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秋团圆之夜,毛主席在母亲的灵前痛哭失声,留下终生遗憾 2017-10-04 11:0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04:53: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秋本是团圆日,但对毛主席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
毛主席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母亲名叫文七妹,勤劳节俭,纯朴善良,在毛主席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给予了他最大的关爱,也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

毛主席曾在给同学的信中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我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毫无疑问,母亲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尊敬的人。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52岁。
当时,毛主席正在长沙组织起义,听到这个噩耗后,当即泪流满面,连行李也没有收拾就往家里赶。3天后,即10月8日,正值中秋节,毛主席终于赶到了母亲的身边。
当天晚上,毛主席为母亲守灵,想起来母亲的种种回忆,禁不住痛哭失声。如果说自己最对不起谁,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母亲,自己一直都希望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而母亲却没有等到那一天就永远地离开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毛主席拿来纸和笔,边流泪边为母亲写下了一篇《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此后,为了革命事业,毛主席再也没有回到母亲的坟前。直到整整40年后,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终于又回到了故乡,第一件事就是去为父亲母亲扫墓。在父母的坟前,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停留了好久才离开。

回到母亲的卧室后,毛主席睹物生情,再一次潸然泪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穿了一个眼,只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
1976年9月8日,又是一个中秋节。已生命垂危的毛主席静静地躺在床上,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或许,他又想起了母亲,想起了57年前那个中秋节。
第二天凌晨零时十分,毛主席与世长辞。
此时,中秋夜的一轮明月尚挂在天上,或许在照着毛主席与母亲重逢的那条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21:59 , Processed in 0.0071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