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瓷器器形粗识2017-11-03 09:52李不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1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瓷器起源浙江上虞。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然而关于瓷器的发明年代和发源地,多年来一直是中外陶瓷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就瓷器的起源年代而言,一说认为诞生在1600多年前的晋代,依据是我国晋代出现“瓷”字,并出现有关瓷器颜色的描写和瓷器产地记载;另一说把我国瓷器起源定为1300多年前的唐代,认为唐代越窑青瓷是瓷器,所以才有“千峰翠色,如玉如冰”之誉。其次,器型说多也多,说少也挺少,让我们稍微来粗识一下这些常见的瓷器器型吧

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玉壶春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赏瓶

赏瓶,为雍正一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赏瓶一般采用这样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棒槌瓶

硬棒槌瓶,又称圆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间的式样,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大小不一,高者约70厘米,矮者仅有十几厘米。器腹有高矮和粗细之分;粗腹者,器形庄重,高约40厘米;细腹者,器形秀丽。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康熙中期以后的棒槌瓶,器形趋于细长,为了与雍正时期的棒槌瓶相区别,取名硬棒槌瓶。常见的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五彩开光等品种

将军罐

将军罐,—种罐式。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渣斗

渣斗,又名爹斗、唾壶,用于盛装唾吐物。如置于餐桌,专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

提梁壶

提梁壶小口球腹,下承三兽足,肩一侧有龙首流,肩部两部连以半月形提梁,略信战国铜盉式烧制。明隆庆提染壶器开明浑圆,显得稳重而古雅。万历时提染壶造型讲究,柄一侧有孔便于穿系壶盖,壶嘴弯曲变大,壶身多呈瓜棱形。东周早期的青铜鸮首提梁壶由终身独身日籍名医森承一郎传承人吕默斋持有,日本传奇古董商坂本五郎代为操作


洗口瓶

瓶式之一,以瓶口似浅洗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窑都有这种瓶式,以龙泉窑烧制量最大。
洗口瓶(18张)器形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洗口,直颈,垂圆腹,圈足;第二种为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第三种为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通体以数道弦纹装饰。耀州窑的洗口瓶,颈部较短,鼓腹似球状。一般说南方作品修长,北方作品圆浑。以明万历五彩镂空洗口瓶为精。

藏草瓶

藏草瓶又称甘露瓶,瓶式之—,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这类瓶式不书款识,一般多认作乾隆制品

交泰瓶

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器腹中段镂雕成如意头形,套钩回纹或倒、正T形。瓶体上下于纹饰间相互钩套、连为一体,可以活动却不能分开,寓意"天地交泰",为清代乾隆早期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和催总老格刻意制作专供乾隆皇帝玩赏的佳器。

撇口瓶

清雍正时期非常流行的瓶式之一,基本造型为撇口,束颈,长弧腹,腹下内收,外撇式高圈足。

盘口瓶

瓶式之一,因瓶口为盘状而得名。一般为细长颈、溜肩、圆腹、圈足。
盘口瓶(20张)北朝至隋的则短颈,平底。北朝的瓶,腹瘦长,最大腹径在近底处。隋代的瓶则颈部细长,腹部较丰满,略呈椭圆形

瓶的一种样式。象腿瓶,即一统瓶。清代创烧的一种瓷器造型。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宝月瓶

宝月瓶是瓶的一种样式,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抱月瓶”。
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多管瓶

瓶的一种式样。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是一种冥器,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取名。瓶口是直口,上边有花钮盖,瓶身有圆式和多级塔式,有五管、六管之分,管中间是空的,多与瓶不通

花觚

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
花觚这一瓷器品种产生于清初,主要盛行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随着瓷器从乾隆后期及嘉庆开始衰退,这一品种已渐消失。我们欣赏不同时期得花觚时,可领略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造型的变化,在欣赏它的艺术美感的同时,从色彩、胎釉、造型、胎体去辨别不同时期的品种

鸡头壶


青瓷是我国出现最早的瓷器,产生于商代的原始青瓷,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已发展成熟。鸡头壶是一种有时代特点的代表器形。
魏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饮器,亦称天鸡壶、鸡首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西晋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
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小平底。

花口瓶

瓷器瓶式之一,因瓶口如开放的花瓣而得名,细颈,圆腹,撇足。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 • •花口瓶宋景德镇、磁州、扒村、耀州等窑均有烧造,各窑制品的共同点是细颈微撇,不同点在于器物腹部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为腹部长圆,圈足,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三彩,黑釉瓶与耀州窑的制品则为圆腹,喇叭形足。 明、清仍有制作。

观音瓶

观音瓶 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康熙一朝景德镇窑烧制的瓶式很多,有时瓶、尊在称呼上不易区分,一般来说,凡口小腹大的均称为瓶。观音瓶特征是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修长,线条流畅。

摇铃尊

摇铃尊因细颈小口,丰肩敛腹,形似摇铃而得名。摇铃尊为康熙时期官窑的新创造型,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品种。我们看康熙摇铃尊的造型,无论是青花还是釉里红,其口部微撇,颈部细长,肩部丰满,线条力度感强,这在古代柴窑烧制的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变形,故烧制成功的几率不高,摇铃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间的珍贵官窑品种。

琮式瓶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百鹿尊

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又名"鹿头尊",收口,腹上敛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头或牛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始见于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当时粉彩器多以青绿山林为景,绘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中,故亦称"百鹿尊"。

贯耳瓶是

贯耳瓶是瓶式之一。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

双牺尊

•明弘治朝尊式之一,器呈敛口、短颈、溜肩、腹下部斜收、平底,肩部置对称兽耳。清雍正、乾隆朝亦有烧制。 •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古铜彩双牺尊,造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腹部下收,圈足外撇,肩部有对称回首立耳羊为饰。

高足杯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

高足碗

•高足碗,又称靶碗,有中空足封闭底印和不封底两种。造型为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造型与高足杯颇为相似,较之略大。这种纤巧的高足碗于元、明、清三代较为流行,品种有青花、斗彩等,以明永乐红釉、宣德釉里红、成化斗彩最为名贵

太白尊

太白尊又称太白坛、鸡罩尊。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诗人、酒仙李太白的酒坛,故名。
太白尊(19张)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罩,还有"鸡罩尊"之称。造型为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腹部多浅刻团螭图案。后世仿品器形规格与真品相比非大即小,纹饰过于生硬

莱菔尊

莱菔即萝卜,故又称“萝卜尊”。清康熙朝独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细长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若萝卜

军持

一种盛水器,又名军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在我国却长盛不衰,从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大量出口。品种丰富,时代特征鲜明

凤头壶

凤头壶是壶的一种样式。因壶口部为凤首形,故名。是唐代陶瓷中特殊器形,吸收了波斯金属器凤头壶的特点,烧制白釉、青釉及三彩凤头壶。其中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釉凤关龙柄壶有代表性,壶通高41.2厘米,洗口,一侧有流,颈部内收后向下展开与腹相连,腹部微硕,下承以喇叭形高足;另一侧由口至底附以直立的龙形柄,凤头壶盖合于壶口之上,构成完整的凤头;通体施青釉,自上而下有十层纹饰,用模印、堆贴、刻划技法加以表现。造型新颖,设计巧妙、装饰丰富,工艺复杂,为罕见之珍品

贲巴壶

贲巴壶是壶的一种式样。磨盘口,细颈,弯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该器型源自藏族的金属器皿,
贲巴壶瓷器仿制早自元代就已开始.元代我国就有制作精美的青花红绿彩描金器,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转心瓶

转心瓶是景泰蓝产品中的一种,源于元清时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紫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名贵艺术品。元朝时期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发明于西亚细亚的珐琅饰品便从当时传入我国。明景泰年间,由于政府的重视,珐琅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经过我国工匠的吸收和改进,成为独具特色的珐琅艺术——景泰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7:44 , Processed in 0.0093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