京城中的绘画名家为老师,并对她在诗词、英语方面也加以全面培养。
她的老师都是名家大师。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是她绘画老师;当时被称为文化艺术界一代怪杰辜鸿铭教导她古典诗词和英文。七八岁时,还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这使她的绘画技术有了坚实的基础。


▲ 凌叔华故居,也是她出生的凌家大宅的后花园。
她的书房曾招待大文豪泰戈尔
凌叔华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写作才华开始显露,文章常在校刊上发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天津成立“天津爱国同志会”,出版由许广平、蒋云主编的《醒世》周刊,她也受到影响。
1922年二十二岁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学预科,曾与即将毕业的谢冰心同学一年,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主修英文、法文和日文,并听过周作人的“新文学”课。
在大学里,在作画的同时,凌叔华开始以白话执笔为文。1924年1月13日在《晨报》副刊上,以瑞唐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接着又发表《资本家之圣诞》及杂感《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等。由此为开端,文学创作和绘画成为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部分。
1924年春,泰戈尔来华访问,北京城很是轰动。泰戈尔在京期间,下榻在史家胡同西门公寓,北大当时指派陈西滢和徐志摩负责接待。正巧陈师曾、齐白石等组织的北京画会刚成立。这天大家商量开会地点,中国漫画的创始人、陈寅恪兄长陈师曾就提议在凌叔华的大书房开会,以吃茶代吃饭。
凌叔华就趁机邀请陪同泰戈尔访问的印度画家兰达·波士赴会,结果兰达·波士、泰戈尔、徐志摩、陈西滢一起来了,胡适、丁西林也来了。
从此,徐志摩、陈西滢成了凌府的常客。而凌小姐的大书房成了京城大文人的沙龙,这个沙龙比林徽因小姐的沙龙早了差不多十年,前者叫“小姐家的大书房”、后者叫“太太的客厅”。
这两个常客中的陈西滢后来还成了凌叔华的丈夫。凌福彭有这个画家兼作家的女儿,又嫁了个才子女婿,真是倍儿有面子,一高兴送了女儿一套28间房子的嫁妆。

▲ 泰戈尔访华期间和梁启超的合影。

▲ 泰戈尔访华期间与辜鸿铭(右二)徐志摩(左二)等人的合影。 她的文字清新安宁
1925年发表的小说 《酒后》,标志着凌叔华正式登上中国现代文坛,让二十五岁的她一跃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不过凌叔华1925年在《现代评论》第一卷上发表《酒后》时,张爱玲才五岁。
目前能够统计到的,凌叔华在1925年发表的作品,除了《酒后》还有,《花之寺》《中秋晚》《绣枕》和《太太》等等。其中公认好看的文字,应当是那一篇《花之寺》,这是其中的一小段:
近来我被温醉的东风薰枝叶酥软起来,非常困惫,我又被鸟歌蝶舞的引诱,觉得常常心立在庭园中究竞没有享着山花一样的清福,未免心中不自在。现在我发生奢望,我想变成一只黄鸟或蝴蝶飞到郊外,任我歌唱,任我跳舞,赞美大自然,赞美给我美丽灵魂的人 ……
这便是凌叔华的文字,字里行间,唯美浪漫。
在《新月》月刊创刊号上,徐志摩有一段关于凌叔华作品的精采议论:
《花之寺》是一部成品有格的小说,不是虚伪情感的泛滥,也不是草率尝试的作品,它有权利要我们悉心的体会……作者是有幽默的,最恬静最耐寻味的幽默,一种七弦琴的馀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对她的评价是:
淩叔华的小说,却发祥於这一种期刊《现代评论》的,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著文酒之风的吹拂,终於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美国学者夏志清教授在《现代中国小说史》一书中评价道:
从创作才能上讲,谢冰心、黄庐隐、陈衡哲、冯沅君、苏雪林等几位,谁都赶不上凌叔华。
由于她长于表现女性,善于心理写实——细腻的心理刻画,沈从文、苏雪林、徐志摩等把她比作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曼殊斐尔是以细腻的笔法描写心理而闻名于世的。
她的画轻描淡写,意味隽永
凌叔华虽是研读外文专业,但她一生与画有不解之缘。因为画画,让她从父亲十几个儿女中脱颖而出,受到重视得到栽培。对画画,她当作事业来追求。

▲ 凌叔华作品。
上世纪二十年代,陈师曾、齐白石组织画会,十分活跃。只要有人折柬相邀,画家们便召之即来,茶馀酒后,濡毫染纸,直抒胸臆后,尽兴而去。凌叔华在《回忆一个画会及几个老画家》一文中,对此有具体生动的描述。
那个画会是由她作东主办的,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金拱北等晤聚品茗、把盏后,凌叔华裁纸磨墨请众人合作《九秋图》。姚范父题款:“九秋图,癸亥正月,半丁海棠,梦白菊,师曾秋葵,泉松,白石雁来红,养庵桂花,拱北牵牛红蓼,姚茫父兰草,集于香岩精舍,叔华索而得之,茫父记。”此画被凌叔华视为藏画中的精品。

▲ 凌叔华作品。 大学时期的凌叔华,其画艺已成熟到“偶一点染,每有物外之趣”的程度。后来,她的这些画大半都曾被朱光潜看过。(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与文艺理论家)他评论说:“取材大半是数千年来诗人心灵中荡漾涵泳的自然……在这里面我所认识的是一个继承元明诸大家的文人画师,在向往古典的规模法度之中,流露她所特有的清逸风怀和细致的敏感……”看她的画,“我们在静穆中领略生气的活跃,在本色的大自然中找回本来清净的自我。”
1943年武汉大学校庆,凌叔华作《水仙》长卷志贺。她的一位学生晚年忆及此画,印象仍十分深刻,他说:“凌老师的画力求从淡雅上把捉气韵,不设色,不蓊染,满幅清丽的叶与花,脱尽尘俗,似乎是焚香清供的那一类。”
朱光潜先生称赞她的画是“一个继承元明诸大家的文人画师,在向往古典规模法度中,流露出她所有的清逸风怀和细致的敏感”。
齐白石在读她《夜景》后作诗颂扬:“开图月是故园明,南舍伤离已五春。画里灯如红豆子,风吹不灭总愁人。”


▲ 凌叔华作品。
凌叔华一生举办过许多次画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她在巴黎、伦敦、波士顿、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多次画展。
她在巴黎的画展,礼遇极高,被安排在规格最高的塞禄斯基博物馆。她将自己三十多件绘画精品和珍藏的元明清文人画一并展出,引起轰动,让洋人一睹"一条轻浮天际的流水衬着几座微云半掩的青峰,一片疏林映着几座茅亭水阁,几块苔鲜卷着的卵石露出一丝深绿的芭蕉,或是一湾谧静清滢的湖水旁边几株水仙在晚风中回舞"的中国文人画的风采。巴黎《世界报》、《先锋论坛报》撰文称颂,电视台也采访。
令凌叔华兴奋不已"很过瘾的"是:与她画展同日开幕的日本文人画在小卢浮宫展出,报纸评论仅说日本的插花很美,对画却不置一辞。

▲ 凌叔华作品。
凌叔华虽长居国外,但她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望九之年还想办画展。她很想把自己收藏的东、西汉石拓画,在美国展出,“让洋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到七十年代,她回大陆旅游,还背着画夹到北京小胡同写生。她舍不下手中的笔。1989年凌叔华终于回到她热恋的故土,她是让人抬着下飞机的。1990年,她在病榻上度过了九十华诞。临终时,她已不能言语,想在纸上留点什么,结果是一堆横横竖竖的线条。这是她的“最后一片叶子”。有人说是字,也有人说是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3:44 , Processed in 0.0077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