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鸦片战争后,湖南的地位为何越来越高?有两个原因最关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23:0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鸦片战争后,湖南的地位为何越来越高?有两个原因最关键                                         2018-07-15 23:15                                                   

                  近代湖南是一个特殊存在。近代以来,很多湖南人领导或参加了近代的大事件。湖南这块土地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左宗棠、曾国藩、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就是来自于湖湘大地。在新中国20位元帅和大将中,有9位来自湖南。在文官队伍中,湖南人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为何到了近代,湖南人的存在感一下子就爆棚了呢?
首先是湖南汇聚了各省的人才和经济的发展。湖南得到发展是在宋朝时期,“湖广熟,天下足”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其实在宋朝以前,湖南跟中原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拿科举来说,北方的考生占了7成以上,剩下的分到南方的3成又被江浙地区占了大部分。

直到靖康时期,金兵攻入,宋皇室南迁,湖南才开始有了存在感。大量的北方人南下,带来了不一样的文风,湖南的文风开始得到提升,北方人的南下,生产技术也得到提升,湖南才开始得到发展。
到了清朝时期,清朝与南明政权展开了战争,湖南也成为了战场,因为战乱,大批的湖南人死亡。为了增加人口,清朝政府将其他邻省的人口大量迁入,由此,湖南的文化在交融中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中,商人是一直是非常低下的,最高的地位是士,即读书人,所以多数人都会通过科举这条路去改变命运。
清代的时候,国家的主要粮产地在两湖地区,因此,农民们有了更多的收入,有了收入之后,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供孩子读书。久而久之,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湖南的文风也逐渐后来居上并超过北方,而且还越拉越大。所以即使湖南人不求取功名,但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在的。书香门第可不是胡乱吹出来的。湖南人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底蕴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第二个影响湖南的原因是政治上的,那就是行政区域的变化。清朝前期,两湖向两兄弟一般,同在一个家,并未分离开来。这就使得科举会出现问题。因为未分家,所以湖南人要参加科举的话,就必须跑到武昌去参加,但去武昌必须经过洞庭湖,可此湖却比较凶险,很多考生都曾葬身湖底。
所以,湖南的考生为了生命安全,并不愿走如此艰险的道路,长途跋涉,没准自己的性命还有可能不保。所以,在这种氛围下,读书的人会减少,教育也会受到影响。

后来两湖分了家,重新划了行政区划,湖南作为一个省而存在,也有了自己的科举考场,这的确是个好事,因为湖南人不必为了考试而有性命之忧,可以选择在长沙参加科举了。
所以,氛围又好了,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了请中后期,出现的大儒也越来越多,比如王夫之。曾、等人就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成长的。到了清朝晚期,湖南虽然比不上江浙地区,但却远远超过其他地方,并开始有了左右历史的趋势。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近代才有的也是特有的因素。在危机的影响下,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终于开始了中国的洋务运动的尝试。虽然并不完美,并且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却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新式学堂开始出现,也有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
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任职期间,近代的科技和思想得到传播,同时湖南是广东的邻省,广东在近代又最早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湖南也会受到此风气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湖南立即响应,是由深刻的因素所在的。
所以湖南能够在近代有着特殊的地位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政治历史和自身相结合的结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02:16 , Processed in 0.0076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