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这些民国大师讲课,走神什么的是不存在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4:29: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听这些民国大师讲课,走神什么的是不存在的                                         2018-07-20 10:33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时局动荡,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思想文化界却涌现了很多大师。这些思想做派个性鲜明的大师,不仅在学术领域独领风骚,他们上课的方式也是风格各异,与众不同。如果让你选一位文化大师当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位呢?

大师们上课,通常都有点名士做派,讲究乘兴随意,灵活多变:
不拘于课堂时间,讲究因时制宜


刘文典

研究庄子的国学大师刘文典讲课,常常追求让学生“身临其境”。有一次,他讲了半小时就结束了内容,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下周三是阴历五月十五,正是月圆之夜,他要在一团满月下讲《月赋》。到了那晚,皓月当空,月光下摆了一圈桌椅,刘文典坐在学生中间大讲《月赋》,见解精辟,挥洒自如,让听者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不拘于上课地点,随处都是课堂

黄侃

号称五十之前不著书的黄侃以狂傲闻名,他上课时,学生戏称其为“三不来”:刮风不来,下雨不来,心情不好也不来。每次授课讲到精彩要紧处,便戛然而止,说道:“这里有个秘密,仅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才行。”
黄侃常常带着学生一起郊游、下馆子、喝酒、看戏、畅谈学术,看似处处与学问无关,却又处处都是学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给了学生莫大启发。
不拘于教材内容,灵活丰富!

闻一多

大师们一个比一个有才任性,上起课来也大多不会照本宣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黄侃的绝招,是攻击白话文。为了证明文言比白话文更好,他举了个例子,说比如某人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若用文言文,只须“妻丧速归”四个字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班哄堂大笑。
闻一多的绝招,是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他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然后接着讲唐诗,讲得头头是道,来听课的人整个教室都坐不下。
王国维的绝招是他方言版的大实话。讲《尚书》,一上来就说,《尚书》“阿拉只读懂了一半”。讲课中,凡遇到没有掌握的,他就用海宁方言直言“弗曾见过”,“阿拉弗晓得格”。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当年听王国维上课的印象,说:“他讲学的时候,常说‘这个地方我不懂’,他这样讲,只能使我敬重他。”有人把王国维的教学精神总结为“六不”:不放言高论,不攻击古人,不议论他人长短,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恰恰是这种老实,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大学者的讲坛风范。

鲁迅和胡适

别看这些文化大师们一个个板起脸来挺吓人,可在课堂上,不少人都是非常亲切活泼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可以用三点来概括:
有 趣

林语堂

林语堂上课,从不正襟危坐,有时坐在讲台上,有时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放在讲台上,笑语连篇,滔滔不绝。学生见了也十分放松。
鲁迅给人的印象够严肃了吧,可有次学生们不想上课,几个女学生围着他一撒娇,他就愉快地表示,那就集体去参观故宫吧。
徐志摩的课堂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他的课堂改在光华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古墓前。上课时,徐志摩身靠古槐,学生则分坐于树阴下的石条上。头顶是满天的绿叶,小鸟儿在鸣唱。徐志摩给学生朗诵W·H·Hudson(赫德生)的作品。
有 料

徐志摩

黄侃讲《文选》,一不用教材,二不用讲义,原文一写就是满黑板,从来不会错漏。他给弟子陆宗达讲《说文解字》,先是一个字都不讲,只给他一本没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点了三本之后,他才开讲,从此陆一本《说文》已烂熟在胸。
刘文典讲《红楼梦》,口吐狂言道:“别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讲的都是别人不知道的。”他一上课,连同事吴宓都慕名跑来听,讲到精彩处,他就停下来问:“雨僧兄(吴宓字)以为如何?”吴宓忙点头答道:“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有 品

王国维

胡适在北大上课时,不少人前来“偷听”,他上课时便让学生把名字留下,问:“你们谁是偷听生,没关系,能来偷听的人都是好学之士。我希望你们给我留个名字,做我班的学生。”
林语堂记忆力极强,能记住全班学生的名字,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也都了然于胸。到期末时,他如相面先生一般,对学生看一眼,便定下分数。有学生说,林教授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以笔试计分的方法,实在令人佩服。

文字主要来自民国文艺(慕容素衣撰写),有删改

责编 | 姚琪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5 20:58 , Processed in 0.0076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