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妙在结尾一句。
遥想山斋客梦阑,朔风吹鬓怯栏干。黄花句里空相忆,青镜朝来独自看。
绝似东坡来海上,胜犹【贾岛】渡桑乾。木奴千树何须问,怀抱时因骥子宽。明·王世懋《艺圃撷馀》评价说:
一日偶诵【贾岛】《桑乾》绝句,见谢枋得注……不觉大笑。指以问玉山程生曰:“诗如此解乎?”程生曰:“向如此解。”余谓此岛自思乡作,何曾与并州有情?其意恨久客并州,远隔故乡,今非唯不能归,反北渡桑乾,还望并州又是故乡矣。并州且不得住,何况得归咸阳!此岛意也,谢注有分毫相似否?程始叹赏,以为闻所未闻。王世懋认为诗人是北渡桑乾,离咸阳越发的远了,所以反而对客居十年的并州有了感情。看程千帆、沈祖棻二位前贤的解释,是诗人南渡桑乾返回咸阳,忆咸阳是思念自己的家乡,望并州是难忘自己客居十年的岁月。

离别家乡岁月多,归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老街说的是第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在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半个世纪后,在天宝三载(744),辞官告老返乡,时已八十六岁。回想世事沧桑,不免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武则天时,宋之问因才能出众而受恩宠,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被贬泷州参军。他跑回来后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钦州,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赐死。宋之问当年从贬所回来时写过一首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贺知章和儿童可以快乐地对话,而宋之问却”不敢问来人“。他害怕什么呢?作者没有说明,说出来就不是诗人了。杜甫有几句诗云: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要回到家乡,不说自己多么开心,反而说”情更怯“,诗意更深了一层。万一消息是噩耗,反而不知道更好,不如做一头快乐的猪。清朝施补华把这一句和“马上相逢无纸笔”相比,《岘佣说诗》:
五绝中能言情,与嘉州“马上相逢无纸笔”同妙。“马上相逢无纸笔”是谁的故事呢?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这首诗通过几个举动表达自己深深的乡愁,东望故园,涕泪淋漓,马上相逢,托人传语。《唐诗归》评价说:
谭云: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为什么后人蹈袭不得?妙在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这首诗如果没有第三句也能够表达完整的诗意,或者换几个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入京使】,凭君传语报平安。把【无纸笔】改为【入京使】同样也合律,但这样写就是平庸的诗人。【无纸笔】于平铺直叙中忽然顿挫转折,平淡中陡起波澜,第四句便有柳暗花明之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王维《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诗人不说思乡,但问窗前梅花。《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说出了这种技法的特点:
问得淡绝、妙绝。如《东山》诗“有敦瓜苦”章,从微物关情,写出归时之喜。此亦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此等用意,今人那得知?《诗经》的《东山》有四章,“有敦瓜苦”章即第三章: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埽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东山》写的是士兵远征回家,诗中有不少意象:雨、鹳、穹窒、瓜、栗薪...从”件件关心“反映出主人公的思乡心切。王维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所以单问了一个梅花,被认为和诗经的“有敦瓜苦”章类似。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