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童年常待的护国寺 老舍走出小羊圈胡同,遇到的第一个地方是护国寺。作为北京八大寺庙的护国寺既是北京的名刹,又是百姓心目中最有感情的寺庙。从清初这里就形成了热闹非凡的庙会,场面与东面的隆福寺庙会齐名。老舍对护国寺如此熟悉,以至于在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就迫不及待地安排笔下的王德跑到护国寺消遣。护国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开始衰败,护国寺的庙会所吸引的也多为底层的城市贫民阶层,以致老舍在写《离婚》时把老李和马少奶奶相遇的地点选在了隆福寺而没有安排在护国寺,确实是有原因的。只不过,京城名刹的东西两庙最终都没逃过衰落的命运,一场火劫分别使两座寺庙灭亡殆尽。 老护国寺山门。 如今护国寺仅存的金刚殿。
母亲娘家与舒家墓地 在老舍整个童年至青少年阶段,最经常去的还有大钟寺一带。老舍母亲马氏的娘家在大钟寺附近,老舍幼年经常随母亲到姥姥家去。母子俩去一趟姥姥家要走不短的路。他们没钱雇马车,只能步行。这一趟路大约要花上一个时辰。舒家的墓地也在这一带。蓟门烟树附近黄亭子曾是舒家的祖坟。1900年8月永寿牺牲后,家人将他埋葬在新买的一小块坟地中,没有归到黄亭子的舒家老坟里。永寿的坟里没有尸骨,只是衣冠冢。埋葬着他的生辰八字牌、一副裤脚带和一双补袜子。 1942年老舍母亲病逝后,也埋葬在此地。1949年老舍从美国回国后,专程来此给父母上坟。舒家这个新墓地也有看坟人,姓侯。老舍将这位看坟人的父亲侯长山改头换面写进了《四世同堂》,变成了祁家的至交常二爷。
积水潭曾是北京最美
舒乙先生对老舍先生做过这样的评价,老舍先生曾到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但是他唯独喜欢的是北京。他最喜欢北京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积水潭,一个是景山前街。老舍认为这两个地方是北京城最美的地方。积水潭离小羊圈胡同不远,出门向北走二里地就到了。 在老北京话里,积水潭的潭字应读一声,摊的音。这或许是今天许多人所不知道的。与今天的积水潭不同,过去的积水潭充满了野趣。老舍先生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人坐在积水潭畔的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者苇叶上的嫩蜻蜓。他自己在散文《想北平》里说,“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老舍的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后来的《赵子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甚至最后一部小说《正红旗下》等书中,老舍都写过不同的积水潭景象。
与胡絜青结婚 1930年老舍从伦敦回国后,经过好友罗常培、董鲁安和白涤洲的介绍,结识了在北师大读书的胡絜青。二人彼此都很满意,很快书信往来,几乎每天一封,情书累积达到了两三百封。两人于1931年4月4日举行订婚仪式,同时商定当年7月28日正式结婚。地点定在了西单报子街的聚贤堂饭庄。婚礼当天,宾朋满座,主要是舒胡两家的至亲好友,伴娘请的是胡絜青的同学李秀芳,伴郎是萧伯青。胡絜青借用同学租来的婚纱,配老舍一身夏季浅色西装,二人在聚贤堂大厅拍摄了一张西式结婚照。典礼中最重要的仪式是宣读老舍亲自手写的婚书。典礼之后,盛宴宾客。聚贤堂饭庄尽管早已被拆毁,但这里既是老舍与胡絜青二人爱情的见证,同时也成为老舍在北京城一个重要的历史足迹。
老北京老舍的居住习惯 老舍购房的执念除了追求安静的写作环境以外,或许还跟老北京人喜欢住平房与四合院有关。只需要稍微梳理一下老舍前半生的居住线索就会发现,除了早年在北京生活之外,他青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任教期间,住的是公寓楼。上世纪三十年代回国后在济南四年,租住的是南新街58号的一处平房。1934年-1937年住在青岛,住的仍是楼房。抗战爆发后南下武汉与重庆各地,居住的也多半是楼房。1946年-1949年旅美期间住的还是公寓楼。因此,在1949年回国之前,老舍就向友人透露过回国后购置一处小房的意愿。这或许正是老舍始终追求的居住梦想。这其中蕴含着北京人世代养成的深厚的居住习惯与偏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8:50 , Processed in 0.0105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