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来源:观复博物馆
作者:观复遥远
正德皇帝31岁驾崩了,无子。朱厚熜15岁以兴王从湖广安陆(今钟祥)进京入承大统,在位45年。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像 嘉靖帝笃信道教,热衷于炼丹,在制药的配方中,需要用少女初潮的经血。为保持经血洁净,宫女们只能食素、饮露水。为了采血还强迫她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轻则损伤宫女身心,重则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女孩因此丧命。为了防止炼药的秘密被泄漏,还会杀掉取过血的宫女。被征召的女孩们都不堪苦痛,终于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发生“壬寅宫变”,杨金英等16名宫女合谋,要勒死嘉靖帝未遂,反被杀。嘉靖帝好道教,各种葫芦瓶的器物就特别多,您看观复展出的“明嘉靖青花国泰民安葫芦瓶”、台北故宫藏“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
明嘉靖 青花国泰民安葫芦瓶
观复博物馆藏
明嘉靖 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朝青花瓷器大致使用过三种钴料,江西乐平产的“陂塘青”、瑞州(高安)产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官窑青花瓷都掺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由于青花钴料不同成分、不同比例和烧制温度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最具嘉靖朝特点的青花发色深翠浓艳、蓝中泛紫,是嘉靖青花最上等的颜色。您看观复展出的“明嘉靖青花双龙纹大盘”(直径68.5厘米)、明定陵出土的“明嘉靖青花大龙缸”。明代大龙缸的烧制工序很复杂,技术难度大。
明嘉靖 青花双龙纹大盘
观复博物馆藏
明嘉靖 青花大龙缸
北京市定陵博物馆藏 为满足宫廷的需要,御器厂内专设龙缸窑,配备掌握烧造技术的龙缸匠,还有画匠和各种夫役,专门烧制大龙缸。首先要分段拉坯,然后将缸坯镶接在一起,再经过修正、定型,缸坯才算完成。入窑后,火候难以掌握,稍有不慎缸体就会开裂,因此成品率低,当时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到了万历年间,因为烧制龙缸,甚至爆发了御器厂窑工罢工事件,造就出窑神童宾,现在烧窑前还有祭拜童宾的仪式呢。到1956年发掘定陵时,出土的三个龙缸还都是嘉靖年制的。
在北京的东四环旁,有一个红领巾公园,内塑雕像“司马光砸缸”。您看这大缸,明代烧造出来竟然都如此困难,更何况五百年前的北宋时代,只能难为司马光先生,穿越到明代来砸缸了。
北京红领巾公园司马光砸缸像 隆庆青花以回青料为主。这时期的青料选料精细,煅烧技术纯熟,在同样使用回青的嘉、隆、万三朝中,隆庆朝的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浓重鲜艳,纯正稳定,回青料已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承袭嘉靖风格。隆庆帝在位六年,官窑器传世品不多,少见大型器,多为盘碗之类,观复展出了一只“明隆庆青花云龙纹豆”。隆庆延续嘉靖年实行的“官搭民烧”方式,促进了民窑的发展。
明隆庆 青花云龙纹豆
观复博物馆藏 万历皇帝10岁登基,在位48年。明亡于万历,内政上发生了“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外患又有农民起义和女真崛起,使大明国势一泻千里。但官窑瓷器仍维持烧造,甚至出现了一些精美的奇巧之物,您看观复展出的“明万历青花‘永享太平春’文字碗”,碗上的五个字是镂空的。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像
明万历 青花镂空“永享太平春”文字碗
观复博物馆藏
万历年早期仍使用回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金华产的浙料。由于对青花钴土矿料使用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很快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看北京故宫藏“明万历青花蒜头瓶”。万历以后明代各朝青花器都使用浙青,但官窑自崇祯年基本停废,只有民窑还在生产,看观复展出的“明崇祯青花蟾宫折桂纹笔筒”。
明万历 青花蒜头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崇祯 青花蟾宫折桂纹笔筒
观复博物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