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唐诗人的一首唐诗,控诉那个时代的黑暗,挨过饿的人都深有感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04:27: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晚唐诗人的一首唐诗,控诉那个时代的黑暗,挨过饿的人都深有感触                                         2018-11-18 20:58                                                          

                  

在我国诗歌的发展源流当中,“兴观群怨”的历史传统一直贯穿在诗词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多的诗歌都直面社会现实,富有讽刺意味,也最有进步价值。

我们看杜甫的那些唐诗,几乎都是写作者所看到的真实。无论是“三吏三别”还是其他的那些经典唐诗,无一不是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无一不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思考。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唐诗,也是一首直面社会现实的诗歌。在诗歌中作者控诉了那个时代的黑暗,而且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挨过饿的人都深有感触。且看: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
  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田翁》,意思就是写的是种田的老头儿。这首唐诗的作者是杜荀鹤,在晚唐的诗坛上也是很有名气的。杜荀鹤的很多唐诗都是直面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是这一首,通过对一个种田老人的描写,来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尤其是赋税的沉重。

开篇两句就直接写种田老人白发苍苍但是依然要在地里干活,“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这个在地里忙活的老人,早已经白发苍苍,两鬓斑白,身上也没有什么力气了。但是他依然要在地里劳作,和自己的孙子一起从早忙到晚。

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首唐诗的后两句,作者给出了答案。“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因为封建社会的官府要求纳粮,而且常常做不到公平公正。就像上文当中所说到的老人,即便时和孙子一起在地里劳作,遇到丰年的时候尚且难以温饱,更不必说遇到灾荒之年了。

杜荀鹤的这首唐诗有着很深的意味。因为对于古代中国来说,农业社会决定了他们必须要向官府交纳粮食。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制度或者其他方面存在问题,底层的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即便是庄家获得了丰收,还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温饱;如果再加上社会的黑暗和官府的横征暴敛,他们的生活处境会更加艰难。

其实在几十年以前,我们的爷爷辈老人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当然,在今天,这些老农民的处境要好了很多。毕竟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他们也获得了足够的发展机遇,也不必单单依靠土地来维持生计了。

但是当我们读到杜荀鹤的这首诗的时候,我们需要感悟的是古典文学对于现实这种直面反映的精神。他们都有着士大夫的良心,相信自己眼中所看到的这一切不公平的现象。正是因为如此,这样的诗歌才可以在历史的流传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08:09 , Processed in 0.0074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