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东坡和王安石斗了大半辈子,谁胜谁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5:33: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静音摇滚

2017-11-02 20:52


前文说到,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书法家中最会画画的文学家,宋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还有一位文学家也很有名,那就是王安石。和苏东坡不同,王安石是文学家中最具有思想的改革家。这两个人碰到一起,能不产生火花么?

苏东坡和王安石

众说纷纭的苏王之争

关于他们俩的恩恩怨怨史料多了去了,有正儿八经的,也有戏谑调侃,那么苏东坡和王安石到底关系怎么样呢?搬好凳子沏好茶,听小编一一道来。
有人说,苏东坡和王安石,那是文人相轻。关于这一点,我要强调的是,古时候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性格中都带着温和和宽厚的本色,这是时代的特点,也是现如今难以企及的一种精神境界。
所以,他们并不是拼谁更文采出众而互相打压。那么他们的矛盾到底来自于哪方面呢?

苏洵

冤冤相报何时了
事情得从苏东坡老爸苏洵说起,老苏这个人比较很自负,从小就认为自己作文很牛掰,直到科举失败,才一把火烧了自己之前的作品,二十七岁始读书。然后一直到自己的孩子们作文都很牛掰了,自己才开始真正牛掰。
北宋嘉祐初年,在欧阳修的带头关注下,京师名流纷纷请求与苏洵互粉,这个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分子出现了,正是王安石,当然,他没有发表任何敌意的言论,但就是不关注。

王安石石像

有时候,视而不见才是最大的伤害。
后来,王安石的母亲过世,满朝文武纷纷前往吊唁,老苏这时候脾气也来了,他就不去。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东坡兄弟二人扶柩还乡,三年之后,守孝期满,苏轼还朝。看到王安石正意气风发,着手开展变法。而他的众多老师同学,包括欧阳修在内,正着手反对变法,于是他毫不犹豫,加入了反对变法的队伍。
并非水火两不容
现在看来,当时的苏轼不过二十多岁,之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一方面和老苏、王安石的积怨有关,另一方面,欧阳修于苏氏父子有知遇之恩,关键时候,怎么可以站错队?并不是根本上认为王安石变法一无是处。这一点从后来新党被打压后,苏轼并没有留在京城打压新党,反而请求外任,转向中立,略见一斑。

电视剧《苏东坡》剧照

乌台诗案事发后,新党借题发挥,非置苏轼于死地不可,赋闲金陵的王安石上书一封: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哪有清平盛世杀害国家栋梁之才的道理?
苏轼于是得以轻松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这一点看来,王安石还是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学的,也配得上是一个为人正直、心怀坦荡的政治家。
有一种珍惜,叫做惺惺相惜

元丰七年,两人在远离政治中心以后,有过一次面对面的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一笑泯恩仇。随即两人敞开心扉,诗酒唱和。王安石送走东坡后,对人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所以,苏东坡和王安石,虽说曾是政坛宿敌,终究却是人格的友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 17:53 , Processed in 0.0072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