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丽萍:婚姻只是契约,束缚不了我的心灵 2017-11-11 21:16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05:57: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

文 | May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精致一生,超凡脱俗的女子。
她的一生,曾因个性太独立被排挤,因不生孩子被误解,因经济问题导致舞团办不下去。但这些在她看来,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很美好的存在。
这个人就是杨丽萍,上过多次春晚舞台,开创舞蹈新流派,让我们见到了真正的孔雀公主是什么模样。

冯小刚说她不是人,是精是仙;肖全说她身上沾着别人身上没有的仙气儿。
在她自己看来,她就是自然的女儿,是生命的旁观者。
她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与舞蹈有着与生俱来的默契

作为一个白族姑娘,杨丽萍对于舞蹈的天赋,好像自出生以来就刻进了她的骨血里。
小的时候,杨丽萍最喜欢看村子里的长辈们跳舞,婚丧嫁娶、求雨、打渔插秧,什么都可以拿来跳。
小小年纪的她,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身体总是不自觉地跟着摆动起来,小模样做得足足的。

后来因为父母离异,她又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所以在13岁的时候,她就进入了西双版纳州歌舞团,是谋生,也是谋心中所爱。
在歌舞团生活的那段时间,她跟着团员哥哥姐姐们走村串寨,一点也不怕苦不怕累,像海绵般,努力地学习各地的民间舞蹈。仔细算来,有几十种。
而这些与大自然、各民族的深入接触,更加激发了她对舞蹈和生命力的理解,为她后来的舞蹈植入了称之为根的东西。
几年的磨砺,杨丽萍愈加展现出舞蹈方面的天赋与才能,随后被选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入团之后,每天要进行大量的常规训练,可她却认为这些技术训练过于死板,压制了舞蹈中真正的灵性,所以她几乎不参与排练。
因为个性比较特立独行,她被孤立在大环境之外。但她却从未怀疑或否定过自己,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练习,经常一跳就是一个通宵。
除了基本功的训练,她开始琢磨自己的作品,靠着童年接触和学习的各种舞蹈,慢慢琢磨出了个人风格极强的“杨氏”孔雀舞。

几经打磨,不断完善,1989年,她在春晚的舞台上,跳了一曲《雀之灵》,惊艳了半个中国。

当之无愧的孔雀公主

在一片俗世喧哗中,杨丽萍像一片月光,洒进了所有人的心。
她特立独行、仙气十足,用一曲幽静、唯美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孔雀舞,与80年代末的火热阳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她火速成名,而随着连续下来的几次春晚,让她成了中国最有名的舞者,名副其实的“孔雀公主”。

九十年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表演者来说,春晚就是最大的舞台,北京就是展现才华最好的地方。
可在杨丽萍心中,北京虽好,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冥冥之中,自有一股力量,牵引着她回到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
于是,正处于事业高速上升期的她,急流勇退,辞别了中央民族舞团,把户口迁回了云南。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远离里喧嚣的大都市,回归生养她的大自然,心中的灵气更足了。
她又开始谋算着,要策划出不一样的演出——不只是一个人的独舞,更是民族生命力的野蛮生长,她把它叫做《云南映象》。
为了更淋漓尽致地展现民族的文化与力量,她翻山越岭,亲自到各个大山里挑选优秀的青年,把民间最原生态的乐器搬到舞台上来,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演。
团员、道具都准备妥当了,一切开始慢慢步如正轨。
可想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舞团,从来不是易事。很快,舞团巨大的开销耗光了她全部的资产,最后甚至卖了房子也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杨丽萍在建设舞团之余,开始不断地接拍广告和演出,无论大小,只要能挣钱养活舞团,她都愿意去做。
磨难不可怕,怕的是被困难磨去了理想的棱角。
庆幸,杨丽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坚毅的女子,她用诚意满满的《云南映象》,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云南,见识到了大型民族舞蹈演出的真正魅力。

除了《云南映象》,她又陆续策划了《云南的响声》,创作了《雀之恋》《两棵树》等,无一不是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
从成名到现在,杨丽萍凭借对舞蹈的赤诚和精湛的舞技,创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落入人间的“孔雀公主”。
只要一提到孔雀舞,我们脑海中闪现的,一定是杨丽萍的袅袅身姿。

婚姻只是契约,束缚不了我的心灵

杨丽萍的洒脱,到了极致,甚至很少人能理解。
她曾有过两次婚姻,一次是与团里的一名舞蹈演员结合,后因生活上合不来而分开。第二次嫁给了相恋五年的台湾商人刘淳晴。
他们很相爱,也曾想过生一个孩子,但到医院检查,却被告知,因为长期练舞,身体脂肪过低,难以受孕。
如果想要怀孕,必须增肥。
而增肥就意味着,她要有很长一段时间告别心爱的舞蹈,这对于一个把舞蹈刻进骨子里的杨丽萍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权衡之下,她放弃了生孩子,后来也与丈夫和平分手。
关于婚姻,她说:
  我对爱情是渴望的,但这绝对不是我这种人非要去占有的人生。我只是观察,为什么非要去体验或者占有呢?
  婚姻只是一个契约,一种关系,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改变,也束缚不了我的心灵。所以我从来都是自由的。
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结婚和孩子是人生中必经的阶段,缺少了哪一段都是不完满的。杨丽萍这样的生活方式,太过“离经叛道”。
杨丽萍却说:“这只是寄托的对象不同,我寄托的对象可能是舞蹈,可能是一朵花是我的女儿,一棵树是我的儿子,这是一种天伦之乐,这样也挺好的。”

人生哪里有那么多既定的生活方式啊?敢于超脱于主流的生活方式,勇敢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十分美好。
就像三毛说的那样:“我想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一个生命的旁观者

昨天,是杨丽萍59岁的生日,再有一年,她就是“花甲老人”了,可看着现在的她,那里有一点“老人”的样子?
很多人说她是不老女神,她对此感觉很可笑,她很坦然地接受着自己的老去,既然到了冬天,就享受冬天的美。

现在的她,一个人居住在大理,在洱海旁建了一个月亮宫。

面朝洱海,春暖花开。

闲来无事,种种花、养养鸟、作作画,闲情逸趣,好不自在。

花丛深处,她垂目低眉,竹簪随意挽着一头秀发,信手摆弄这娇艳的鲜花,周身上下散发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儿。

有人问她,是不是因为跳舞,所以牺牲自己不要孩子。
她笑笑: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著名摄影师肖全曾这样评价过杨丽萍:
  那种美,可以逼得你喘不过气来。杨丽萍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仙人”,上天派来的精灵,用来传达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她身上有一种“仙气”,任何人都可以和她很近,但如果她在舞台上,你又会有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我想这应该是灵魂的距离。
对于身上所有的坚韧、淡然、精致、超凡出尘的气质,她都归功于她热爱的大自然。
她说这是她从自然中学到的,从一花一草中学到的,从孔雀身上学到的。

杨丽萍是真实的,是精致的,更是不羁的。
世界纷乱,她却一早就把一切真相看在眼里。即使曲高和寡,她也永远不慌,不乱,站在原地,保持清醒。
“既然迟早要回到原点,何必绕圈。”
十点君说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名人明星解读,每周推荐一本书
高效省时,每次5~7分钟
自我增值,一年比别人多懂52本书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

文 | May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精致一生,超凡脱俗的女子。
她的一生,曾因个性太独立被排挤,因不生孩子被误解,因经济问题导致舞团办不下去。但这些在她看来,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很美好的存在。
这个人就是杨丽萍,上过多次春晚舞台,开创舞蹈新流派,让我们见到了真正的孔雀公主是什么模样。

冯小刚说她不是人,是精是仙;肖全说她身上沾着别人身上没有的仙气儿。
在她自己看来,她就是自然的女儿,是生命的旁观者。
她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与舞蹈有着与生俱来的默契

作为一个白族姑娘,杨丽萍对于舞蹈的天赋,好像自出生以来就刻进了她的骨血里。
小的时候,杨丽萍最喜欢看村子里的长辈们跳舞,婚丧嫁娶、求雨、打渔插秧,什么都可以拿来跳。
小小年纪的她,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身体总是不自觉地跟着摆动起来,小模样做得足足的。

后来因为父母离异,她又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所以在13岁的时候,她就进入了西双版纳州歌舞团,是谋生,也是谋心中所爱。
在歌舞团生活的那段时间,她跟着团员哥哥姐姐们走村串寨,一点也不怕苦不怕累,像海绵般,努力地学习各地的民间舞蹈。仔细算来,有几十种。
而这些与大自然、各民族的深入接触,更加激发了她对舞蹈和生命力的理解,为她后来的舞蹈植入了称之为根的东西。
几年的磨砺,杨丽萍愈加展现出舞蹈方面的天赋与才能,随后被选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入团之后,每天要进行大量的常规训练,可她却认为这些技术训练过于死板,压制了舞蹈中真正的灵性,所以她几乎不参与排练。
因为个性比较特立独行,她被孤立在大环境之外。但她却从未怀疑或否定过自己,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练习,经常一跳就是一个通宵。
除了基本功的训练,她开始琢磨自己的作品,靠着童年接触和学习的各种舞蹈,慢慢琢磨出了个人风格极强的“杨氏”孔雀舞。

几经打磨,不断完善,1989年,她在春晚的舞台上,跳了一曲《雀之灵》,惊艳了半个中国。

当之无愧的孔雀公主

在一片俗世喧哗中,杨丽萍像一片月光,洒进了所有人的心。
她特立独行、仙气十足,用一曲幽静、唯美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孔雀舞,与80年代末的火热阳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她火速成名,而随着连续下来的几次春晚,让她成了中国最有名的舞者,名副其实的“孔雀公主”。

九十年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表演者来说,春晚就是最大的舞台,北京就是展现才华最好的地方。
可在杨丽萍心中,北京虽好,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冥冥之中,自有一股力量,牵引着她回到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
于是,正处于事业高速上升期的她,急流勇退,辞别了中央民族舞团,把户口迁回了云南。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远离里喧嚣的大都市,回归生养她的大自然,心中的灵气更足了。
她又开始谋算着,要策划出不一样的演出——不只是一个人的独舞,更是民族生命力的野蛮生长,她把它叫做《云南映象》。
为了更淋漓尽致地展现民族的文化与力量,她翻山越岭,亲自到各个大山里挑选优秀的青年,把民间最原生态的乐器搬到舞台上来,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演。
团员、道具都准备妥当了,一切开始慢慢步如正轨。
可想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舞团,从来不是易事。很快,舞团巨大的开销耗光了她全部的资产,最后甚至卖了房子也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杨丽萍在建设舞团之余,开始不断地接拍广告和演出,无论大小,只要能挣钱养活舞团,她都愿意去做。
磨难不可怕,怕的是被困难磨去了理想的棱角。
庆幸,杨丽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坚毅的女子,她用诚意满满的《云南映象》,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云南,见识到了大型民族舞蹈演出的真正魅力。

除了《云南映象》,她又陆续策划了《云南的响声》,创作了《雀之恋》《两棵树》等,无一不是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
从成名到现在,杨丽萍凭借对舞蹈的赤诚和精湛的舞技,创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落入人间的“孔雀公主”。
只要一提到孔雀舞,我们脑海中闪现的,一定是杨丽萍的袅袅身姿。

婚姻只是契约,束缚不了我的心灵

杨丽萍的洒脱,到了极致,甚至很少人能理解。
她曾有过两次婚姻,一次是与团里的一名舞蹈演员结合,后因生活上合不来而分开。第二次嫁给了相恋五年的台湾商人刘淳晴。
他们很相爱,也曾想过生一个孩子,但到医院检查,却被告知,因为长期练舞,身体脂肪过低,难以受孕。
如果想要怀孕,必须增肥。
而增肥就意味着,她要有很长一段时间告别心爱的舞蹈,这对于一个把舞蹈刻进骨子里的杨丽萍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权衡之下,她放弃了生孩子,后来也与丈夫和平分手。
关于婚姻,她说:
  我对爱情是渴望的,但这绝对不是我这种人非要去占有的人生。我只是观察,为什么非要去体验或者占有呢?
  婚姻只是一个契约,一种关系,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改变,也束缚不了我的心灵。所以我从来都是自由的。
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结婚和孩子是人生中必经的阶段,缺少了哪一段都是不完满的。杨丽萍这样的生活方式,太过“离经叛道”。
杨丽萍却说:“这只是寄托的对象不同,我寄托的对象可能是舞蹈,可能是一朵花是我的女儿,一棵树是我的儿子,这是一种天伦之乐,这样也挺好的。”

人生哪里有那么多既定的生活方式啊?敢于超脱于主流的生活方式,勇敢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十分美好。
就像三毛说的那样:“我想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一个生命的旁观者

昨天,是杨丽萍59岁的生日,再有一年,她就是“花甲老人”了,可看着现在的她,那里有一点“老人”的样子?
很多人说她是不老女神,她对此感觉很可笑,她很坦然地接受着自己的老去,既然到了冬天,就享受冬天的美。

现在的她,一个人居住在大理,在洱海旁建了一个月亮宫。

面朝洱海,春暖花开。

闲来无事,种种花、养养鸟、作作画,闲情逸趣,好不自在。

花丛深处,她垂目低眉,竹簪随意挽着一头秀发,信手摆弄这娇艳的鲜花,周身上下散发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儿。

有人问她,是不是因为跳舞,所以牺牲自己不要孩子。
她笑笑: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著名摄影师肖全曾这样评价过杨丽萍:
  那种美,可以逼得你喘不过气来。杨丽萍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仙人”,上天派来的精灵,用来传达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她身上有一种“仙气”,任何人都可以和她很近,但如果她在舞台上,你又会有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我想这应该是灵魂的距离。
对于身上所有的坚韧、淡然、精致、超凡出尘的气质,她都归功于她热爱的大自然。
她说这是她从自然中学到的,从一花一草中学到的,从孔雀身上学到的。

杨丽萍是真实的,是精致的,更是不羁的。
世界纷乱,她却一早就把一切真相看在眼里。即使曲高和寡,她也永远不慌,不乱,站在原地,保持清醒。
“既然迟早要回到原点,何必绕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5:44 , Processed in 0.00923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