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三十六)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4:52: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张其华 于 2018-11-18 15:03 编辑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三十六)

张 其 华


展望之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社会学者费孝通提出过“乡土重建”的命题。“乡土重建”的基本内容是,在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合作性质的社会组织,将农业的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是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设想。这个设想是把西方的工业文明嫁接在中国传统的农村上,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积极的对策。

    费孝通的“乡土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相通之处,但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通之处是:

    两者都是在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针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建设主张。

    不同之处是:

    1、“乡土重建”的提出,中国尚未实现工业化,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时,中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具备了农村发展的社会新基础。

    2、“乡土重建”基本是经济发展的概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概念。

    3、“乡土重建”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条件下的主张,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规划。

    4、“乡土重建”是用工业挽救农业和农村的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互相作用、共同提高的基本方针。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作为中国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全局性,而“乡土重建”则是单独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主张。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与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有任何承接关系。两者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性质的主张。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发展的新节点上,体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征,其表现为: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过去被动地发展,开始向主动地发展转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措施,但是,已经开始向城乡协调发展、互动共赢的方向转变,农村发展的主动因素开始逐渐增强了。

    2、由单纯地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渐向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转变,开始在土地等资源的横向整合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纵向整合上下功夫,开创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3、由发展农村经济为主,逐步向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方向转变,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来安排,求得全面、长远的发展效应。

    4、由保生存的脱贫致富、改善农民生活为主,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求发展为主的方向转变。

    5、由单纯地追求物质成果为主,向追求精神文化成果的方向转变,求得新农村建设在本质上提高。

    6、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发展,向多种产业全面、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增强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和实力。

    以上这些表现既有新农村发展方式的变化,也有发展内容的变化;既有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方向性特征,也有阶段性的特点,值得注意。

    通过对大梨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考察和探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基本的认识:

    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中国,进入了以工业和其他产业为主的发展新时代;开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这样的发展阶段将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农村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进入完全开放状态,农业从单纯种植业转变为多种产业全面发展,农民从农业劳动力转变为多种经营的知识化技能化的农村生产者。这些变化是农村新发展的着眼点,需要在认识上和实践中认真地把握。

    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的,不能被排山倒海而来的城市化浪潮所淹没。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城与乡各有各的发展空间,各有各的发展内容和方式,而且两者是互动、关联的,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失衡。

    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围,不仅是村庄的建设,包括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不仅是农村外在形象的建设,包括了外在与内在的实质性的发展建设;不是一个方面的建设,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甚至不仅是新农村的建设,而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的。有一个正式出版的小册子在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说:“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这样的认识未免太偏颇,太片面了。

    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主动、自主的发展行为。虽然是以城带乡,但不是以城代乡。城乡互动,工农联动是协作而不是单纯的帮扶,城市对农村的支援是发展条件上的创造,而不是包办代替。新农村建设靠的是农村的主动精神。主观能动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据,外在的带动只是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上必须克服等、靠、要的被动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开创,像大梨树村那样,“苦干实干巧干,干出一片新天地”。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措施,是一个连续不断、持续发展的行动。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勇敢行为,必须贯穿发展建设的始终。解放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否定和探索求得实事求是。否定和探索需要勇气和决心,也需要科学的态度。探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于发展都是积极的。

    第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是统一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不可片面理解,需要全面安排,在实践中可以突出重点,但必须顾及其他方面,形成合力协调动作。在这里,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中心环节;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衡量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表现,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村容整洁是农村新面貌的窗口,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对村民权力的尊重和维护。在这里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第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切不可盲目地模仿别人,模仿的只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必须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的长项和短处,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梨树村已经探索出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以村内产业为主,村内产业与村外产业共同发展,城乡互动;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全面发展的大梨树发展道路。这是一条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实事求是的发展道路。

    第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现代化建设来充实、加强和提高农村的传统精神,而不是否定和颠覆传统精神。这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富裕的问题,更是传统精神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发展的问题。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传统的精神,而现代化建设的结果也是新时代发扬光大了的传统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就在于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强化家园的情感,而不是弱化。在乡情中增强对家乡的热爱,让家乡成为心理的襁褓、精神的城堡,进而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意识。

    第九、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中国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农村建设。西方资本主义的农村改革,如英国200多年前的改革,只是经济意义上的改革。它把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革,虽然也有社会意义,但着眼点是经济的发展。韩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重点是社会意义上的改革,强调农民思想观念的进步。日本的农村改革也只是着眼于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民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社会化的专业生产。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资与精神的全面建设,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第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是中国乡村建设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依据。应该在

这样的基础上,在这样的高度上来认识、规划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这样才能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主动地、科学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更加自觉地进行发展建设。完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

    第十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眼光要进一步向下,下到基层,下到民众,下到民众发展的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不“唯上”,只“为实”,把为上级领导机关负责与为广大民众负责一致起来。这是执政党的工作人员应有的基本作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整体布局上,面临着几个基本的矛盾问题。

    一、农户各自为战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

    家庭联产承包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方式,规模小、分散经营只能独自面对社会化的大市场,难以掌握市场的变化,难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难以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顽症”。只有突破家庭承包的局限,农业才能发展,农民生活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按资源重组,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二、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农村的多种产业发展的矛盾。

    目前农村出现了多种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起了积极

的作用。但在资金的分配、人力的安排、管理的能力上的确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甚至使农业生产在农村处于不被重视的次要地位。农村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发展多种产业的基本目的是为发展农业提供条件,而不是影响、替代农业的发展。所以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中,需要认真布局、全面规划、协调发展,克服发展的片面性。

    三、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农村的发展建设的矛盾。

    近几年,由于过分强调城市化和不正确地发展城市建设,造成了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失调,城市化成为重点,忽略了农村的发展建设,侵占了农村发展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纠正这种偏差的重大措施,必须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些基本的矛盾问题需要在政策的高度、整体布局的层面予以解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执行活动中,联系各地的实际情况,还面临着一些业务性质的问题:  

    第一、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普遍薄弱,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这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极其不利。未来的农村经济将随着农业产业化,特别是规模化,土地会向集体经济、大户经济体集中,把农村劳动力也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经济、专业大户经济,将是农村经济构成的基本框架。在这里,单纯的村集体经济也许只是过渡,早晚会被合作经济所取代。

    第二、发展的基础差异太大,发展的时间因素(速度)和空间因素(地域)带来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造成发展的步调不一致。这种发展的区域化造成了情况的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掌控,只得分类指导;难以协调发展速度和程度的整体进度,只得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各行其是。这将对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带来影响,但也是客观实际,不可强求一律。

    第三、政策配套尚未完善,缺乏农业实现产业化的动力和机制,缺乏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持,缺乏农民进步提高的积极性,需要统筹安排。在这个问题上,既要统一筹划,又要区别对待,具体指导;既要在具体区域、具体问题上灵活处理,又要考虑全局;原则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产生的,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随着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减弱,随着城乡差别和工人农民本质差别的缩小,农村的发展建设将逐步与城市的发展建设融为一体,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地域性的发展建设,其内容也将有本质的变化。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最终结果。这将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除了这些工作层面上的认识和理解之外,还应该有更深层次,更高层面上的认识和探索。这就是人文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或者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文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都升华在人文概念上来解读,作为文化的发展来阐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精神成果应该在文化的意义上充分地展示和体现。物质的新农村与精神的新农村完全统一,应该是人文化的新农村。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化的新农村,然后升华为文化的新农村,或者,在建设物化的新农村的同时,建设文化的新村,这应该是一种普遍的过程。

    这种人文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农村不再单独地进行资本运作和积累,而是与城市融合在一起进行;农村不再是权益周转、转换、实现的狭窄平台,而是与城市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农村不再是独自的资本、劳动力、商品流通的涓涓溪流,而是与城市组合成浩浩洪流;农村不再是独自密闭的信息容器、社会生活空间,而是与城市彻底融合的广阔天地。在这一基础上,农村与城市再也不是简单的空间概念,同时也融汇了时间的概念,由一个个片段构建成绵长的过程,并在时间中向前延伸。城乡的差别模糊了,二元化的管理也消除了。农民不再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社会阶层,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只是社会的分工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在大梨树村这12年中,耳闻了大梨树村民在毛丰美的带领下发展建设大梨树村的奋斗历史,目睹了大梨树村创造的辉煌。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对于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明确的认识。在考察大梨树村的发展建设成就时,我对大梨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出了这样一些基本的印象:

    一、大梨树村不愧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提出以来,大梨树村年年被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梨树村通过艰苦创业、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村民生活得到了根本地改善和提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获得了丰收。从三个角度看大梨树村的成就,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大梨树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大梨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形成了广泛的正面影响。

    这从大梨树村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大梨树村过去30多年的奋斗正是当前我国农村所经历的,只不过各地程度不一,成就不一,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大梨树村的经历是所有农村必定经历的。大梨树村的实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完全可以互相参照、借鉴,在大梨树村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大的提高。大梨树村的实践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大梨树村更先进的乡村肯定有很多,但是,大梨树村在自己的发展建设中的确这样实践过,这是它的可贵之处。

    三、大梨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大梨树村的发展建设是在艰苦的探索中进行的,这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挫折与顺利、失败与成功都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挫折与失败都是成功,是负面的成功。大梨树村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成功的实践,也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对待的探索。这些探索是积极的,有成效的。真理正是在这些探索中被发现和认识的。

    四、大梨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践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

    大梨树村的发展建设经历是探索着走过来的,但是它的方向和路程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方针。这说明: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完全符合中国的发展实际,既有方向性,又有实践性。同时也说明,大梨树村的实践验证了党的这一方针的实践依据和科学依据。

    在这里,有三点必须明确:

    一是大梨树村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成绩是巨大的,当然,实事求是地说,也有一些教训和不足,这是必然的。这些教训与不足对于大梨树村也是弥足珍贵的,对于其他乡村也有借鉴的意义。

    二是大梨树村成就的取得,有些是大梨树人的自觉行动,有些则是不自觉的探索行为,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得出科学结论的。这符合认识的规律,从不自觉到自觉恰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三是大梨树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固然是大梨树人的创造和努力,同时大环境的带动,各级领导机关的关怀与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没有这些客观条件,大梨树村不会有今天。大梨树人的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完全统一在一起了,这是大梨树村成功的根本原因。

    目前,大梨树村正处于继续发展的关节点上。

    第一、毛丰美去世所带来的影响开始平静。

    人们对毛丰美的怀念是真诚的。毛丰美去世对大梨树村的影响也是存在的。不过,毛丰美在去世前已经基本做好了安排:对大梨树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已经有了明确的探索;对领导班子的建设做了一些调整,特别是毛正新已经锻炼成熟,扛起了大梨树村发展建设的重担。大梨树村带头人的更迭是顺利而平静的。实践证明毛正新是胜任的,村民们是拥护的。大梨树村在毛正新的主持下,开始了发展建设的新阶段。

    第二、大梨树村的发展建设面临着新的探索。

    大梨树村过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样面对着一系列新的问题。过去那种大刀阔斧式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依靠大投入来获得大发展的方式已经不现实了;发展的热情需要建立在科学态度之上,稳扎稳打是大梨树村发展的基本方式。因此,大梨树村需要对过去的发展,做一次全面科学地认识和总结,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对面临的发展大环境做清醒地解读和剖析,对外地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认真研究学习。在此基础上,重新探索研究大梨树村的发展思路和方式,重新规划,重新布局,重新起步。

    第三、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新的步伐。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发展方式。既要紧跟国家的部署,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地落实和实施。当下,我国农村,尤其北方农村,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农业资源的重新整合迫在眉睫;扩大内需的发展机制开始成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城市的发展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农村自身的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对农村各个产业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更加直接。

    以上这些是大梨树村必须冷静面对的发展形势。

    通过大梨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我们党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实施。或者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认真地坚持“五位一体”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在行“五位一体”的布局。在认识上,在工作的安排上,不能把“五位一体”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离开,两者完全一致。

    第二、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经济建设带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最后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农村,发展的保障是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带动和引导家庭经济的发展。当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解决的是村民的温饱问题,而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和呼应其他方面的建设。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实效,而不是花架子,不是面子活,而且也不在外在的形象上,不能搞形式主义。这需要真刀真枪地干,拿实效说话;这要解决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关键问题,而不是表面的皮毛问题;发展的内容和进度应该允许有所差异,不能强求一律。

    第四、行政村一级是社会的细胞,村一级的发展建设是整个社会发展建设的基础,社会的发展进步应该从基础的细胞做起,村一级是发展的一个整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追求片面效果,不能只在一个方面搞单兵独进,必须全面建设,全面发展。

    第五、各级党政机关,尤其县一级党政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领导机关,负有直接责任。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产建设的第一线。领导干部应该放下架子,挽起裤腿,敞开胸怀,到最底层的社会生活中,直面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各级干部不是父母官,而是人民公仆;不是下基层做好事,而是在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不应高居于群众之上,而是群众中的一员,只不过社会分工不同罢了。

    基于对大梨树村30多年来的发展建设的认识,我对大梨树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尽管探索的道路布满了坎坷,大梨树村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11-18 15:19:08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11-18 15:20:00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8-11-18 15:21:02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3:05 , Processed in 0.0092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