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诗词中柔肠百转的另一种情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19:26: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8-12-24 19:28 编辑

毛泽东诗词中柔肠百转的另一种情怀                          

2018-12-23 04:21                                                   

文 : 张惠峰
品读毛泽东诗词中的血肉情怀
谨以此文献给
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

1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
读如此豪迈、如此壮美、如此霸气之诗句,怎能不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毛泽东一生作诗词百余篇,其中公开发表的有68篇。由季世昌编著1998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中,还收录了未曾公开发表的41篇。毛主席诗词,刻录着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从炮火硝烟中走来、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画面,描绘着中国人民在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与世界列强、与贫困灾难不断斗争的宏伟画卷,抒发的是二十世纪70年的时代激情,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真实写照。品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气势如虹,雄浑磅礴,纵横捭阖,字里行间,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

抒发情怀,记录历史。伟人毛泽东以他的大胸怀、大气魄、大学智、大手笔,以其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把他的作品送上二十世纪古典诗词创作的高峰。
毛泽东诗词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英雄气概、浪漫情怀众所周知。毛泽东是时代巨匠,但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铁骨男儿。他是人民爱戴的领袖,他出身农家,乡情满满,是一位大孝子好丈夫,他有生死与共的战友,肝胆相照的同志同学同仁。这些,在他的诗作中也都有所记录,更有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述。今天,我们再次品读,一同来领略毛泽东诗词中柔肠百转的另一种血肉情怀。
2
爱民如子的领袖情怀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是毛泽东《七律·送瘟神》的第二首。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是夜,毛泽东读报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于是在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之际,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春和景明,阳光明媚,杨柳丝丝,暖风轻拂。它写的既是美景,又赞颂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天斗地的精神状态,是诗人对中华儿女思想境界和智慧勇气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送走了瘟神,是六万万人齐心协力不屈不挠的战果,更是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开始。

曾几何时,血吸虫病曾一度肆虐于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曾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各级人民政府极有成效的组织、领导下,疫区群众结合农村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血防工作,在血吸虫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就是江西省余江县。
困扰多年的国之大事一朝解决!毛泽东闻此消息,激动喜悦之情自是不言而喻,于是夜不能寐,天刚放亮之际,一挥而就,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写就此诗。这篇佳作不仅思想深邃,而且意气豪迈,有情有景,有人有事。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襟怀祖国的宽广心胸、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和爱民如子的领袖情怀。
3
魂牵梦萦的故园情怀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七律·到韶山》作于1959年6月25日。1927年1月,毛泽东由武汉回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曾到故乡韶山住了3天,自那时离开韶山后,时隔32年,毛主席才又一次回到故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许多仁人志士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以身许国不足惜,甘洒热血写春秋。在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主席亲自培养和介绍的5名共产党员(毛福轩、钟志申、庞福侃、毛新枚、李耿侯)都在血雨腥风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毛主席的家庭,有6位亲人为革命事业捐躯:十年内战时期,毛主席的爱人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二弟毛泽覃在赣南同敌人作战时壮烈牺牲;堂妹毛泽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衡山;大弟毛泽民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乌鲁木齐;侄儿毛楚雄从韶山赴延安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抗美援朝时期,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将忠骨埋葬在异国他乡。

如今,回到阔别32年的故土,主席的心情是复杂的,悲痛、沉重、缅怀、激动、喜悦,兼而有之。说到对故乡的情感,主席一开始就用了“咒逝川”三字,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主席想到,自己离开韶山的那些日子里,东奔西走,无暇顾及乡里,而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许多大灾大难,国民党反动派在家乡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乡亲们决不屈服,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那些黑暗的日子真该诅咒。新中国成立了,祖国山河旧貌换新颜,韶山也像全国各地一样,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喜人。“喜看稻菽千重浪”,一个“喜”字与前面的“咒”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暗一明,一合一开,转悲为喜,爱憎分明,表达了主席对家乡父老、对故土家园深深的依恋,浓浓的真情。
4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又是一首表达对故土魂牵梦萦的美篇!
1965年初夏的井冈山,飞瀑流泉,翠竹青青,鹃花似海。5月26日上午,雨后放晴,云开雾散,毛主席信步走上井冈山宾馆的后山,眼前呈现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蓝天白云,鲜花掩映,山雀婉转,紫燕低回,山涧流水潺潺,高树入云。在几棵高耸入云的古松旁,主席驻足凝视良久。一定是这参天古木启发了诗人的灵感,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初稿里,一开始用的是“高树入云端”的诗句。但是,主席又看到勤劳的老区人民在崎岖的山道上修筑了盘山公路,路无尽头,一直插入渺渺云端。树入云端,是自然造化的美景,而路入云端,则是人民群众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主席乃一代浪漫主义大家,带着对故地的浓情真爱,于是便有了“高路入云端”的神来之笔。

离别38年,伟人对故地的依恋相思之情常人更是难解。老人家在巡视大江南北之后,已近古稀之年旧地重游,实现了夙愿。现在,再次真真切切地融身八百里莽苍井冈怀抱,触摸残垣焦土,回望炮火硝烟,吮吸花香雨露,倾听欢歌笑语,静心感受五彩缤纷、生气勃勃的老区新貌,可以想像主席是怎样的一份兴奋喜悦之情,千言万语怎能表达。于是,一句“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作出了最好的最简洁直白的总结概括。
通览全篇,这首词笔调流畅,轻松欢快,挥洒自如。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完美相融,全篇意境开阔、立意高远。吟诵之际,眼前分明呈现出明媚阳光,阵阵松涛,汩汩清溪,花香鸟语。字里行间,洋溢着主席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的心情,老人家以充满情感的褒颂之词,以流畅明快之笔调,抒发了对革命摇篮井冈山的入骨情思。
5
入孝出悌的赤子情怀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这是毛泽东创作的四言诗《祭母文》的后段。
1918年4月,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患了结核性淋巴炎,患病后只有一年半时间,便不治身亡,享年52岁。
毛泽东在晚年曾说过:“在我母亲去世前,我告诉她我不能忍受看见她痛苦的脸。我要在心目中保留我对她的美好印象。所以她临终时我会躲开。我母亲同意了。”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毛泽东并没有在韶山。1919年10月,听闻母亲病逝消息后,毛泽东昼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了这篇情深义长的《祭母文》。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毛主席一开始便深情地讲到,母亲一生辛劳,生儿育女,生活清贫,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母亲有高尚的品德,博爱的胸怀,但在封建礼教压制下,劳动妇女仍受多重压迫,有志不能施展,有追求不能实现。主席在诗文中还提到了母亲的遗愿、贤良和美德:希望仅剩的三个孩子都能“各自为良”,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对平素于己有恩之人或帮过忙出过力的亲戚朋友,要报答他们。
在《祭母文》的后部分,主席浓墨铺陈:“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悲哉我的母亲,母亲终究不会死的。您的躯体虽然毁灭,灵魂却万古常青。只要我活着一天,那么每一天都会报母亲之恩。只要我活着一天,都将陪伴在母亲身旁。儿子对母亲那份刻骨铭心的怀念跃然纸上,令人读之不能不潸然泪下。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的启蒙老师毛宇居帮助料理后事时,主席悲痛中将两幅祭母灵联和这篇《祭母文》一并交由老师保存。全国解放后,毛宇居老人将这些珍贵的墨迹完好无损地上交给人民政府收藏。老先生对主席《祭母文》的评价是:“此文脱尽凡俗,语句沉着,笔力矫健,皆至情流露 ,故为之留存,以为吾宗后辈法。”
伟人是人而不是神!毛泽东的亲情挚爱、七情六欲甚至比普通人更加丰富,只不过更多的时候,老人家把这份沉甸甸的情和爱珍藏着,放在心底。透过滴泪泣血的《祭母文》,我们分明看到:待到真情流露时,伟人更是泪沾襟。
6
柔肠百结的儿女情怀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泽东在1920年冬与杨开慧结婚, 第二年春夏期间,毛泽东将要外出考察。新婚小别前,毛泽东孤枕难眠,于是便有了这首情意绵绵的《虞美人·枕上》。
作为浪漫豪放的伟大诗人,毛泽东少有情意绵绵的诗作。偶有婉约缠绵之作,也多是送给娇妻杨开慧的,如《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还有这首《虞美人·枕上》。“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行将孤旅,毛泽东内心愁肠百结,思绪万千,彻夜无眠。相思一曲诉与谁?粉笺点点英雄泪。他不忍惊动枕边熟睡的娇妻,愁绪之下,只得披衣起坐,独自一人面对西窗的一勾残月,脑子空空的,心也是空空的,万念俱空。天亮就要与爱妻分别了,此刻,虽是春夏之交,但残月寒星,凄冷清凉,心境是孤寂冰冷的,独自怎么不泪流满面?

毛泽东和杨开慧相识于1913年,在长达7年的交往中,产生了深厚的革命感情,结婚后他们爱得深沉。两人相识之初,杨开慧是“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了他”,甚至“假如他被人捉了去杀,我一定要同去共这一个命运”。
谁知,天妒佳偶。杨开慧一语成谶。1930年11月14日,国民党反动派在长沙郊外残忍地杀害了杨开慧,毛泽东听到这一噩耗后,捂脸失声痛哭。
时隔27年之后,毛泽东爱情的伤口仍然没有痊愈,对杨开慧的思念仍是如锥剜心。他在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有人说,这是革命的浪漫主义诗人谱写的忠魂曲,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男人在失去爱妻后泣血写就的悼亡词。
因为有无数忠魂,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嫦娥舒广袖,吴刚捧美酒,先烈们受在天宫受到了至高无上的礼遇,这是牺牲者理应受到的尊崇,也是奋斗者的共同追求共同期盼,是奉献者的人生境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追思那些远去的忠魂,我们只能把无限悲伤化作感恩的热泪,化作前行的动力,以“伏虎”来告慰英灵,辟万里长空为忠魂舞。

“我失骄杨君失柳”,一连用两个“失”字,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亲密爱人亲密战友一样的痛惜之情。一个“骄”而非“娇”字,饱含多重情义,既歌颂了杨,也赞美了柳。柳直荀是毛主席亲自发展的优秀党员,是毛主席的老战友。杨、柳一语双关,“轻飏直上重霄九”,融歌颂、痛惜、告慰多种心境,歌颂忠魂形象的光辉灿烂,歌颂英灵的牺牲精神英雄气概永垂不朽,痛惜再也见不到最亲爱的人了,他们的忠魂已轻盈地、如杨花柳絮似的飞上云空,升入九重天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品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我们不仅能观瞻三山五岳之雄壮,领略五湖四湖之朗阔,更能吮吸到战地黄花的芬芳,感受到铁马冰河的悲凉,倾听到雨打芭蕉的缠绵……毛泽东的诗词告诉我们,什么才是雄才伟略,什么才是王者之风,什么才是血肉情怀!
衷肠倾诉英雄泪,岂止清风明月知。
主编 :李根萍
编辑 :乔晖、左海亮、吴荣鑫、刘德
刊期 :1905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12-31 15:49:50 |只看该作者
阅读经典,体会经典,传承经典,传递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涵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12-31 17:34:26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9-1-7 21:43:1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3 13:38 , Processed in 0.0087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