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破解养老难题,民革中央提案建议为养老服务设国家或行业标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5:01: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澎湃新闻
2018-02-28 20:53:00

老龄化态势与养老问题相伴而生。
预计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此外,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之形容为“严峻形势”。
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养老问题是热点话题之一。
澎湃新闻2月28日获悉,民革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快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分析了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成都市人大法工委主任里赞亦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准备了《关于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体系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聚焦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人”。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湖南长沙市天心区副区长康镇麟参与了《提案》的调研和撰写。
他在电话中告诉澎湃新闻,因为分管民政工作,他感觉到社会对于老龄化还没有做好准备,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此非常重视,但实际工作中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人才、制度和政策等都还有待落地。
以湖南为例,康镇麟在调研中发现,湖南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政策推进与落实的系统性仍须加强;仍存在“头痛医头”的现象,也有“多头管理”的情况,尚未完全形成“职责和分工明确”、又能“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但《提案》指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国情现状及观念问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常会面临国情现状、地方差异、人文特点等因素,养老也有“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怕被说“子女不孝”,老年人不愿住养老院;怕被人瞧不起,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护理等方面工作。
二是养老产业发展不均衡。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基础、发展阶段、收入水平等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主体更愿意选择经济发展好、支付能力强、政府补贴高的地区开展服务,使得经济落后地区、偏远农村地区等,难以获得良好的服务支撑。
三是政策推进与落实缺乏系统性。2014年由住建部和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凡新建商品房小区,必须按人均用地不小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单独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单独供地,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但从实践来看,这一政策落实的情况并不好。
四是行业规范及服务标准化不够完善。随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各种规范和服务标准相继出台,有的方面也在加快试点、总结,以形成标准。但由于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尚未成熟、行业界定也比较模糊,导致各种主体一窝蜂进入,无法建立较系统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因此,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是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产业。养老保障与支付能力的多元化,以鼓励家庭赡养、商业保险、企业年金、以房养老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积极探索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养老。倡导养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鼓励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养老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积极促进“养老+”关联产业发展,培育和拉动养老消费,鼓励养老服务业态的多元化创新。
二是落实养老服务体系系统化建设。地方在落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时,应具体分解任务和目标,明确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所应该承担的权责、执行路径、经费来源、组织保证、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同时,加快城市无障碍通道等营造老年宜居环境方面的建设。
三是加快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应加快“补缺”,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开展星级评定,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建立明确的准入和考核标准。应加强“统一”,把各地有共性的“地方标准”汇总、提升,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应加强“执行”,政府部门应针对养老服务相关标准的执行制定“监管标准”,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查和评估。
四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建议以地市州政府民政部门为主,建设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或互联网+养老服务云平台),向下(区县、街道)收集信息,向上(省级、中央政府)则按标准汇总传送数据,并与本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实时数据对接。在政府APP、支付宝或微信等平台上开通养老服务手机查询,实现网上办理养老服务。
“设立养老护理员关爱日”
里赞对养老护理员的聚焦,则更多来自切身体会。
“我的母亲现在已经被送到敬老院,因此我深感这个问题非常迫切。事实上,养老护理员是替代我们子女和家属的群体,所有养护工作最终都是压在护理员身上,他们是否尽责、是否有爱心,直接关系到老人的健康和生存状态。”里赞告诉澎湃新闻,“然而这个群体恰恰是无人关心的,是被遗忘的群体。”
他在《建议》中写道,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养老护理服务列为一个职业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均对养老护理职业作出了相应制度安排,但总的来说我国养老服务护理职业发展起步较晚,不论是政策执行部门、养老护理员自身还是社会公众都对这一职业缺乏应有的认同和尊重。
里赞认为,中国社会普遍缺乏对养老护理人员群体生存状态、从业状况的关注,制度上的关怀也仍显不够,养老护理人员在薪酬待遇、劳动保障、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方面仍不理想。
一方面是养老护理员对自身价值及职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不足。
“养老护理员收入水平却很低、享受的职业保障极少,而且多数从业者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不高,一般不具有医护专业背景或者经历,缺乏相关专业技能。因而导致多数从业者对其所从事的职业价值认知不足,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认为所从事的工作不体面、也不受尊重,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建议》称。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公众对养老护理职业的认可度较低。
“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不需要专业技术,属于伺候人而低人一等的服务性工作。特别是部分老年人家属对他们的要求往往过于严苛,未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同时,近年来曝光的个别养老护理人员虐待老年人的案件,经过舆论发酵,更加深了社会公众对这一职业群体的误解。”《建议》称。
“这是个令人绝望的职业,但未来这个职业的需求量会非常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大概是对父母尽孝的最后一代人,80、90后,独生子女要想照顾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话,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养老机构,都需要依靠护理员。”里赞说,“过去对养老问题的解决过多关注物质而没有关注到人,尤其是养老护理员。”
为此,他提出了四条具体建议。
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养老护理职业资格准入与晋阶制度。建议相关部门通过设置统一的、专门性的考试制度,推行分级分层的资格证书,强化资格证书的权威性,确认养老护理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同时,要求各类养老机构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提升养老护理的正规化和职业化水平。
二是加强养老护理职业薪酬福利体系建设。在建立起养老护理职业准入资格制度的基础上,参照医护人员福利待遇的标准,探索建立由国家财政支持、养老机构支付、公益组织或者公益基金会捐助的三方共同出资的薪资体系。提升养老护理员福利待遇,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和社会保险费,使养老护理员享受与其服务相匹配的高工资、优福利,感受到应得的体面和尊严,以此来吸引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群体投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三是通过校政研联合培养,健全岗位培训体系。高校、政府和养老研究机构三方共同培养,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学习向社会输出高端养老护理人才。参照医护人员和教师的职称模式,对不同等级资格的护理人才采取不同级别和强度的培训,分类制定专业化培训方案,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打通职业晋升渠道,充分拓展养老护理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里赞还特别提出,可设立养老护理员关爱日。养老护理员面对的大多是年迈体弱、失能或半失能,甚至是临终老年人,护理风险极高,很容易令从业者产生工作疲溃感、离职倾向,甚至抑郁倾向,但是社会普遍缺乏对养老护理群体身心健康、人格尊严的保护。因此,建议国家层面设立养老护理员关爱日,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慰问活动,并鼓励公益组织和个人参与,大力发挥社会媒体和舆论的作用,引导公众对养老护理员艰辛工作的理解和关爱;对行业内优秀的从业者给予高调宣传和表彰,提升社会对养老护理职业的价值认同,增强从业者自身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2 02:22 , Processed in 0.0083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