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露正面照?这次你看了就知道原因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9 05:50: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露正面照?这次你看了就知道原因了                                                         2019-03-17 22:43                                                   
          大家熟知的中国旅游标志是东汉的铜奔马,在小学课本中有专门的一篇文字对这件国宝进行叙述。这件文物是1969年十月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一位姓张的将军墓中。有专家进一步考证后,对时间还存在一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对于这件文物,受到争议的不仅仅是时间方面,而且在名称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文物呢?

当时间回到1969年九月,武威县的生产队组织村民进行防空洞的修建,而进行施工的一位村民却意外发现一块坚硬的石头,揭开表面的浮土,意外发现是一面砖头堆砌而成的墙体,俨然是一件墓室。虽然有被盗痕迹,但仍然出土近两百件文物,其中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便在这其中。

这件文物的设计是精巧非凡的,一匹飞驰的骏马正肆意往前奔去,而它的右后蹄踏住一只飞鸟,不仅仅具有巧妙绝伦的创作思路,而且不留痕迹地解决了整个文物重心稳定的问题。这件艺术品不愧为我国无与伦比的瑰宝。一蹄着地,三蹄腾空,踏住飞燕,一往无前,这样的艺术作品其实还表明这疾驰的骏马比飞燕更快更高。

其实最开始这件艺术品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在1971年郭沫若先生陪同外宾视察兰州的闲余时间里,他被甘肃省博物馆陈列的铜车马武士仪仗队吸引目光,随即发现这件宝物,一方面建议博物馆扩大其宣传力度,一方面根据外观取名 “马踏飞燕”。时至1983年国家旅游局将其确立为我国的旅游标志,一时间这件宝物闻名遐迩,家喻户晓。

任何好的文学作品和工艺作品都需要很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为基础,这都是来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这件文物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象征着丝绸之路的繁盛和当时河西走廊养马业的旺盛是分不开的。甚至经过考证,唐太宗李世民的 “昭陵六骏”之一的“特勒骠”,其形象姿态都酷似“铜奔马”。后来更是入选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语文教材之中,学过这篇课文的孩子个个都能对这件文物津津乐道。

但是当你看到这件文物的正面时,一定不由得笑起来。因为正面十分具有喜感。因为作品展现的是一匹脱缰飞驰的骏马,所以面部表情是有些夸张的,或者说尽可能地还原了马儿在奔腾时候的样子,以至于表情有些微扭曲。有网友评论“有点像傅园慧的表情包”。而教科书中一直选用侧面的照片,一方面是侧面更能展现作品精巧的形态,另一方面如此有喜感的国宝也是面子的啊!所以,这件宝物的侧颜照片成为经典,而正面照就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7 11:02 , Processed in 0.00865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