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西代县雁门关里的辽宋传奇(上) [复制链接]

版主

煎饼果子加蛋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1:11: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中国人而言,有些地名已不再指代具体的方位,而升格为寓意深沉的标志性符号。但凡轻轻触碰,瞬间便能引发强烈的文化共鸣,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再比如:雁门关。即便到了信息发达的今天,言及对大辽国的了解,很多人依然摆脱不开一部叫《杨家将》的通俗演义小说的影响。这部小说后来转化为评书、戏曲、传奇等诸多艺术版本。 “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好男子,为国家,何惧死生! ”不知多少仁人志士高唱着这颂扬杨家将英雄业绩的热血悲歌,义无反顾地踏上为国家民族流血牺牲的战场,一去不返。就这样,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世代流传,于潜移默化间,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串有如条件反射般的思维定式与心理暗示。而对历史本来面目的探究,却被人们下意识地忽略了。

  杨老令公真的是头撞“李陵碑”为国捐躯的吗?穆桂英真的大破过“天门阵”吗?潘仁美果真是勾结契丹十恶不赦的奸臣吗?与杨业对阵的大辽萧太后、耶律斜轸究竟是野蛮胡夷,还是一世人杰?

  若想寻觅辽帝国在山西境内的遗踪,若想还原辽宋战争的历史记忆,就万不可错过地处山西代县的雁门关。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铁锁关城潜埋着令世人困惑的所有秘密,走近它,我们会看到一份关于杨家将、关于辽宋风云的真实解答。

  只说杨家将就说小了雁门关

  一说到雁门关,很多人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杨老令公与“三关大帅”杨延昭的伟岸形象。熟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对《天龙八部》中的一个关键情节肯定印象深刻:契丹英雄萧远山携妻儿途经雁门关,遭中原武林高手的埋伏围杀。由“雁门情仇”揭开了一段盘根错节的武林恩怨,埋下了大侠乔峰悲情故事的暗线伏笔。

  为我们开车的大同司机张进士是个地道的“山西通”。山西的历史掌故、民间传闻、风俗隐秘、世态人情可谓张口就来、烂熟于胸。如果不是开了大半辈子车的张进士引路,我们恐怕看不全杨家将的山西遗迹。至少,途经令司机望而生畏的“雁门十八盘”,没车技高超的张进士掌舵,我们定会胆战心惊!

  一路上,张进士对我们说,雁门关的确与杨家将关系很深,也是辽宋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但只把雁门关与杨家将挂钩,只写辽宋风云那一段,未免显得太“单薄”了。

  杨老令公(杨业)的忠勇、善战与他的悲剧结局,因附带上忠奸善恶的对比,经后世的渲染描摹,使杨业一跃成为后世认定的雁门关的“名将之花”。但张进士说得很有道理,只说杨家将,仅仅将雁门关的历史划定在辽宋战争这一段落区间内,难免会说“浅”了雁门史,说“小”了雁门关。

  雁门关长城为什么称为“紫塞长城”

  查阅史书可知,雁门关,无异一部浓缩的中国“战争史”!在从周代至清朝三千多年的时间里,雁门关一线爆发了至少1700余次惊天血战!中华历朝的帝王、名将、出塞的公主、往来的晋商,不知多少人在这座塞外关城留下了自己醒目的人生足迹。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不知有多少烙刻下雁门关的鲜明印痕。雁门关长城又称“紫塞长城”,有人说筑城之土为紫色,故称“紫塞”。杨绛先生则认为,那是因为守城、筑城的无数历朝将士、百姓的血肉搅合在城土里,恰是紫色,这种泥土里又多开紫色花朵,故以“紫塞”命名……雁门长城从其伫立之日起,就注定是一道与战争息息相关的“血泪长城”!

  雁门关里的一段青石板路,被无数朝代的千军万马走磨得光如明镜。这里重叠了太多的历史,以至于,庞杂的历史在这方寸之地既摇曳得浩渺虚幻,又放大得真切若昨。

  城门洞里,一踏脚,您的足迹就踩在王昭君的出塞之路上了;镇边祠旁,一落座,您的方位就与当年慈禧西逃饮茶的位置重合了;雁门关下,一抬眼,高悬头顶的“天险”二字便与您的目光相接,那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存世寥寥的罕见墨宝;随便拐进关内的任何一处洞窟,您便踏进了周天子、赵武灵王、汉高祖等名冠中华的帝王时空;甚至在雁门关城外,买一个当地特产“莜面栲栳栳”,(当地人写成“莜面靠姥姥”)村民都会告诉您,“这是唐高祖李渊最爱吃的面食,当年李渊、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建立大唐王朝时,这‘莜面栲栳栳’是这对皇帝父子用来犒赏三军的……”

  雁门关里有四座名洞与一处名驿站,这四座名洞分别是:雅士洞、公主洞、将军洞、帝王洞。

  雅士洞接待过娄敬、蔡文姬、李白、沈括、元好问、傅山、朱彝尊、顾炎武、徐继畲等历史名人。其中,傅山就是《七剑下天山》里那位大名鼎鼎的傅青主,他为雁门关题的对联名闻天下: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公主洞接待过西汉竟宁公主(王昭君)、东魏兰陵公主、隋义成公主、唐咸安公主、唐朝太和公主等5位出塞公主。

  将军洞接待过李牧、郅都、卫青、霍去病、李广、郭谅、杜茂、刘琨、牵招、李大恩、张公谨、薛万彻、李靖、薛仁贵、李克用、潘美、杨业、张齐贤、杨延朗、徐达、陆仲亨、周遇吉等22位大将。

  帝王洞接待过周穆王、赵襄子、代王、赵武灵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北齐文宣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后唐太祖、后唐庄宗、后汉太祖、宋钦宗、明武宗、大顺皇帝、光绪等22位帝王。

  在雁门关一线,历史上,秦汉对匈奴、隋唐对突厥、北宋对契丹……正如张进士所说,杨业、杨延昭、萧太后、耶律斜轸,仅仅是雁门名人的一小部分,辽宋战争史仅仅是雁门关所代表的中华战史的一个章节。比杨业更具传奇色彩的雁门名将大有人在,却不为世人熟识。如汉代的郅都、曹魏的牵招、大唐的薛万彻,再比如杨业死后的接班人——北宋名臣张齐贤。

  汉代的郅都与战国名将李牧、赵奢、廉颇齐名,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这是一位“比商鞅还商鞅”的法家治世名臣。郅都崇尚严刑峻法,被郅都镇压的不法豪强在他面前吓得两股战栗,惊恐地称其为“苍鹰”。郅都连汉景帝的皇子都不放过,结果皇子被逼自杀。太后震怒欲斩郅都,汉景帝不报杀子之仇,却替郅都求情……郅都任雁门太守时,匈奴人连边境都不敢靠近,史称“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雁门关的将军都是这般冷血无情吗?

  唐初名将如云,被唐太宗一手提拔起来的白袍将军薛仁贵被后世传得近乎神人。但唐太宗评说麾下名将时,对薛仁贵却压根没提。这位阅人无数的一世英主只点了三个人的姓名:“当今名将,唯李绩、道宗、万彻三人而已。李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即大败。”而这位薛万彻就曾镇守过雁门关。

  有趣的是,这位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受皇恩娶了唐太宗的妹妹丹阳公主为妻。做了当朝驸马,新婚之夜居然不解“男女之事”,令公主十分难堪。史载“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唐太宗闻知此事,大笑不已,于是设置酒宴,将薛万彻招来,为这位“臣子妹夫”上了堂“性教育课”。薛万彻后因“谋反罪”被杀,临死时,刽子手敬畏薛大将军的神威,下刀无力,第一刀没砍准,薛万彻挺着血淋淋的脖子大声呵斥:“何不加力!”,最后刽子手连砍三刀,才斩下他的首级。雁门关的将军,脖子都这么硬吗?

  杨业被辽军俘虏绝食而死,边关大动。但当时的形势并没有那么糟,一位进士出身、名叫张齐贤的北宋官吏及时接替了杨业的职位。凭一己之力,令失衡的战局很快化险为夷。此人能吃能喝,一顿能吞下5大盘牛肉。一场宴席,所食酒肉可装整整一桶。宋太祖赵匡胤敲着他的脑袋问治国之策,他都顾不上回答,忙不迭地往嘴里扒拉食物。72岁临终那天,他还喝了满满一碗人参汤……但这位张齐贤绝非酒囊饭袋的吃货,史载,他接替殉国的杨业掌管地处辽宋前沿的代州军务后,频出奇策屡挫辽兵。其中一次战役,就斩首辽兵数百级、获马两千匹、甲械无算。雁门关的将军中,还有这般“可爱”之人吗?

  从身世传奇、战绩功勋等角度讲,较之历朝的雁门名将,杨业至多是一流角色里的普通一员。杨业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的生平、他的为人、他的价值观符合中华民族的处世理念与家国情怀。他律己甚严,寒冬腊月镇守雁门关,与兵士同穿单薄征衣。虽身为一军统帅,却从不燃篝火取暖,不搞丝毫特殊化。他爱兵如子与部下祸福同担,若有赏赐,必分与部属不留私财。他的儿子杨延昭日后统军,亦秉承家父遗风。被辽兵围困身处死地时,他顾念部下安危,命大家逃生保全性命与妻儿团聚,部下感其德与之同生共死。他明知兵微将寡,征程势危,却依然慷慨赴死,为的是以死报答宋太宗对自己的信任,以全这段君臣恩义……杨业与岳飞一样,命运虽凄惨,但涌动在他们血脉中“还我河山”的一腔忠烈、飞扬于他们人格图谱中光耀千古的浩然正气,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忠信标尺、道义圭臬。令后人睹物垂泪,追忆缅怀。杨业之死、杨家功业,令雁门风骨唱叹千年!

  雁门关为何敢称“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下有座小山村,历史上称雁门寨。清代改为明月村,上世纪初改为雁门关村。此村原有50多户、200多人,历史的变迁使得如今的村庄仅剩6户,20多人。该村已成为全国现存不可多得的“边关村落”范本,村民的生活方式仍体现着兼容南北的特征,风俗习惯仍显露着杂糅胡汉的印记。走进雁门关村,可以聆听边民们讲述即将失落的记忆,探寻边关村落的独特魅力。

  带我们上山的当地村民姓杨,自称是杨家将后裔。他指着雁门关两侧陡峭的山岭说:“这一带的山,古代叫勾注山。为啥这座关叫‘雁门关’呢?据我爷爷那辈人讲,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山顶气旋急,大雁只能从城门洞里飞过去,所以叫‘雁门关’。每年冬天,这山岭背面密密麻麻布满喜鹊、乌鸦,这里背风,是鸟类抗风御寒的天然栖息地。山里一下雪,次日开门看,雪地上到处是野兽的脚印,兔子、野猪、还有狼……”

  雁门古道,明代闹虎灾。猛虎屡伤百姓令人谈虎色变,镇守雁门关的马公的弟弟自荐杀虎,除虎不成反被虎害。马公为弟报仇,终于杀虎于道旁,使雁门关道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祥和。为纪念马公除害之功,百姓捐资立碑,曰“马公杀虎处”,归葬其弟于碑侧。

  杨家后裔说,“天下第一关”的牌匾挂在山海关城头,是不合适的。明清以前,中原汉民族与塞外少数民族的一线角逐地,不在今天的河北山海关,而在山西雁门关。到明朝时,“天下第一关”的名号才由雁门关移至山海关的。

  1937年,侵华日军在雁门关一带遭八路军痛击恼羞成怒,拆毁了沉淀着深厚华夏情结的雁门关以泄愤。上世纪八十年代,残破的雁门关被修复,雁门关城楼上,一块与其身份匹配的烫金牌匾被高高挂起:中华第一关!

  下期预告: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千载,遗迹遍布河北、山西,但最能验证杨家将英雄业绩的战守之地却只有一处:雁门关。杨业在雁门关守御七年,曾生擒辽国驸马,重创十万辽军。在雁门关,杨业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戎马辉煌,也正是从这里,他怆
然迈向了一代名将的宿命终点……请看摆渡辽河“大辽五京行”第十七篇——《山西代县雁门关里的辽宋传奇(下)》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3-3-7 10:00:58 |只看该作者
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启迪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人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0:33 , Processed in 0.00914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