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写诗词考虑平仄吗?这个问题很简单可是未必人人都知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06:36: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人写诗词考虑平仄吗?这个问题很简单可是未必人人都知道                                                       

2019-02-01 16:11                                                   
                  前言
在老街文章的留言里,经常看到不少关于格律的争议,甚至有人说格律是近代人搞出来的东西,古人作诗是不搞什么平仄格律的,比如诗经、比如曹操短歌行、比如李白蜀道难....
其实老街以前写过关于格律诗诞生的一篇文章《十分钟说明白 学习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格律诗进化过程》 。昨天又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再重复一遍,毕竟我的粉丝不多,那篇文章的阅读量也只有几千而已。老街今天再讲一遍,希望会有更多的朋友知道下面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是:古人写诗词考虑平仄吗?
一、先秦到魏晋时期的诗与歌
诗和词都是韵文,最早都是用来歌唱的,因此作者一定会考虑音韵的优美。2600余年前的春秋时期,咱们的老祖宗就开始研究“宫商角徵羽”。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方法,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
大家都知道诗经的风雅颂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这些诗都是入乐的歌曲。
还有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在易水饯行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人一定会注意音韵之美。
秦朝以后,汉朝乐府诗是诗歌史上的另一座丰碑,到了曹操时期,他们使用乐府古题创作了不少诗篇,例如《短歌行》、《龟虽寿》等。
小结:截止到魏晋时期,并没有平仄的概念。

二、南北朝齐梁时期永明体诗人的四声、平仄理论
关于四声、平仄的观念是从南北朝才开始有的。在齐朝永明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永明体诗人开始注意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就是平声,上去入就是仄声。
  以氣類相推,文用宮商,平上去入為四聲,世呼為永明體。《南齐书》
后来的唐朝人特意记录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与“平上去入”四声的关系:
  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文镜秘府论》引元兢语)
在齐梁以后,诗人开始注意四声与平仄的应用,沈约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诗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说完全基于四声与平仄理论,不过后人对于八病并不是完全认可。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把八病一一列举了出来,他对于八病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有四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沉约,八病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辨,作诗正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据也 。
但是八病对于后来格律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平头”就是格律诗上下联平仄相对的理念。《文镜秘府论》中讲解“平头”时,用了沈约批评的一个例子:
  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
两句诗的句式一样,都是平平中仄平,这在格律诗中是失对,五律的第一句是押韵的平平中仄平,下句就应该是仄仄仄平平。例如:
  思君夜渐阑,载酒一相看。《冬夜载酒于乡馆寻崔使君善为》(隋末唐初·王绩)
如果下句是平平中仄平,那么上句就要是仄仄中平仄,例如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 《送友人》
小结:四声、平仄是南北朝时齐以后才出现的。

三、唐诗中的近体与古体
四声与平仄是南北朝齐梁时期才出现的理论,也就是说:
齐梁以前没有什么平仄,当然写诗也不考虑平仄。
在四声平仄出现以前都是古体诗。随着几代诗人的不断探讨,在初唐时期近体诗(格律诗)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则,四种平仄相间的基本句式,按照对仗、黏连规则组合成了四种诗体。
格律诗在唐高宗时期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举子们作诗时“平仄”有问题就出局了,当然是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的。
不过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诗都要考虑平仄,很多诗人喜欢写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这类诗体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例如李白《蜀道难》就是一首不用考虑平仄的古体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的《送友人》就是考虑平仄的格律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结:格律诗讲究平仄,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讲究平仄

四、古体诗押韵与平仄
刚才说了古体诗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但是有很多朋友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错误的以为不遵守格律读起来“押韵”就是古体诗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误解。下面老街简单说说古体诗押韵要注意的3个方面。
1、不换韵的古体诗
古体诗要注意押韵符合要求即可,押韵的字要注意平仄,例如李白静夜思的韵脚都是平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光、霜、乡,都是平声韵,第1句韵脚要求不严、平仄无所谓,但是2、4句的韵脚平仄一定要一致,例如这首静夜思,在第二句或者第四句出现仄声韵,就不是旧体诗了。如果有人写出这样的“旧体诗”,你可以断定作者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注:在齐梁以前的古诗中,诗人也同样注意到了押韵时平仄的统一,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双数句都是押仄韵。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换韵的古体诗
古体诗还有换韵,但是要注意的是换韵至少要两句一组,也有三句一组、四句一组、多于四句一组的情况。要记住:每一组的韵,必须平仄相同
例如下面白居易的《长恨歌》节选的一段,老街按照换韵的情况分成了五组,每一组的韵脚平仄都是一致的。
第一组 四句一组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第二组:四句一组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第三组 四句一组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四组 两句一组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第五组 四句一组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两句一组的,必须两句都押韵,平仄一致;四句一组的,一般第一句也押韵,2、4必须押韵,平仄一致;
3、句中字不需要注意平仄
古体诗的除了韵脚以外,不需要注意平仄。用不用律句是随意的,例如:
  回眸一笑百媚生,平平仄仄仄仄平。不是律句。六宫粉黛无颜色,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平起仄收的标准律句。
小结:古体诗押韵要讲究平仄

五、填词一定要注意平仄
所有的词都是有词谱的,唐宋时根据乐谱填词,后来乐谱遗失,改为依照词谱填词。填词一定要注意平仄,如果不按照词谱的平仄要求填词,那么出来的“产品”最多算是古体诗。
有人搞不清楚李白《蜀道难》和《菩萨蛮》的区别是什么,老街告诉您区别就是《菩萨蛮》“有谱”:多少字,如何押韵,平仄怎么规定,都是“有谱可依”。《蜀道难》是古体诗,平仄不要求,字数很随意,押韵也随意。
下面是李白《菩萨蛮》词谱: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换韵,两仄韵、两平韵。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 ⊙○⊙●△
“○”标平声 。“●”标仄声 。“⊙”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标平韵 。“▲”标仄韵。
小结:填词要讲究平仄

结束语
古人写诗词考虑平仄吗?
简单来说:齐梁以前的古人作诗不考虑平仄;齐梁以后的古人作诗分两种,作格律诗要注意平仄,作古体诗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即可。
另外,填词时一定要注意平仄,必须依照词谱的要求来填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08:55 , Processed in 0.00782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